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股債各半蛙,債券為23年末以前建倉
24年股票獲利較多變成64蛙
去年到今年都只買股票,債券領息
本想持續加強科技股持倉,但遇到下跌也是回吐獲利許多,
因美股高點滑落(S&P, 納指)已符合熊市定義
本月擬定股債轉換策略
[資金變化(可參考先前po的2024股債配置年報)]
24年初資金 3177萬(+149萬, +5%); 股票部位:1429萬(+129萬),債券部位:1748萬(+20萬)
24年末資金 3897萬(+565萬, +16%);股票部位:2225萬(+599萬),債券部位:1672萬(-34萬)
年配息金額: 150萬(全數再投入)
25年Q1季報 3945萬(+458萬, +13%);股票部位:2196萬(+440萬),債券部位:1746萬(+18萬)
(總損益已從年初+600萬高點回落約150萬)
(股票成本增加約130萬:每月定額投入27萬買股.每月股債息單筆投入, Q1共49萬)
結至4/5收盤,股票部位為2179萬
假設4/8開盤全面下跌10%,股票部位約剩下1950萬,債券約1800萬
股債比再度拉近5:5
[股債轉換策略]
策略1: 定期定額續扣,每月股息單筆不定期投入買綠不買紅
每月增加35萬(30-40萬)股票水位
策略2: 因應進入熊市,每月轉換17萬(1%)債券入股市
每月賣出17萬債券後買入17萬股票部位(00646, 00858, 00662等)
(續抱債券無法弭平股票損失,轉換部分債券建倉股市部位)
[結論]
假設年末股債持平
股票約當1950+(35+17)x9=2418萬
債券1800-17x9=1647萬
=>剛好達成股6債4
若股漲債跌則可提早結束轉換 =>表示股票抄底成功
若股跌債漲則延長轉換期間 => 表示股票於熊市持續建倉, 債券仍有獲利
若股債雙殺 => 逃不過系統性風險,繼續加強本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