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又見《回來安平港》 楊麗花嬌羞演苦情花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2-04-26 13:59:08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1FcE9RTk ]
2012-04-25 中國時報 江家華/台北報導
一九七○年的台語片《回來安平港》中,歌仔戲第一小生楊麗花以少見的長髮女性裝扮,
在劇中一人分飾母女兩角,觀眾可以見到楊麗花難得一見梳辮子的嬌俏羞澀的模樣。《回
來安平港》由導演吳飛劍執導、楊麗花及魏少朋主演,描寫一個安平女子愛上荷蘭船醫,
終其一生都在等待船醫回來,她生下的混血女兒,也愛上漂泊船員,母女兩代都宿命地終
其一生等待愛情。
 《回來安平港》是即將開幕的「閩南文化影展」開幕片。這部電影靈感來自一九五一年
著名的台語歌曲《安平追想曲》,這是填詞人陳達儒從酒館裡聽來的故事,歌中的異國戀
情和漂泊意象,是當時少見題材,後來被改編為台語電影、戲劇,這首歌成為影響後代的
重要作品。
 「閩南文化影展」由中華文化總會與台南藝術大學合作推出,由南藝大音像紀錄與影像
維護研究所所長、前國家電影資料館的館長井迎瑞策畫,選出十一部以「閩南語」為主題
的影片,包含台語片、廈門片、及晚近的新加坡電影,將在台南的金城里活動中心、海尾
朝皇宮及台南電影書院三處免費放映。
 井迎瑞表示,一九四九年政府大量開放粵語片、廈語片在台播映,間接刺激台灣導演興
起以自己方言拍攝電影的想法。其中,第一部暢銷的三十五釐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
》,是台灣導演何明基在受到外來方言片的刺激下,在一九五五年拍攝的歌仔戲曲片,這
片子也揭開了台語片的序幕。當時,每家戲院連映五至六場《薛平貴與王寶釧》,盛況空
前,票房衝高至一二○萬元,更激勵了其他台灣導演陸續投入閩南語電影的拍攝。
 接下來的廿年間,台語片曾經歷兩次高峰。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九年間為首波高峰,當時
有近兩百部台語片上映,包括首部台語時裝片《雨夜花》,及備受矚目的《王哥柳哥遊台
灣》都是這時期的作品。一九六○年由於台語片大量快速的生產,影片品質參差不齊,票
房也開始下滑。
 台語片第二波高峰則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八年,當時北投溫泉興起,出現了不少以北
投為背景的低成本台語片大量發行,當紅影星一次能尬上八至九部戲。後來因電視盛行、
政府限制及只有內銷市場等因素,台語片逐漸沒落。
 井迎瑞表示,這次影展選映的三部台語片,都呈現出早年的台南風光,並且都是由當年
一線演員擔綱。除了《回來安平港》,還有導演李行的閩南語片處女作《王哥柳哥遊台灣
》,描繪王哥、柳哥利用四十四天遊遍全台名勝古蹟的故事。
 《王哥柳哥遊台灣》拍攝於一九五八年,當年交通不便旅行不盛行,電影帶著觀眾一覽
當年空曠的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未開發的台中市郊區及新店烏來等風光,因而受
到矚目,後來還推出續集。根本不懂台語的李行,竟推出台語片,可見當時台語片的盛行

 另一部影展選映的台語片是《鹽田區長》,演員戽斗飾演鹽田工頭高來福,在台南七股
取景,圍繞著鹽田小人物戀愛故事為主,影片中鹽田及安平港的風景,與今日差異甚鉅,
頗有歷史價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