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台灣受雇中位數 大輸美日韓星港?

作者: peggyfang (佩佩)   2023-12-17 17:05:59
→ afflic : 星巴克指數、大麥克指數、iphone指數 12/10 14:25
→ afflic : 都是可以來比較的標準12/10 14:25
好!
那就來比星巴克指數PPP
之前一堆人討論很熱烈的中位數PPP
如果以星巴克指數來計算 「各國薪資中位數對星巴克中杯拿鐵的購買力PPP」會是多少?
把之前作者的數據po上來
1. 台灣本國籍全職薪資中位數: 55.2萬台幣/年 換算約 4.6萬台幣/月
2. 韓國全職薪資中位數: 74.2萬台幣/年 換算約 6.2萬台幣/月
2. 日本全職薪資中位數: 366萬日圓/年 換算約 6.5萬台幣/月
3. 香港薪資中位數: 2萬港幣/月 換算約 8萬台幣/月
4. 新加坡薪資中位數: 5070新幣/月 換算約 12萬台幣/月
5. 美國薪資中位數 :54132美金/年 換算約 13萬台幣/月
把2022年星巴克指數po上來
1.台灣星巴克中杯價格 4.86 美元 為美國的1.49倍
2.韓國星巴克中杯價格 4.11 美元 為美國的1.26倍
3.日本星巴克中杯價格 3.57 美元 為美國的1.09倍
4.香港星巴克中杯價格 5.52 美元 為美國的1.69倍
5.新加坡星巴克中杯價格 4.9 美元 為美國的1.50倍
6.美國星巴克中杯價格 3.26 美元 為美國的1.00倍
開始計算「勞工中位數對星巴克中杯拿鐵的購買力PPP」
勞工薪資中位數對星巴克中杯PPP購買力 = 薪資中位數/p p=相對物價 (US = 1)
美國勞工星巴克PPP = 13萬 / 1.0 = 13萬
新加坡勞工星巴克PPP = 12萬 / 1.5 = 8萬
香港勞工星巴克PPP = 8萬 / 1.69 = 4.7萬
日本勞工星巴克PPP = 6.5萬/ 1.09 = 5.9萬
韓國勞工星巴克PPP = 6.2萬/ 1.26 = 4.9萬
台灣勞工星巴克PPP = 4.6萬/ 1.49 =3.08萬
結果: 台灣中位數對星巴克購買力最後一名
→ afflic : 星巴克指數、大麥克指數、iphone指數 12/10 14:25
→ afflic : 都是可以來比較的標準 12/10 14:25
好!
那就來比大麥克指數指數PPP
之前一堆人討論很熱烈的中位數PPP
如果以大麥克指數指數來計算 「各國薪資中位數對大麥克的購買力PPP」會是多少?
把之前作者的數據po上來
1. 台灣本國籍全職薪資中位數: 55.2萬台幣/年 換算約 4.6萬台幣/月
2. 韓國全職薪資中位數: 74.2萬台幣/年 換算約 6.2萬台幣/月
2. 日本全職薪資中位數: 366萬日圓/年 換算約 6.5萬台幣/月
3. 香港薪資中位數: 2萬港幣/月 換算約 8萬台幣/月
4. 新加坡薪資中位數: 5070新幣/月 換算約 12萬台幣/月
5. 美國薪資中位數 :54132美金/年 換算約 13萬台幣/月
把2023年大麥克指數po上來
1.台灣大麥克價格 2.39 美元 為美國的0.42倍
2.韓國大麥克價格 4.08 美元 為美國的0.73倍
3.日本大麥克價格 3.17 美元 為美國的0.56倍
4.香港大麥克價格 2.95 美元 為美國的0.52倍
5.新加坡大麥克價格 4.86 美元 為美國的0.87倍
6.美國大麥克價格 5.58 美元 為美國的1.00倍
開始計算「勞工中位數對星巴克中杯拿鐵的購買力PPP」
勞工薪資中位數對大麥克PPP購買力 = 薪資中位數/p p=相對物價 (US = 1)
美國勞工大麥克PPP = 13萬 / 1.0 = 13萬
新加坡勞工大麥克PPP = 12萬 / 0.87 = 13.7萬
香港勞工大麥克PPP = 8萬 / 0.52 = 15萬
日本勞工大麥克PPP = 6.5萬/ 0.56 = 11.6萬
韓國勞工大麥克PPP = 6.2萬/ 0.73 = 8.5萬
台灣勞工大麥克PPP = 4.6萬/ 0.48 = 10.9萬
結果: 台灣中位數對大麥克的購買力只贏過韓國一個 其他全輸
===========
PPP如何解讀
例如:
台灣的名目薪資中位數是4.6萬台幣
大麥克PPP計算出來是 9.5萬台幣(4.6萬台幣/0.48)
那他的經濟學意義是什麼
即:
在台灣每月賺4.6萬台幣所能購買的大麥克數量 等同於 在美國領9.5萬所能購買的數量
亦即 台灣賺4.6萬的大麥克購買力 僅等於 在美國領9.5萬的購買力 遠輸給美國中位數者
=============
結論:
之前有計算過台灣勞工的「一籃子物價購買力 倒數第二名」可參考前系列文
而這篇計算的
台灣中位數勞工的「大麥克購買力倒數第二名」
台灣中位數勞工的「星巴克中杯購買力倒數第一名」
iphone指數原理一樣 就不再算一次了 因為iphone的跨國價差更小
所以薪水越高的國家通常對於iphone的購買力會更高 因此不用再花時間計算
所以奉勸大家看什麼 星巴克指數 iphone指數 大麥克指數...等物價指數時
不該只「定性的」看國家排名
而是應該「定量的」看裡面的相對值(到底實際差幾倍 ex:1.2倍 or 1.5倍 or 3倍)
而這個相對數值 可以幫你計算 你自己的收入 相對於國外同級的pr 到底是購買力強或弱
不看相對值 而只看排名 根本就是走馬看花
相對值看多了
就會發現一個心得「跨國物價的差距」遠比「跨國收入的差距」 還小
物價相對值呈現為台灣3倍的國家 中位數薪資可能是3~5倍
物價相對值呈現為台灣1.5倍的國家 中位數薪資可能是2~3倍
物價看排名沒意義 要看「報告內提供的物價指數相對值」才會知道實際意義
勞工中位數資料來源: https://www.pttweb.cc/bbs/Stock/M.1702134428.A.52A
星巴克指數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xLxvEb
大麥克指數資料來源:
https://i.imgur.com/qChfJAo.png
作者: yukiinsummer (夏季雪痕)   2023-12-17 17:24:00
笑死 又是年輕人不努力推文
作者: mytropicfish (人生的業餘新手)   2023-12-18 00:03:00
你選的國家本來就該贏台灣了台灣贏韓國已經有進步了怎麼會想挑戰新加坡 香港城市國家你要比好歹也是拿台北市跟這些國家比 本身就是種肯定八年前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