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米蘭、Stelvio Pass、蘇黎世

作者: diecoss (熊)   2016-10-04 00:29:02
Passo dello Stelvio位於義大利北部
阿爾卑斯山脈東麓
靠近瑞士與奧地利交界處
歐洲第二高的高山公路
最高處標高2757公尺
9/23 12點左右從米蘭出發
目的地是
翻過Stelvio Pass的第一個城鎮Trafoi
原以為依導航估算的時間4小時能抵達
實際上多了超過2小時
抵達時間接近晚上七點
通過Bormio之後就算是Stelvio Pass了
不時有髮夾彎,狹窄的隧道
許多隧道十分狹窄 只有一輛汽車寬
而且有的因為彎曲而看不到對向
但上山的道路其實還不算困難
大致上就是通過隧道是車速放慢
先打幾個閃燈
確保另一側若有車輛能先知道避免碰撞
接近最高點時視野逐漸開闊
能夠直接看到上面的道路
因為山坡坡度陡升
得要抬頭仰望才能看到上方的道路
髮夾彎密度大增
抵達最高處時正好接近日落
整個西面的被落日照的通紅
但是因為希望能在終昏前
走完西面下山的路抵達Trafoi
所以在山頂不多作停留
山頂這裡被稱為"三語之巔"
因為以這個山峰為界
東面是奧地利的羅曼語區
西北時瑞士的德語區
西南則是義大利語區
的確我們翻過山以後路標都變成德文標示
(後來離開蘇黎世往南過了幾個長隧道後
才又看到義大利文的路標
不過距離義大利邊界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經過山頂的一段平緩的道路
來到西側 看著下山的道路
心裡不由得一驚
剛才上山的道路在日落時看起來很美
現在下山的路看起來卻有點嚇人
深不見底的峽谷
不斷反轉的髮夾彎
一直往下延伸 看不見終點
此時導航機顯示目的地20公里
在終昏前的日落餘光中前進
雖然表上看起來車速有30~40
但其實不斷的髮夾彎吃掉很多速度
最後的20公里花了快1小時才走完
抵達Trafoi時已過終昏完全沒有陽光了
日落後氣溫降的非常快
山上時即使接近山頂時也有接近20度
抵達Trafoi時只剩12度 夜間只有個位數
所以建議要走這條路線的人
最好能在山頂的旅館訂房
或是第一天晚上先在Bormio住一晚
隔天早上再上山
跟我一樣米蘭直接翻過去有點太拼了
後來我查更多關於Stelvio Pass的資料得知
全程75個髮夾彎
上山27個,下山48個
每個髮夾彎都有路牌標示編號
如果上路前就知道這些數字的話
會比較清楚自己當下的位置
以及大概還有多遠,比里程數容易理解
我在上山前不曉得髮夾彎的數量
只知道編號一直在增加
到後來感覺像是無限輪迴
這趟旅程我選擇的車輛是R1200GS
我老婆選擇R1200RS
整體來說都是相當優秀的旅行車款
RS的座高較低
對較矮小的人而言壓力較輕
但手把也略低,騎姿較前傾
長時間下坡時
若沒有確實夾緊油箱支撐上半身
對手掌的壓迫會很強
也比較難做出輕鬆的迴旋
在Stelvio下坡時差異會非常明顯
但從米蘭來到這裡已經不只200公里路了
要一直都這麼警惕的好好夾住油箱也很難
GS的騎姿就讓我在上坡,下坡都顯得輕鬆
兩車的整流罩效果都很好
在150km/h一下時 幾乎感受不到風阻
但GS的風鏡中間有折線
若車速快起來想躲進整流罩時
會發現視線受阻
RS則沒這問題
加熱握把則是R1200車系的超完美配備
不只在高山旅程中十分好用
後來在往蘇黎世的路上 在瑞士境內
12度的氣溫中 都讓我們的手保持溫暖
兩車的油箱容量只差兩公升
但可能車輛其他方面設定不同
造成我們兩車加滿油的里程上線差約50公里
不過在這幾天的旅程中 每天大約走300公里
一天只加一次油 RS的里程數還是很夠用
並沒有快沒油到處找加油站的問題
R1200的車體設挺巧妙的
若不慎倒車 缸頭會支撐住車體
其餘車身各部位包括側箱都不會接觸地面
如果有缸頭護蓋可以省下不少維修
GS的旅行箱足夠攜帶一個人六天的行李
而且還可以延伸加大空間
所以我們雖然RS也有掛箱子 但幾乎是空的
即使三天下來又多買了些東西
還是很少用到RS的車箱
在歐洲騎車 身上最好多準備些1~2歐元的硬幣跟5歐元的紙鈔
過高速公路收費站很常用到
這趟旅程遇到最貴的收費站是9.5歐元
後面是一條超長的隧道
我開始注意路標時距離洞口17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
長隧道內外溫差非常大
這條隧道入口氣溫13度
隧道內最高曾有39度
一般收費站1.9歐元左右
此次經過奧地利,入境時只看到一張路牌
"歡迎來到奧地利" 旁邊有歐盟的標誌
瑞士邊界有檢查哨
可能瑞士是中立國不屬於歐盟吧
但緩速接近尚未停車時
就揮手示意我們通過
BMW的導航在歐洲圖資非常完整
有地址就能找到
而且加油站,餐廳,銀行,測速點都很完整
沒有收訊問題 不怕荒郊野外沒有3G,4G
因為我們租用的Wi-Fi分享器流量有限
導航很吃流量
我們第一天發現導航把流量吃光後
就沒再用過手機導航了
慣性導航的性能也不錯
即使在長隧道中很長時間沒有收訊
出隧道時誤差也不會差太遠
而且左握把上的操作環
讓騎乘中也能瀏覽導航與車輛資訊
能操作地圖縮放
對於了解後面的路線很有幫助
在歐洲騎車 有許多跟在臺灣騎車相似處
騎車旅行的人好像都會在旅途中互相打招呼
歐洲也是如此
好像騎車就是一國的 跟國籍無關
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
歐洲的公路很開放 各型車輛都有
在義大利往Stelvio的SS38公路上
連腳踏車都有
瑞士的A4公路雖然是最高等級的公路
但沿著楚格湖,勞瓦茲湖與琉森湖的路段
十分蜿蜒曲折
路邊隨處都是建築,路口或是停車場
完全沒有高速公路的感覺
他們對道路分級的制度跟臺灣很不一樣
停車也很不一樣
義大利沒人管你機車要怎麼停 不擋路就好
瑞士則是只要兩輪的都停一起
路邊到處都有兩輪停車場
機車,腳踏車都一起
在蘇黎世那天早上還剛好遇到機車大遊行
上百輛各牌,各款,各類型的機車
從古董車到最新款都有
超想加入他們的
但很不幸的我前一天晚上忘記拔鑰匙
過了大約兩小時才關電門拔鑰匙
導致電瓶電壓不足發不起來
我們當時正在隨處找救兵
偏偏當天是星期日 幾乎沒有店家會開
好在後來遇到一位好心的路人
不但告訴我們道路救援怎麼找
甚至幫忙打了道路救援的電話
半小時後救兵就來了
這趟旅程最大的心得是
一般出租車訂里程上限250公里是有道理的
儘管要騎超過300也很容易
但在未知的國家裡一天250公里
是個很剛好的距離 不會把自己逼太緊
我第一天287公里左右
加上有75公里是山路
騎到後來真的覺得太超過
後面兩天都有350公里以上
都是靠高速公路衝出來的
不然一般道路加山路真的250很剛好
還有一點就是
歐洲國家 店家週末通常休假
所以真的要先問清楚道路救援
以免店家休息了求助無門
Stelvio 真的很美
如果有機會 就去跑一趟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