[新聞] 聽台灣建築說故事 「台灣建築史綱」有圖為證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2-06-11 17:13:32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06100342.aspx
聽台灣建築說故事 「台灣建築史綱」有圖為證
2022/6/10 21:17(6/10 21:40 更新)
https://i.imgur.com/HAJm7Zq.jpg
多名建築學者合著「台灣建築史綱」,近期出版,書中包含600多張圖片與20萬字專文,
為台灣建築史留下珍貴紀錄。(遠流出版提供)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1年6月10日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0日電)建築做為一門學問,不只有技術知識,還包括歷史文化
,建築學者、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會承表示,可惜近年台灣部分學校建築系對文史並
不重視,恐將影響未來建築師的內涵。
林會承與徐明福、傅朝卿等建築學者合作撰寫「台灣建築史綱」,近期出版,書中600多
張圖片與20萬字專文,為台灣建築史留下珍貴紀錄。
林會承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台灣從日本時代開始,就在高等學校傳授專業建
築知識,而且多將建築歷史文化視為專業基礎知識之一,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戰後,然
而到了21世紀,部分學校建築系所多以專業技術為主,對於文史並不重視。
林會承說,這個事實對於未來建築師專業品質可能造成明顯影響。他與幾名建築學者對此
一現象深表憂心,因此於2017年發起撰寫「台灣建築史綱」計畫,歷時5年終於完成。
林會承表示,這本書不只是為專業者而寫,他希望所有關心建築的一般民眾也能看得懂,
進而了解自己生活所在地的建築與歷史。
全書分為南島建築、荷西建築、漢式建築、西式建築、日式建築、現代建築等6個章節,
涵蓋台灣自然與聚落環境、史前與歷史發展、建築著作、建築知識種類、台灣建築物件等
內容,同時回顧台灣建築歷史發展特色及目前台灣建築領域相關問題。
林會承在書中也指出,從台灣建築歷史發展來看,傳統漢式建築為人類生活的主體,但在
現代建築中,住家空間被簡化為物質生活的工具,「當建築空間不再以人為核心,而是以
商業行為為主,對於人類本能也會造成影響。」
至於建築高度的追求,書中指出南島語族及漢人時期建築物多採取1樓高度,只有少數的
空間擁有夾層,日本時代逐漸出現稍高建築,如台北菊元百貨店、台南林百貨店可達5、7
層樓高,到了2004年則有台北101擁有地上101層及地下5層樓高,「到底建築高度對於人
類的生活有什麼幫助?甚至將會有什麼難題?值得社會人士加以思考與面對」。
特別的是,有關平埔族建築特色,目前現實環境幾乎看不到,書中特別從清代史料「采風
圖」、「諸羅縣志」找多許多圖案,可見土台屋、浮腳樓等獨特建築形式,其中用來監視
及防止外人入侵的「望樓」,彷彿宮崎駿動畫「魔法公主」所見畫面,十分奇特,亦可了
解早期平地原住民因應台灣氣候及地形的生活習性。(編輯:張芷瑄)1110610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2-06-15 09:15:00
懶得自己貼 大家順便參考如下新聞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06080306.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