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跨越兩百年、纂修學者47名、志篇逾340萬字 《新修彰化縣志》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10-28 03:05:11
http://www.peoplenews.tw/news/4d9e35e5-a384-4362-92b5-e9f76a51eea6
跨越兩百年、纂修學者47名、志篇逾340萬字 《新修彰化縣志》新書發表會首部曲
王伯仁/ 彰化報導 2018-10-27 16:59
橫跨清代、日治、戰後近兩百年,纂修歷時7年,參與修訂學者專家橫跨各領域共47名,
耗資千萬經費修訂編印的《新修彰化縣志》,26日上午在縣府中庭舉辦新書發表會,本次
發表5志17篇總字數逾340萬字,是《新修彰化縣志》系列出版的第一批書,未來也將致贈
給國內各大圖書館,供民眾及青年學子閱覽。發表會中,由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代表縣長
魏明谷贈書予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由館長張鴻銘代表受贈,此次更特別邀請《新修彰
化縣志》總纂黃秀政教授、文化志主持人施懿琳教授蒞臨現場,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纂修
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林明裕副縣長表示,彰化縣志的完成,把在這片土地留下汗水的人事物,能呈現給所有國
人,非常開心,縣志中每一筆每一字都是所有教授寫下的,所謂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
,這是留給後代子孫最好的財產,前人打拼奮鬥的過程所流下的血汗,所有的史蹟史料,
都值得我們源遠流傳。彰化縣建縣300年就快到了,希望未來四年把彰化縣9志37篇全部完
成,呈現給國人面前,讓後代子孫得以追懷,有過去的歷史可以參考,可以勉勵自己邁向
更美好的未來。
橫跨清代、日治、戰後近兩百年,纂修學者高達47名,5志17篇總字數逾340萬字是本次修
志的特殊性。彰化,早在清雍正元年(1723)即已設縣,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各方面資源
,清朝道光年間(1836年)彰化知縣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是彰化縣第一部縣志,也是唯
一的一部縣志;惟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時,彰化縣幅員極廣,其轄區南至虎尾溪,北抵
大甲溪,包括今日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全境、台中市大部分地區,以及雲林縣部分地區。考
量彰化縣歷經清代、日治、戰後時間的演變,行政區亦重新劃分,為完整呈現彰化自開闢
以來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特規劃編纂《新修彰化縣志》。
《新修彰化縣志》以1950年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後之26鄉鎮市為地理範圍。志書封面特地
以彰化縣之26鄉鎮文化資產、名勝景點或出產品,像是古蹟彰化孔廟、彰化扇形車庫、鹿
港天后宮,歷史建築八卦山大佛、二水八堡圳取水口、花壇八卦窯等,構成活潑生動的面
貌。本志共分九志,加上卷首、卷尾,共十一卷。本次發表五志依序為,地理志、社會志
、教育志、文化志、人物志,5志共17篇,每篇字數均達20萬字以上,尚待發表四志為沿
革志、政事志、經濟志、藝術志,全套36篇共1千萬字,乃具相當份量規模之纂修工程。
2011年起由彰化縣文化局全面進行纂修作業,本案置總纂1人,由前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文學院院長黃秀政教授擔任,九志各置主持人1人,分別為「沿革志」中興大學孟祥瀚教
授,「地理志」建國科技大學連慧珠教授,「政事志」臺灣理事學會張勝彥教授,「經濟
志」彰化師範大學蔡泰彬教授,「社會志」逢甲大學王志宇教授,「教育志」中興大學黃
淑苓教授,「文化志」成功大學施懿琳教授,「藝術志」臺南大學賴志彰教授,「人物志
」臺灣師範大學張素玢教授,共計47位教授參與志稿纂修撰稿,縣府並聘請70位各領域專
業委員參與審查,每篇計五次審查,終於本次首批17篇得以順利出版,餘16篇及卷首卷尾
篇,未來完成後也將陸續出版,呈現給彰化縣民共享。
縣民引頸期盼的《新修彰化縣志》-地理志、社會志、教育志、文化志、人物志終於發表
,首批發行之5志分別委由建國科技大學、逢甲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師範大
學團隊纂修,本次纂修的5志17篇,是《新修彰化縣志》系列出版的第一批書,彰化縣政
府也特地致贈《新修彰化縣志》給國內各大圖書館,供民眾及青年學子閱覽,期望透過本
次志書的發表,凝聚縣民對鄉土的認識,進而產生對這片土地歷史文化之追尋與認同。
作者: hqq (地圖工作室)   2018-10-28 19:05:00
跨越兩百年,奇怪標題,難道1818年以前彰化沒歷史可講?
作者: goenitzx   2018-10-29 04:33:00
只是沒紀錄吧
作者: JosephChen (╭(〞▽〝)╭(〞▽〝)╯)   2018-10-30 22:35:00
他指的是新縣志本身內容的跨度吧
作者: NRS (人間自轉車)   2018-10-30 22:47:00
新修接原本1836年的舊志,跨兩百年差不多啊……
作者: sbs5099 (no)   2018-10-31 20:22:00
18世紀以前的台灣歷史史料不多吧,而且必須寫出當時台灣平地上有平埔族,然後漢人如何來融入(殖民)寫出來很尷尬。我家鄉的志書有幾段是平埔族族人寫的,其中有提到幾百年來不斷被各國政權利用剝削,大多數台灣人大概不會喜歡看這種志書。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0-31 20:42:00
誌書向來是地方漢官寫,若任職官差是原住民也要"被漢化"後才有資格下筆.而現在台灣人大半搞不清楚自己祖上有平埔血統否?而平埔人隱藏自己血緣,也是長期成慣例了,除非外型長得明顯像那些古畫裡的西拉雅人,才會意識到這個.屏東萬金村,就有一群講台語的潘先生與潘小姐.
作者: sbs5099 (no)   2018-10-31 20:50:00
我說的志書是現代人近二三十年之內寫的...不是指古代志書我猜你不是南部人,南部很多很純的平埔族村遍及南高屏(這個多是對照全台其他縣市的多,非指絕對多數)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0-31 20:52:00
那都是平埔人.
作者: sbs5099 (no)   2018-10-31 20:52:00
(但我對其他地區不瞭解,若有錯非常歡迎指正)平埔人隱藏血緣是對外人隱藏,你是自己村或附近村民,尤其都是該村中對歷史比較有研究的長輩彼此都心知肚明的這種情況彼此之間還在假裝完全沒平埔血統才是離譜。的確幾乎都講台語,更早期講客語的不是死光而是搬出去了現在即使住在客家村,平埔村的長老也都知道客家哪幾個姓以前都是祖先單身羅漢腳來台,有些事情現在查墓碑仍有譜總之那些平埔長輩寫的段落真的很有趣XD不給人台階下的
作者: q224222 (風流劍)   2018-11-30 23:20:00
請教樓上台灣平埔族的研究豐富嗎?
作者: sbs5099 (no)   2018-12-07 13:32:00
樓上您好,我不清楚豐富與否的意思是什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