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經驗分享:荷蘭留學學到的事比課本還多

作者: azhi1221 (阿志)   2015-12-13 01:55:11
我在研究所時期去了荷蘭當交換學生一學期,去到荷蘭東北邊葛洛寧恩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 RUG)的商學院研究所就讀行銷。Groningen是一個乾淨雅致的大學城,城
裡有高高的鐘樓,除了我所就讀的RUG,還有另外兩間學校。所以整個城市感覺相當有朝
氣,也有許多不一樣國籍的學生。在那裡,我不只學習課業,我也學到了更多遠超過書本
教你得那麼多。
文化體驗——朋友是你最好的一扇窗
我在荷蘭讀的是行銷研究,是拿一些數據去分析消費者行為,並對公司做出策略或產品上
的建議,是現在台灣很紅的大數據。當時在上課的時候就覺得這個概念很先進,每每上課
總覺得眼睛為之一亮。
而在學習之外,我認為透過交朋友所得到的跨文化體驗,一起做飯、一起旅行,一起過節
,而這些經驗也是千金難買的精彩回憶,給我既有的思維模式帶來重大的衝擊,讓我體會
到跨越國籍和文化,還是可以交到交心的好友。
荷蘭人是節儉還是吝嗇?
在荷蘭待的半年中,我交到四個荷蘭好朋友,都曾經受邀去他們家用餐過。在跟他們相處
的過程中,我充分的看到荷蘭人務實節儉的生活習慣。
在學校到了午餐時間,我跟兩個荷蘭同學討論報告到一半,我們決定休息一下,先用午餐

在荷蘭因天氣冷,所以我吃得比在台灣多得多,不然會覺得都沒力氣在冬天騎腳踏車,我
當天的午餐是一根香蕉,吐司起士夾蛋,還有熱拿鐵,我都還稍嫌不夠。只見他們從包包
裡,拿出在家裡先做好的三份吐司,女同學吃一份,男同學兩份。薄薄的兩片吐司中只有
夾巧克力碎片,他們的午餐就是吐司夾巧克力碎片配水(荷蘭的水是可以生飲的,完全免
費;巧克力碎片在超市一大盒也不過才幾歐,非常便宜)。
我當時非常的驚訝,還問他們說:你們這樣不會餓嗎?夠嗎?他們覺得很好笑地回答:很
夠啊,我們平常都是這樣,我們覺得很好吃。他們的回答讓我突然想到之前受邀去另一個
荷蘭人家裡的情形:當時是用餐時間,所以我跟另一個朋友去之前沒有先吃飯,一陣寒暄
後,主人端出了茶與三明治,我以為之後要用正餐,就客氣的吃了一點,沒想到從頭到尾
就只有三明治,沒有別的。我離開的時候肚子還是覺得很餓。
我覺得荷蘭人不是對人小氣,對自己大方,而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形態。他們不會因為請客
而打腫臉充胖子,擺滿了全桌吃到吃不完的菜,他們拿自己平常吃的東西招待客人。我在
荷蘭收到的禮物,常常都是有意義卻不貴的禮物,但平凡中也能充分讓你體會到他們的心
意。例如在荷蘭特有的聖誕節12月5日,我的荷蘭朋友送我一個以我英文名字字首開頭的
巧克力,巧克力是超市可以買到的,但隨著我朋友的解說,就變成體驗荷蘭特別一個文化
的一個很好的禮物,也是一個友善的交流。
節儉歸節儉,荷蘭長久以來,卻同時也是全球前十名樂意捐贈金錢和擔任志工的國家。這
個統計數據也足以說明他們把省下來的錢用來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花在自己的身上。在
荷蘭我學會了欣賞平凡生活形態或禮物背後的不平凡意義。
熱情瘋狂的南歐文化
當時在荷蘭我住在校外的國際學生宿舍裡面,一樓10個房間的人共用一個廚房及五間浴室
,大家每週一次輪流打掃廚房。也因著這樣,我每天都有機會在廚房遇見不同國家來的「
樓友」,與他們互動。
同層樓有三間住著西班牙人,他們的朋友常常會來宿舍一起用餐,整個餐廳頓時就變得熱
鬧非凡,男男女女,一邊做飯一邊笑鬧,從快九點開始做飯,一直吃到半夜十二點。他們
常常臨時起意去Club跳舞,有時候他們乾脆就在廚房旁邊的公共用餐空間開Party,他們
自己佈置陳舊的用餐空間,裝上燈飾及音響,用水桶裝自己特調的Sangria(一種西班牙常
見的水果紅酒),跟不認識的樓有也都很熱情地聊天、打招呼,非常懂得把握當下,享受
生活。
有次一邊做飯一邊跟樓友聊天,我們就突發奇想,舉辦了一人一菜,煮出你國家的特色菜
餚活動。當天桌上有來自西班牙、台灣、摩洛哥、烏克蘭、上海跟廣東的佳餚。大家介紹
自己煮得家鄉菜餚,並且介紹自己的菜色。
透過那次活動,我深刻地體會到食物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份,歐洲的菜式大部分以馬鈴薯
為主食,烹飪方法多為水煮或少油煎,保留許多食物本來的味道,沒有特別喜歡味道重的
食物,也因此他們吃到略帶辣椒的宮保雞丁,接受度不是很高。而中國菜式則有紅燒、快
炒等不一樣的變化,非常有意思。我也藉此跟他們學會了怎麼做西班牙厚煎蛋餅,從西班
牙人手中學到西班牙料理,這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有的機會呢!
還有另一件事件可以說明西班牙人「隨遇而安」的特色。有個樓友因為出去Party喝醉了
,所以騎腳踏車回家時摔車而傷到腳,行動不便。因為在歐洲看醫生非常的貴,學生基本
上負擔不起,所以他的朋友們竟然就去超市拿了一個購物用的推車,讓他坐在裡面,每天
推他上學,甚至在宿舍走廊上,來回推推車玩樂,完全不因腳受傷行動不便而面露愁容,
也不擔心自己的腳復原的狀況,對當時的我來說,確實有點瘋狂,但又羨慕這樣的性格,
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怨天尤人。
歐洲玩透透——海外留學,不是只有學!換副眼鏡看世界
難得去到歐洲,怎麼能夠錯過在歐洲遊玩的機會。
我建議到歐洲遊留學的朋友一定要好好利用假期到處走走。通常學校在開學前就會公告整
學期的行事曆,所以有些可能的連假便一目了然。
歐洲人在聖誕節的時候,大部份會回家跟家人過,整個城市會變得很安靜,所以一定要安
排出國遊玩,不然留在宿舍連超市都會關閉很多天,會相當冷清。當時我們玩歐洲都是透
過廉價航空Ryanair或Easy Jet,看飛哪裡的票在促銷,如果也能找到往下一個城市的其
他便宜機票,就直接下手搶票。有時候一張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機票加上稅才5歐,真的是
不去玩覺得對不起自己。
給大家的旅行建議:
通常我建議一開始有一個旅行小組,這樣大家可以分攤自助旅行的準備工作。例如:一個
人看機票,一個人研究景點,一個人找飯店。如果是到南歐國家旅行,建議最好團體旅行
,不要一個人,因為治安比較差,扒手很多。如果是到德國、瑞士等,應該就還好一些。
在歐洲火車票跟旅館通常都是早點訂會比較便宜。有些火車票去現場再買,就硬是貴兩成
。所以做好功課,確實可以省比較多錢。
我在荷蘭半年去了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比利時和法國旅遊,跟其他朋友相比,算是去
得比較少的,因為我沒有翹課去玩。研究所的課業不輕,我平常花了不少時間讀書,旅行
對我而言是非常好充電的方式。到一個新的國家,體驗當地的食物、風景、生活形態,甚
至有一些冒險的經驗,都能夠幫助之後回歸正常生活學習。
有一年聖誕節,我跟另三個樓友去西班牙玩,去了巴塞隆納、馬德里、馬略卡。那次旅行
有太多太難忘的回憶,看到了著名的高地建築,並學習欣賞他設計的巧思和想法;嚐了西
班牙的Tapas、海鮮飯;每天走路走10小時,只有吃午餐的時候短暫的坐下;為了省旅館
錢,整夜不睡呆在酒吧;人生第一次見到湛藍的地中海;同時也親眼見證西班牙青壯年高
失業率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在荷蘭留學,我學到的事比課本教我的還多
這些經驗也成為我人生中的養分,漸漸形成我對世界其他國家的了解,以及對他們思考模
式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的旅行模式有了一些反思。
像是,歐洲人旅行普遍不喜歡去太觀光的景點,建築是越老越有故事、越有味道;許多好
的餐廳,都隱身在小小的巷弄中,也不太需要買名產或是伴手禮,更是不喜歡隨時都拿著
相機拍攝。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跟感官,好好地體會跟捕捉當下的一切。
透過這些旅行,我學會對新的事物更加的敞開,也更加的處變不驚:沒嘗試過的味道,計
劃外的突發事件,都能夠開心享受的面對。冬天深夜洗澡沒熱水,與其覺得自己很倒霉,
就跟西班牙人學學豁達的想法:誰需要熱水洗澡?明天早上醒來又是一條好漢。
在這無形中也培養了我在跨文化溝通上的基礎,及面對挑戰或多變環境下的適應力,對我
之後的工作生涯,具有正面的幫助。建議大家事前好好規劃自己的出國的計畫,親自體驗
夢想中國家,在當地生活,保證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文章轉自Go Education:http://bit.ly/1NhXmO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