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台灣米價今年已漲近1成 便當店咬牙苦撐:不排除漲價
原文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2917969
發布時間:2025-6-30
記者署名:謝佩穎
原文內容:
日本近期掀米荒,導致台灣出口量大增,助長米價,加上今年開始公糧收購價格提高,讓
民糧收購價格也追高,連帶影響下游的小吃店業者,白米末端零售價已經悄悄喊漲,未來
也不排除只能調整餐點價格,因應成本上揚。
便當店老闆向《TVBS新聞網》透露,今年初以來白米進價一直上漲,年初原本50斤1200元
,到現在變成1300元,漲幅約8.3%,不少食材漲價,目前只能先吸收成本苦撐,但未來真
的撐不下去也只能調漲價格。
然而,這波的米價上漲,就和去年底立法院決議調整公糧收購價格有關。從今年第一期開
始,農業部收購價格從每公斤23元提高到24.5元,調整後,相當於每公頃年增2萬元。
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向《TVBS新聞網》表示,最主要這次糧價上漲,是今年有推出糧食產
業全面升級方案,其中有包括公糧計畫收購、輔導收購數量有增加,收購價格每公斤提高
1.5元,糧價支撐效果上漲的原因。
根據農糧署的統計,目前白米批發價格每公斤40.23元,比起去年漲幅為5.6%;零售價格
為每公斤46.76元,比起去年價格每公斤44.89元,漲幅約4.17%;目前溼穀收購價格每百
台斤是1163元,去年是1054元,漲幅約11%。黃昭興認為,白米部分的漲幅都合理反映在
成本範圍裡。
此外,日本掀起米荒,米價高漲,台灣米紛紛外銷,農業部預估今年外銷米將超過1萬公
噸,大約是前5年每年平均銷量的3倍,市場認為出口量大增恐也是導致台灣米價上漲原因
之一。
不過,黃昭興針對外銷部分說明,外銷總量有控管,目前一年約2萬噸至2萬5000噸外銷量
,而國內全年產量約120萬噸,這個外銷佔比是低的,因此外銷與米價上漲關聯性不高。
心得/評論:
不是說通膨已經趨緩
結果現在白米價開始上漲
代表基礎物價其實仍有壓力
若民生消費品持續反映成本
通膨回落會不會只是表面現象?
說好的台幣升值購買力增加 這下又要被侵蝕了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