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開箱] SLC更耐寫 富士通FSX 240GB SSD開箱

作者: qxxrbull (XPEC)   2014-09-29 00:59:25
※ [本文轉錄自 PC_Shopping 看板 #1KA3JDyD ]
作者: qxxrbull (qxxrbull) 看板: PC_Shopping
標題: [開箱] SLC更耐寫 富士通FSX 240GB SSD開箱分享
時間: Mon Sep 29 00:18:16 2014
網頁好讀Ver:
http://www.xfastest.com/thread-143580-1-1.html
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底下去點PTT的網址喔 一樣會有圖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SLC/MLC/TLC
目前基本上市面上常見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媒介總共有三種,分別是SLC/MLC還有TLC
依照其售價來看,基本上是SLC>MLC>TLC 當然壽命方面基本上也是SLC>MLC>TLC
(以相同等級的顆粒來做比較了話,當然這還牽扯到很多因素)
基本上市面上比較少有看到採用SLC的消費等級產品販售
(目前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該就是EZLINK以前出的幾款,但是顆粒上面打的標示為TLTC,
上網沒查到半點東西,顆粒來源不怎麼可靠)
幾乎都以MLC為主,少數產品例如SAMSUNG 840 EVO,則是使用TLC的顆粒
其中,SLC的P/E次數大約為100000 MLC為3000 -10000 TLC為500-1000
當然,以上的數據只是個預估值,視顆粒體質好壞,製程與材料的演進而會有所增減
這次要介紹的是FUJITSU 富士通 FSX-240GB SSD。採用SLC顆粒的固態硬碟
並且也不像其他企業等級的SLC SSD一樣,售價非常昂貴(當然在固態硬碟中,它是算價格
較高的),且不好入手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產品外包裝
http://i.imgur.com/CMk56wY.jpg
↑這是富士通 FSX-240GB的外包裝正面
http://i.imgur.com/e3C7WXj.jpg
↑左上角標註了此產品使用SLC NAND FLASH
http://i.imgur.com/kZuPNI2.jpg
↑左下角則是寫了固態硬碟的特色
高效能/不怕震動/輕量/靜音
http://i.imgur.com/8X9LD7Y.jpg
↑包裝背面
可以看到上下方有防拆貼紙
購買之前請務必注意是否有被拆封過的痕跡,避免拿到他人退貨的商品
http://i.imgur.com/69XNBiZ.jpg
↑產品規格
有打上相關控制器和顆粒內容,算是其他固態硬碟廠家的包裝上比較少見的
其他的例如SMART信息/TRIM/GC/平均抹寫也都是支援的,這些當然也取決於主控
性能方面Seq連續讀寫號稱都有500MB/S左右,等會我也會測試
厚度是7mm的,可以相容於一些薄型筆電
保固則是有五年,目前市面上大多產品都只有三年保固,五年保固也相對的證明廠商對此
產品的信心
http://i.imgur.com/veVMDBX.jpg
↑中間則是有打上SLC的特性和介紹
強調號稱相較於MLC 讀寫各有2.85和3.4倍的速度
並且P/E數更高,壽命部分也相對比較提升
http://i.imgur.com/4OzyXHb.jpg
↑左下角標示通過各種安規檢驗
比較可惜的是中國製造的。如果是台灣製造或許會更受到台灣市場的喜愛
http://i.imgur.com/HhNN0Ef.jpg
↑右下角則是有製造商和代理商的地址和聯絡方式,以及條碼序號等等內容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產品與配件
http://i.imgur.com/FwEsptY.jpg
http://i.imgur.com/rmE2TxH.jpg
↑包裝裡面有固態硬碟一顆,說明書一本,以及一張牌子,上方有代理商聯絡資訊
http://i.imgur.com/HCHYrK2.jpg
↑拆裝時請小心靜電損壞(其實一般人也不會注意拉)
http://i.imgur.com/pftHoev.jpg
↑這是固態硬碟的正面
http://i.imgur.com/Sa9bD8w.jpg
↑右下角標上SLC SSD,以及標明容量
下方有標網址,可以上網查看更多產品相關訊息
http://i.imgur.com/FvICzls.jpg
↑產品採用髮絲紋路質感,加上銀色的削邊設計,可見該產品對外觀質感細節的重視
http://i.imgur.com/t31XcwU.jpg
↑固態硬碟背面 上面四顆螺絲底做可以知道PCB板有進一步被固定住,小細節也有被注意

http://i.imgur.com/4o5TB8w.jpg
↑貼紙上基本上就是寫著一些注意事項,還有序號,以及製造日期(送修時要判別)
http://i.imgur.com/AVKt6ix.jpg
↑保固防拆卸易碎貼紙的位置離螺絲鎖孔有點近,裝機時要注意以免導致後續保固方面產
生爭議
由於在拆解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這裡無法給大家拆解圖
只能以網路上相關內容說明之:
基本上主控就是常見的SandForce SF-2281VB1
顆粒為Intel白片SLC 料號為:29F16B08JCNE1 25nm製程
單顆容量為16GB 100000P/E
整個PCB板上並沒有看到相關斷電保護的電解電容、鉭質電容
基本上由於僅使用上普通等級的SLC顆粒緣故,以及無斷電保固,所以其壽命與穩定性可
能無法與正規的企業等級產品相之比較
但是白片顆粒好歹也是Intel封裝的,品質多少都是有保障的
相較於不知名來源的SLC顆粒,品質和成本可說是相差許多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實際上機測試
http://i.imgur.com/spgZpZt.jpg
↑本次SATA3測試將全部採用富士康所生產的高級SATA線材,以力求測試過程盡量避免干

(題外話,小時候我還以為富士康(FOXCONN)和富士通(FUJITSU)是同一家...)
http://i.imgur.com/FVENFhd.jpg
↑雖然SSD不怕震動,但是我還是把它鎖好了
http://i.imgur.com/94C3MxK.jpg
↑所有測試在更換機台時,均會先做secure erase,確保效能方面比較不受影響
測試環境平台(Intel SATA3平台):
CPU:Intel Celeron G1820
MB: Z87 MS-7826(HP OEM主版)
RAM:G.Skill DDR3 4G 1600 紅疏版(單條)
VGA:內顯
SSD:廣穎Slim S60 240G (作業系統/測試軟體都擺在這顆上)
POWER:藍海500W
CASE:fractal design define mini
作業系統:WIN8.1 64位元 企業版
測試環境(Intel SATA2平台):
技嘉筆電i1520N
CPU:Intel I5 520M
RAM:威剛 4GX2 DDR3 1333
VGA:GT330M
SSD: 廣穎Slim S60 240G (作業系統/測試軟體都擺在這顆上)
作業系統:WIN8.1 64位元 企業版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Intel SATA3測試
註:所有測試在更換機台時,均會先做secure erase,確保效能方面比較不受影響
http://i.imgur.com/1e9Podm.png
↑依照硬碟評測文章的SOP,先附上一張Crystal Disk Info的圖
可以看到出廠時健康值是100% 以及支援的標準
(沒有DevSleep有點可惜就是)
http://i.imgur.com/duLhsFi.png
↑SSD當然要附上SSD Life的截圖
軟體提示壽命大概還有8.5年,跟普通的MLC產品似乎差不多,不過這也只是參考而已
相信SLC表現絕對會贏MLC的...
http://i.imgur.com/9r7yPTi.png
↑HD Tune 現階段看起來正常(現階段...)
http://i.imgur.com/S3So5br.png
↑支援的特性功能
http://i.imgur.com/uqpjujg.png
↑同樣 SSD當然要先來張AS SSD的跑分
分數為878,似乎沒有很高就是,不過畢竟AS SSD也是SF主控的弱項,還要看其他
benchmark才能完整評斷
http://i.imgur.com/tFAHQPM.png
↑AS SSD IOPS測試 同樣878分
http://i.imgur.com/FfLq2wD.png
↑AS SSD Copy-Benchmark
ISO和Game方面成績比較高
http://i.imgur.com/6DbB8Zw.png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這是比較令我感到驚訝的地方
一般SF系列主控對於低壓縮比的效能比較差
但是這次的測試,可以看到低壓縮和高壓縮的成績方面,相差並不高
不清楚是因為SLC顆粒的原因還是韌體有特別改過
http://i.imgur.com/3V3dolD.png
↑HD TUNE讀取測試 速度在300MB/S左右,曲線算是平穩
http://i.imgur.com/HlFridg.png
↑HD TUNE寫入測試 速度在280MB/S左右
相較於讀取而言,稍嫌不穩定些
http://i.imgur.com/GQFeQGu.png
↑HD TUNE隨機讀取測試,存取時間平均幾乎不超過2ms,大幅贏過HDD的成績
http://i.imgur.com/S6fCqIk.png
↑HD TUNE隨機寫入測試,存取時間平均也是幾乎不超過2ms,同樣也是大勝HDD(這還用說
...)
http://i.imgur.com/aef7n4K.png
↑CrystalDiskMark 正常模式測試成績
讀寫461/456MB/S 比盒子上標的速度(510/505)慢了一點,不過也是在誤差範圍內
而且盒子上所使用的版本是3.0.1,這裡是使用3.0.3就是
http://i.imgur.com/mUggGap.png
↑CrystalDiskMark 0Fill模式測試成績
比較重要的4K-QD32略領先正常模式,可見SF主控對於單純數據方面效能是比較強的
http://i.imgur.com/Hc66wfV.png
↑CrystalDiskMark 1Fill模式測試成績
同0Fill mode,4K-QD32略領先正常模式
http://i.imgur.com/aNhC3Dz.png
↑TxBench測試成績
循序讀寫都有破500,也都有破廠商在盒子上標的成績
倒是4K-QD32速度偏慢一點
http://i.imgur.com/1f25luq.pn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incompressible模式
分數為4438.99分
http://i.imgur.com/rgDe8d5.pn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 模式
分數為4598.96分
同樣 SF控制器對單純的數據有較好的性能
但是比較神奇的是,在這顆的表現上,沒有相差這麼大
以前我測試過的廣穎Slim S60 240GB[size=2],incompressible和0Fill相差了快550分
這次只有差個100多分而已
http://i.imgur.com/DIL2LzN.png
↑ATTO,SF主控廠商的最愛
同樣大檔案讀寫速度都突破500分,算是所有軟體跑出最高的
http://i.imgur.com/hnWTc7I.png
↑CrystalMark 2004R3,HDD分數為44601
這套軟體算是有年紀了
http://i.imgur.com/GfsIZF1.png
↑Iometer寫入測試 參數為以下設定:
最大使用磁區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這就是QD=32)
100%隨機
100%寫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連續跑30分鐘,並截圖
寫入測試為21019.32IOPS
(一開始測試瞬間是50000左右,不過大概過一兩分鐘,開始滑落下來,直到現在這樣的
20000多)
http://i.imgur.com/JTB6KWs.png
↑Iometer讀取測試
參數同上 只是把100%寫入改成100%讀取
讀取測試為55154.77IOPS
註:在intel SSD官方文件中
所有測試軟體幾乎都以Iometer為測試軟體
也證明其測試結果是很具有參考性的
Iometer寫入部分似乎很差,原因不明,因為一開始可以寫上50000左右,之後才掉下來
不排除是控制器韌體設定的因素
讀取部分表現是不錯的
http://i.imgur.com/Txr4S0T.png
↑WIN7內建系統跑分(做下面開機速度測試時灌完WIN7一並順便測試的)
主要硬碟7.9,滿分
http://i.imgur.com/ElvyK5q.png
↑PCMARK7 儲存項目測試
storge score:5079
RAW storge score:3714
http://i.imgur.com/99R45yH.png
↑PCMARK8 儲存項目測試
storge score:4762
存儲頻寬:178.77MB/S
http://i.imgur.com/B5Ppam6.png
↑PCMARK VANTAGE 儲存項目測試
65307分
基本上 過舊的 VANTAGE 部分先不看
PCM7和8 兩者基本上算是比較能夠真實反映使用者實際使用情況的
其跑分日常使用參考價值 算是所有測試項目中最高的
比較神奇的部分是存儲頻寬測出來都偏小,但是總分部分卻沒有差到很多(當然相較於其
他SF主控的產品,還是有些差距)
SATA3相關測試在此先告一段落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Intel SATA2測試
註:所有測試在更換機台時,均會先做secure erase,確保效能方面比較不受影響
由於許多人的電腦尚只有SATA2,例如舊款的ICH7R以上的南橋,或是AMD的SB600/700系列
的南橋等等
都只有SATA2+AHCI這樣的組合,故增加此段測試
當然,由於以下數據是使用Intel HM55晶片組測得的,AMD或Nvidia等等的南橋,速度可
能無法這麼高
http://i.imgur.com/bEOLR1E.png
↑Crystal Disk Info,第一次SATA3測試已經讀寫了600GB左右
http://i.imgur.com/rrK9ro4.png
↑HD TUNE健康資訊
打開來的時候嚇了一跳,才寫個600多GB就要出問題了嗎?
不過其實這點不用擔心,HD TUNE由於年紀已經有點老了,所以裡面的數據判讀以經不太
符合SSD的情況
網路上也有許多人發生這種情形,甚至有一接上用一陣子就跳C4的,基本上無須理會
http://i.imgur.com/8D6hXzn.png
↑SSD Life,壽命從8年變成了10年,不知道會不會越用壽命越久:o..
基本上也是參考用的
讀寫的用量資訊跟Crystal Disk Info判定一樣
http://i.imgur.com/hRHqAli.png
↑AS SSD,跑分為547分,4K-64項目跟SATA3差的有點多
http://i.imgur.com/VveSz4X.png
↑AS SSD,IOPS也為547分,同樣4K-64跟SATA3測試也差有點多
理論上來講就算是SATA2,頻寬也是足夠應付4K-64的
http://i.imgur.com/eGvbccS.png
↑AS SSD Copy-Benchmark
同SATA3,ISO和Game方面成績比較高,但是頻寬也是有被箝制住
http://i.imgur.com/2YqgbM2.png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這裡無法看出SF主控對數據壓縮量不同的速度特性,因為頻寬不足
http://i.imgur.com/I6v7X6o.png
↑CrystalDiskMark 正常模式測試成績
跟AS SSD一樣,4K QD32有差
http://i.imgur.com/ZJeQo3i.png
↑CrystalDiskMark 0Fill模式測試成績
同樣,4K QD32不亮眼
http://i.imgur.com/QQsKzkx.png
↑CrystalDiskMark 1Fill模式測試成績
http://i.imgur.com/Are5Dah.png
↑TxBench測試成績
還是一樣
http://i.imgur.com/UVl8NHa.pn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incompressible模式
http://i.imgur.com/0zyrXFM.pn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模式
兩者相差接近...
http://i.imgur.com/OzYI0q7.png
↑ATTO,大檔案讀寫大概都在270/280左右,頻寬被受限
http://i.imgur.com/Kk4uVeV.png
↑CrystalMark 2004R3,HDD分數為35861
http://i.imgur.com/TU4d95z.png
↑Iometer寫入測試 參數為以下設定:
最大使用磁區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這就是QD=32)
100%隨機
100%寫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連續跑30分鐘,並截圖
寫入測試為21019.76IOPS
(跟SATA3一樣,一開始測試瞬間是50000左右,不過大概過一兩分鐘,開始滑落下來,直
到現在這樣的20000多)
http://i.imgur.com/tFplCwo.png
↑Iometer讀取測試
參數同上 只是把100%寫入改成100%讀取
讀取測試為40250.57IOPS(速度應該也是被SATA2限制住)
http://i.imgur.com/WT5y0IA.png
↑WIN7內建系統跑分(做下面開機速度測試時灌完WIN7一並順便測試的)
主要硬碟7.8(就不能再多給一分嗎...)
http://i.imgur.com/EfSVn1s.png
↑PCMARK7 儲存項目測試
storge score:5136
RAW storge score:4267
竟然會比SATA3還略高一點,有點令我感到驚訝
當然這樣的差距還是在誤差值就是...
http://i.imgur.com/MD8HNW7.png
↑PCMARK8 儲存項目測試
storge score:4860
存儲頻寬:168.44MB/S
同樣...
比SATA3略高,但是也在誤差值內
不知道為什麼
http://i.imgur.com/zZT5f7N.png
↑PCMARK VANTAGE 儲存項目測試
38458分
終於有個低的了,而且低很多
基本上而言 SATA2的跑分竟然會略超過SATA3
當然,也是在誤差範圍內。不過這也證明大家不必為了SATA2加裝SSD。而去特地升級主板
畢竟接近使用情況的兩大跑分:PCMARK7和8。都顯示出原生SATA2和SATA3的表現不大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開機速度/灌系統速度測試
灌系統速度測試:
這裡我們使用了ADATA的S102 Pro 32GB來灌系統,使用SATA3平台
把WIN7的映像檔用Ultra ISO製作出灌系統用的隨身碟
由於插在原生USB3.0會出現遺失必要驅動的錯誤,所以只插在原生USB2.0上
http://i.imgur.com/troS3yH.jpg
↑這支隨身碟被我常常拿來使用,上面的字跡也磨損了,S102這支真的算是不錯的選擇
http://i.imgur.com/TNOSxku.jpg
↑從這裡開始計時,拍攝時間為2014/09/28 上午12:17
http://i.imgur.com/Th0ikd7.jpg
↑到這裡時停止計時,拍攝時間為2014/09/28 上午12:26 共耗時約9分鐘,其間包括系統
中間重新開機的時間
開機速度測試:
這裡有SATA3和SATA2平台的數據,硬碟內只有灌完乾淨的WIN7系統,以及iaStorA驅動,
和AS SSD、BOOTRACER兩個程式
且電腦上無插其他硬碟/隨身碟/耳機/麥克風等等額外裝置
兩台電腦的硬件不同,所須載入驅動也多少有差異,所以以下兩個速度僅為參考用,並不
能拿來比較
http://i.imgur.com/0arVSPZ.png
↑SATA3平台,8.829秒
http://i.imgur.com/HxJ0zBm.png
↑SATA2平台,12.540秒
比起傳統硬碟,開機要等上一段時間來說,SSD確實在這裡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讓大家開
機不用再去泡咖啡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圖表匯總
以下我們選用幾項可以量化跑分的數據,製做成圖表以方便大家參閱SATA2和SATA3的差異
http://i.imgur.com/gRyI2SE.png
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
心得和使用感想
這次的富士通FSX 240GB SLC SSD,雖然沒辦法測試其中的耐寫程度(做endurance test要
花上好幾年)
不過從網路上的各類文獻資料,以及其售價上來看,SLC理論上會比MLC和TLC來的耐寫許

而且這次的SLC,可不是來路不明的SLC顆粒,而是Intel生產封裝的顆粒,品質和售價上
均比普通MLC、TLC或雜牌TLC來的高
並且也有保固五年,證明廠商對其耐用度有所把握
效能方面雖然不是太突出,不過也是不輸他廠的
使用過程中,這顆SSD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做secure erase的時候,按一下就成功了,不像
有些SSD做SE的時候,還會卡個1分鐘
不過Windows快速格式化速度到是比較慢,當然這些都不會影響日常使用
由於SLC的高耐寫特性,甚至於想要建立小型伺服器的人士,可以考慮以此款SSD來做為快
取,不用太擔心顆粒壽命問題
就算是一般玩家,如果是希望組一台要用上十幾年的電腦,同樣可以考慮這顆SSD
當然其售價方面,相較於普通MLC系列的他廠產品,是相對較高的,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總結來說,這顆SSD算是一個不錯且首先以正規SLC顆粒,衝破平民市場的產品。
全文完畢,感謝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