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資金需求(支出)超過股票增值的速度(報酬率),財富自然會逐漸減少。這是基
本的財務邏輯:如果現金流出高於資產增值,淨資產必然下降。因此,選擇投資工具時,
應優先考慮高報酬率的選項,如市值型ETF(例如QQQ,十年年化報酬率約16%),並將個
人資金需求納入風險管理,謹慎規劃現金流,以避免本金侵蝕。
他人協助你投資,往往將簡單的數學模型包裝成充滿情感、直覺與同理心的產品,讓你在
不知不覺中蒙受損失。我們討論市值型ETF時,核心指標是年化內部報酬率(IRR),這是
一個極其單純的比較基準。以納斯達克100指數ETF(QQQ)為例,過去十年年化報酬率高
達16%,傲視全球。
然而,所謂「文組思維」常將最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情感化。例如,有人認為台股必須整
張買賣,因而偏好低價股,或認為配息較方便,無需自行操作買賣,甚至抱怨每月資金需
求大,賣股不便。然而,這些個人資金需求的問題,應納入風險評估進行計算。怎能因為
個人風險偏好或操作習慣,扭曲市值型ETF的報酬率數據,進而否定其優異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