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觀察/觀光署說國旅人次創新高你信嗎?用上「這算法」你也幫忙創紀錄了
原文連結:
https://www.ftnn.com.tw/news/473358
發布時間:
2025/8/5 07:00
記者署名:
記者吳家豪/特稿
原文內容:
交通部觀光署近日發布「2024年國旅次數與支出雙創歷史新高」新聞稿,內容指出,國人
國內旅遊總次數達2.2億次,與2023年相比成長7.39%,創下歷史新高,而國旅總支出更首
度突破5千億,高達5158億元;然而,新聞稿內容,不僅和國人普遍認知落差極大,且又
顯示國旅旅客高達74.8%是當日往返無住宿,當中存有巨大矛盾,讓人摸不著頭腦。
同一時間,觀光署另發布「2024年台灣旅遊狀況調查」摘要,仔細端倪後,發現新聞稿的
數據即是引用該份摘要,而觀光署沒有說的是,2024年國人出國旅遊次數,較2023年成長
42.84%,也就是說,台灣人都出國旅遊了,因此也不經讓人納悶,何來國內旅遊成長?
更得一提的是,摘要說明,統計資料是採電話訪問、網路調查方式隨機抽樣,換言之,就
是民調做出來的,而非實際統計的硬數據,也就是說,這些都是民眾主觀回憶的自陳,也
是沒揭露的大盲點,這也讓觀光署「國旅次數與支出創下歷史新高」的說法,顯得虛假浮
誇。
如果再把摘要報告一一剖析,就會發現觀光署對國旅的認知還真是與常人不同,摘要中有
關遊憩活動,當中不僅將運動列入國旅,連探訪親友也計入,「難道出門打球也算國旅?
找朋友也是國旅?」
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摘要報告中,也把美食活動也列入,包括吃在地美食、喝下午茶、夜
市小吃都算進去,若再交叉比對「近75%國旅都是當日往返無住宿」,不禁讓人質疑,是
否去巷口吃碗麵都能計入國旅?民眾踏出家門就算國旅?若是如此,那所謂的2.2億國旅
人次,恐怕還少算了。
為了一窺觀光署的奇思妙想,而另再加碼搜尋觀光署統計資料庫「2024年觀光遊憩據點遊
客人數累計表」,進一步發現,觀光署自行計算的國內觀光景點數據中,除了門票收入、
入山登記數、停車數等這類較無爭議的數字外,竟也包含電信大數據推估。
據觀光署資料說明,電信大數據推估,是採民眾手機與基地台訊號交換後所得定位資料,
並經參數演算後所得,而觀光署研究報告也坦承,定位會受地形、天候等影響而有所偏誤
;此外,即便報告稱,旅客定義為非據點居民且於據點停留1小時以上,但如何得知該民
眾是旅遊觀光?拜訪客戶、去銀行辦事等相關業務,如何排除?觀光署當然心知肚明,所
以只敢稱是「推估」數值。
採用電信大數據推估的地點,則包含高雄愛河、台中一中商圈、逢甲夜市、桃園永安漁港
等地,也讓人不禁質疑,是否走路散步、商販批貨也被記入國旅人次?
比電信大數據推估還離譜的是,八里左岸公園、淡水金色水岸等2處景點,連演都不演,
資料直接註明是以概估方式計算,說真的,觀光署為何不乾脆說是土地公託夢夢到的呢?
這樣的說法,至少能讓人莞爾一笑。
數字會說話,但說的可能是實話,也可能是謊話,政府施政要以數據為根基,才能進一步
對症下藥,如果數據失準,或是悖離民眾認知,那意義何在?「毒樹毒果實」,採用失真
的數據,難道會得到正確的施政方針?
政府統計資料悖離現實不是新鮮事,舉例來說,主計總處過往公布的每人平均薪資所得數
據,即常為國人所詬病,不少人還開起玩笑,表示用政府的算法,任何人都能跟郭台銘一
起平均當個億萬富翁,或是在2024年能跟知名棒球球星大谷翔平,平均每人打出27支全壘
打(大谷54支,一般人0支)。
如果連統計方法都操作,虛實並陳,呈現的數據自然偏離真實,甚至誤導施政走向。觀光
產業喊著轉型,喊了多少年?觀光署至今仍只求數字好看、新聞稿好發,無論寫下幾次「
歷史新高」,國人仍是無感,若一再只想靠吃碗麵、散個步,堆疊出2.2億國旅人次,最
終仍將反噬政府的公信力,與其繼續鬧笑話,不如捫心自問,台灣觀光,還要騙自己多久
,才能滿足?
心得/評論:
觀光署發布的新聞,會影響旅遊、航空股嗎?
如果數據有問題,會干擾股市嗎?
是否續抱航空股,旅遊業的就算了?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作者: FncRookie001 2025-08-06 10:47:00
就換個統計標準吵那麼多幹嘛重點是大家有出門但沒住國旅飯店嘛
作者: limitlesscit ( ) 2025-08-06 11:03:00
台灣最可悲的就是不願意正視問題阿
作者: littlestar66 2025-08-06 11:17:00
笑死 記者很酸喔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