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硬碟剛買來要做哪些檢查?

作者: G2S   2019-07-03 16:34:43
※ 引述《oneyear (mm)》之銘言:
: 我看有的人會做寫入和讀取速度的測試
: 我自己通常是只做是否有壞軌的測試
: 不過剛在想用HDTune做錯誤掃描新買的 內接toshiba 4TB時
: 突然想到 HDTune 做錯誤掃描前需不需要先格式化硬碟阿?
: 若要先格式化硬碟的話
: 那好像用windows分割硬碟時,不選快速格式化的話
: 就會檢查一遍是否有壞軌了,那這樣還有必要再用HDTune錯誤掃描一遍嗎?
: 畢竟一顆4T錯誤掃描(非快速)掃一遍,也要好幾個小時阿
: 也想問一下
: 大家剛拿到新硬碟時都會怎麼做,以及做哪些檢查阿?
自己則是先把資料都copy進去啦
通常都會是兩顆一樣容量 但不同批號的硬碟做鏡像
Copy完後就用HDTune和WD的Data Lifeguard Diagnostics
以10TB 5400rpm的硬碟速度來說 大約16小時會做完掃描 兩套軟體就32小時
不過我電腦都是沒關機的 所以就放著讓他整天掃描
另外硬碟的損壞機率是一種浴缸曲線 (Bathtub curve)
https://i.imgur.com/CFyoycU.png
紅色線代表早期失效 (early failures)
早期失效會隨著產品使用時間的增加有所遞減
可能造成的原因硬碟出廠時存在瑕疵
就跟勞工本身就是有病一樣 工作到一半可能會暴斃
組電腦或是其他零組建的燒機測試 就是在加速尋找出早期失效的產品
綠色則是隨機失效機率的曲線
這機率就跟使用時間無關了 都維持在穩定的數值
右手邊橘色的線條 則是老化失效 (wear-out failures)
代表產品超過設計壽命(ex:SONY Timer)時 隨使用時間增加的失效機率
三者合起來看 就能夠得到如上圖的像浴缸形狀般的曲線
產品的總失效率會在生命週期的中段最低
似乎跟人類的死亡率很像呢~
References:
Bathtub curv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htub_curve
SONY Tim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ny_time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