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兩個月100,感謝SK2

作者: azuredip (dipfish)   2017-12-10 02:39:58
[求學背景] 119
[應考日期及成績]
2017/11/04 1戰R24 L21 S18(FFL) W21(FF) T84
2017/11/25 2戰R29 L24 S22(FFF) W25(GG) T100
[英文能力] 學測15級分、多益950
[考試身分] 學生
[考場地點] 台北美加
[準備時間] 2017/09–2017/11 斷斷續續約2個多月
[準備教材] 考滿分、SK2衝刺班講義、60-sec Science
[前言] 一些心路歷程(可略)
本身考托福是為了申請交換,原本應該要暑假趁有閒的時候盡快準備起來,但後來因為暑
假有很多別的規劃導致最後在開學之後才匆忙著手準備托福。老實講,這種考法非常壓底
線又非常刺激,不但不確定因素很多,開學之後學校事情一個一個接著來,而我本身又是
非常放不下課業成績的人,所以考托福的那段時間剛巧又碰到好幾科期中,結果就是我根
本沒甚麼多餘的時間可以好好唸托福,只能東湊西湊時間來準備,所以若是要申請交換的
人,真心不建議這種考法,可以的話還是盡量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來準備。
其實這個分數我並不是很滿意,因為總覺得在剛摸索出門道的時候,還來不急充分準備就
被逼著上考場,真希望當初能更有決心,暑假就好好準備。為保險起見,當初我連續報了
兩場,但因為時間不多加上自己懶惰,一戰當天甚至是我第一次作完整回的考試…所以蠻
緊張、也受到一些驚嚇,想當然爾也考不太好,後來二戰,嗯…仍然是我第二次做完整回
的考試,但多少有點方向也比較知道自己不足之處,所以有些進步。
就準備過程而言,在考試前其實我只有零散地做一些閱讀、聽力,前期比較認真練口說(
後來漸忙就沒甚麼練了…),寫作從頭到尾大概只有完整寫過兩篇整合跟獨立吧…而且那
陣子準備期中都熬夜到兩三點,很晚才起床,現在想想這樣真的不太好,應該是要好好調
整作息跟模擬過幾回考試的,大家真的不要像我一樣逃避…。以下分享一些自己這兩個月
摸索出的一點心得、和東湊西湊時間的準備方式,希望能提供有需要的人一些幫助。
[閱讀]
閱讀其實是我一開始準備最害怕的一科,雖然上課有時也會用到原文書,本身閱讀也沒有
說到很差,但托福的文章除了內容不熟悉(平常根本不太會看天文、地理等)、長難句又常
常充斥整篇文章,而且20分鐘內就要讀完一篇文章加上答題,因此剛開始準備的時候常常
處於一種其實我是英文文盲吧(?)的錯覺裡,真的蠻打擊人信心的。
在SK2的閱讀課中,Rosa會教許多實用的技巧,像不同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模式、Skim & Sk
an、和提供因人而異的整體答題模式等等。我覺得這些技巧都是需要時間內化的,而其中
我自己最受用的是Skim跟Skan的技巧和理解不同題型的考點為何。
不過我個人並不是完全按照Rosa提供的方法,也許老師提供的方法固然很好、很有效,但
我覺得找到最適合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我是按照Rosa的方法先做
完整篇的note再配合Skim& Skan解題,如果有時間練熟我覺得這應該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可以不用看完整篇文章又可以節省時間地解題。但短期內這種方式對我而言幫助並不大,
我做一篇閱讀還是會嚴重超時,答題率也沒提升很多,後來我思來想去想找自己的盲點,
我覺得我還是有點強迫症要讀完整篇文章才會安心,所以最後我終於修正、摸索出我自己
答題的方式:因為托福出題是有順序的,我基本上是先看題目,快速skim那段paragraph直
到我覺得有答案可以作答為止,然後快速寫下這題重點,再跳下一題。因為在記答題筆記
同時就像在小結段落重點,所以這樣在做summary題時讓我會更容易選到正確答案(但缺點
是如果某題做錯記錯重點就…)。
我知道我的問題一直是時間控制,雖然我當天考試時還是來不及檢查,最後幾題甚至不太
有時間思考,只能匆匆做完,當時其實有點小擔心,但從結果來看,後來改變作答方式後
答題率變高還是能彌補這塊的。
[聽力]
聽力相較於其他科是我當初比較不擔心的一科,結果後來心力有點沒放在準備聽力上面,
成績並沒有很高,所以事實證明,做題還是要練手感跟熟悉度的…
我覺得Rosa教的六宮格法跟聽力八大點是很有效的方法,有一陣子熟悉了這種筆記方式時
答題率都蠻高的,但後來沒什麼練習有點生疏了所以答題率又下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
,愈練習會愈熟悉聽力出題方式,也會比較能猜測哪些地方會是考點,這些技巧都是盡量
能保持到考試當天是最好的。
在其他準備方面,我固定每天早上起床會聽1-2篇60-sec science聽自然科學類的內容,
晚上睡覺時用CrashCourse聽社會人文或自然方面的內容,偶爾也會聽點Ted talks,我覺
得前兩個資源很棒!用來準備托福很推,同時又可以吸收新知!
[口說]
口說的部份我覺得後期也是沒什麼時間練習,發揮得並不好,總覺得有點對不起David。
很高興口說當初能上到David的課,因為聽說他那個月開的課並不多。我覺得David上課自
帶一股獨特的魅力,有條理、有自信,也有實力,讓人覺得上他的課非常舒服,也希望自
己能成為像他這樣的人。David非常重邏輯,所以教給我們不是一套硬生生的模板,而是
答題的思路-該怎麼講才會讓人想聽下去、才有說服力,而這也是需要靠自己多加練習而
內化的。而SK2在口說方面,也提供很多讀書會的機會跟顧問時間,前期比較有空的時間
我通常都會參加,而我也覺得蠻有幫助的,但可惜後來比較沒心力準備口說,就有點放生
這科了…不過總而言之,我覺得SK2在口說方面提供很多的資源給同學利用!
在準備方面,我本身發音還行,也會做intonation,而我最常用來加強intonation的小技
巧是拉長副詞(像very, so…),而段落前停頓可以讓自己有時間準備下一句,也會更容易
做出起伏,只是可惜考試當天有點緊張除了內容不太完整之外,我覺得自己也沒做到這部
分。此外,我後來也會評估自己的語速,確定每題大約能講幾句話,這樣比較不會講不到
重點(尤其Q3-Q6),這點幫助我蠻大的。而就像很多人強調的,我覺得自信也的確很重要
,像我當天因為考前沒什麼練習,所以當下講完就感覺自己講得頗心虛,如果能準備更充
足,更有自信的話,語調也會比較容易出來。
[寫作]
寫作這科可以說是蠻有心得,也沒什麼心得的一科,因為這兩個月我幾乎沒甚麼碰寫作,
因為平常也沒什麼特別需要打英文文章,所以雖然大概知道一些英文文章的基礎,但覺得
這科相對陌生所以不太想面對,直到二戰前驚覺這樣不行,只練過一篇獨立太可怕了,於
是二戰前一、兩個禮拜才開始正視它,並斷斷續續地練習。
獨立寫作方面,我覺得Rosa寫作課中的觀念實在超 級 重要,讓我知道好的英文文章該有
的架構,並且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跟篇幅中寫出較立體、有說服力的文章,我個人認為大重
點就是:每段要有明確的主題句,例子的發展必須立體且不離題,而開頭跟結論相對就比
較千篇一律,沒那麼重要。而整合寫作基本上只要聽到重點,並代入模板中就可以得到一
定的分數,相對而言較好把握。
在時間有限的練習中,我並沒有完整地練習過幾篇獨立,但我覺得蠻重要的一點是,我後
來幾乎把整體架構熟記在心,在打論點的時候我清楚知道每一個句子應該要發揮什麼功能
,而不是想打什麼就打什麼,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離題。而我練習方式主要是找題目想點,
有時間就練習主題句跟練習打一個完整的段落,並看Rosa的dropbox裡高分範文,從中學
習更多不同的點,而且多看幾篇之後,就會發現好的文章大概就是長成某個樣子。此外,
我會準備一本小筆記本,把一些常出現的用字跟點記錄下來,偶爾翻翻看看,也能強化一
點印象,不無小補。
在考試當天,整合部分我就照著模板打,獨立部份我會先花2-3分鐘想點跟例子才開始打
。因為我沒有特別練英打,加上又非常不熟悉用桌上型鍵盤打字,總覺得我兩次考試打ba
ckspace鍵的時間比我真正打英文的時間還多= =,所以整合還算勉強擠出1分鐘檢查錯字
,獨立完全是沒時間檢查(結束的瞬間還看到錯字…),而字數方面,考試時整合我勉強打
到260多字,獨立也才360多字,跟很多人比完全就是打太少…而且說來好笑,打獨立的當
下我甚至幾度腦袋空白,像我想打孤兒時,忘記orphan這個字,就用children without p
arents這種不能更淺白的文字代替,這種尷尬的狀況還有25我自己是覺得還不算太差了…
所以我想架構跟論點的說服力應該是獨立寫作評分很重要的一環。
[結語]
我覺得托福還是一個需要花時間準備的考試,像我原本最害怕的科目,在考前多練習之後
居然變成我拉分的關鍵,而平常發揮較好的科目卻因為後來沒多練習而失分。
不知不覺就打太長了,可能是想順便記錄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幾個月前曾幾度猶豫想改
成明年再考,因為開學之後事情真的太多了,但我又不願放棄這一次的機會,因此便決定
既然想都想了,那就做吧!就算失敗,我也曾經努力過。雖然考更高分的大有人在,100也
不是我最滿意的數字,但至少還算讓我拿到交換的門票了。
回想這兩個月,有痛苦但也有成長,在準備托福的同時,也讓我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想要出
國的動機與決心,並且感覺自己正一步一步地朝著目標邁進、成長。儘管這段過程中會湧
現懷疑也曾經失落,但要相信,你的努力,時光不會辜負。
感謝SK2顧問們教導一套學習英文的方式。
感謝我的家人總在我心情低落時給予我最溫暖的支持。
感謝看到最後的你們,希望我的分享(故事?)能對你們有點幫助。
作者: earnest (大衛)   2017-12-10 03:01:00
恭喜!
作者: sonne1419 (Sonne)   2017-12-10 11:17:00
很深刻的個人體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