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金融危機新信號:271家銀行機構違約

作者: Su22 (裝配匠)   2023-09-10 23:57:06
原文標題:中國金融危機新信號:271家銀行機構違約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4WmyRX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3-09-08 3:50 AM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何嘉幸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中國A股上市銀行8月31日的年中報顯示,近年來中國的銀行淨息差持續下降。今年7月中
國銀行機構商票違約數量暴增,中國人對銀行存款信心也前所未有地降低。有政經人士提
醒,中國金融危機山雨欲來。
據上海票據交易所8月份發布的2023年7月商業匯票違約數據表單顯示,截至7月31日,共
有2851家商票承兌人出現違約,比1月份的1554家增加了約80%。商票違約人中,271家為
國有銀行分支行和地方城農商行(城商行、農商行)的分支機構。一個月內,違約數比6
月的33家增加了239家,環比增長356%。
在票據違約的271家銀行分支機構中,五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
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占了167家。其餘104家,多數是有破產風險的城農商
行,此外還有個別股份制銀行,以及外資銀行分行。
中共國有銀行,是由中共政府(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大型國有銀行,代表
著中國最雄厚的金融資本力量。其中老牌四大國行指的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和建設銀行,現在這些銀行的名字全都出現在承兌人逾期名單上。
承兌人票據違約意味著承兌人無法按時履行票據上的承兌義務,即無法按時支付票據所對
應的現金。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布的「承兌人逾期」,指的是發生3次以上票據逾期,且月
末有逾期餘額或當月有票據逾期行為發生的承兌人。
上海票據交易所,是由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籌建的票據交易所,每月發布一次
商票違約數據。因為央行沒有按月公布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所以上海票據交易所的商票違
約數據,就成了人們觀察信貸風險的一個重要窗口。
上海票交所從2023年1月開始對銀行的承兌票據情況進行發布。今年的票據期限大多為6個
月。在7月份之前,上海票交所公布的逾期銀票數量極少。7月份之後,271家銀行商票違
約記錄集中出現,顯示中國的信用風險已經從房地產、投融資平台,擴散到了銀行系統。
財經大咖「老蠻」在他的社交平台上表示,銀行系統息差太低,已經無法承受給地方債兜
底,以及給房地產兜底的重擔。現在後果已經實質性出現了。誰能想到連銀行的商票都可
以違約。注意,這一切,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銀行營收困境加劇金融風險
淨息差被視為銀行的生命線,淨息差越高,淨利息收入就越高,而淨利息收入占據了銀行
總營收的60%~70%。中國的銀行淨息差收窄(降低)已經成為事實,並且直接影響了銀行
營收。
8月31日,中國A股上市銀行年中報出爐。統計結果顯示,42家上市銀行中,有20家銀行淨
息差低於1.8%警戒線。今年上半年,中共國有銀行整體的息差降幅最大,平均淨息差為
1.71%。
數據還顯示,銀行淨利息收入慘淡,已經進入警戒線以下的危機狀態。這種狀況,與銀行
商票違約數驟增現象相符。
從2022年9月至今,中國大陸銀行連續五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今年以來,繼6月降息後,
8月15日再次降息,降幅創2020年以來最大,主要針對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從9月1日起
,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18家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
這些急切的降息舉動顯示,中共當局已不得不一再降低利息以降低資金成本。同時也表明
,當局降息刺激消費的成效甚微。
銀行儲戶:你能信任誰?
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巨頭頻頻爆雷,地方銀行出現破產,前不久備受高淨值人群青睞的中
融信託無預警停兌,中國金融的信用風險屢屢擊穿人們的投資理財信心,人們更願意選擇
相對安全穩健的銀行存款,但是對銀行的信心卻前所未有地降低。
「我們甚至連存款,都要分四大國有行存,每個銀行不超過49.9萬元,其它銀行都靠邊站
。剩下錢買金條,放自己家床底下。你能信任誰?這是一場信用崩塌。」深圳市民王楠(
化名)8月23日對大紀元記者說了這番話。
王楠投資1100萬人民幣購買的中融信託理財產品全部被停兌後,她與其他15萬投資人一夜
返貧,並且成了官方層層維穩管控的對象。她對大紀元曝光自己的遭遇時還表示,現在群
裡投資人的共識還有,不再相信政府的任何金融機構,不會再買任何金融機構的產品,包
括銀行理財。
近期一些財經人士在社媒提醒,在一家銀行的存款不要超過50萬人民幣。如果現金比較多
,分散到不同銀行比較好。如果手裡有50萬存款,應該分開存入幾家銀行,這樣可以儘量
確保存款的安全。
根據目前的存款保險法規定,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銀行的存款本金加利息在50萬以內的,
實行全額償付。超過50萬元,存款人會承擔一定的風險損失可能性。
廣東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匿名在網上發文《銀行人告訴你,在銀行存定期,一定要記住這4
點,很多人已經吃虧》,文中提醒去銀行存定期的人,如何避免踩「坑」裡。其中建議,
「存大額定期存款,一定要用存單或者存摺,而不是用銀行卡」、「在銀行存款,千萬不
要自動轉存」等。
老人「擠兌潮」:在銀行排隊取款
老人是中國的銀行存款主力。最近,廣東等一些地方的銀行門口出現了老人排長隊取款的
景象。網絡也在熱議「老人寧願放棄銀行所提供的利息,也要親自去銀行取錢」這件事。
一些評論表示,老年人紛紛到銀行取錢,顯示出老人們對金融風險的擔憂、對錢存在銀行
感到不安全,害怕存款會被凍結、或者失去。
與中國政法大學刑法教授羅翔同名的推特帳號,最近轉發了一則老人擠兌取款的視頻,並
配文說,中國各大銀行遭老年人擠兌!原因是銀行為了侵吞私人存款,對子女取款要本人
親自到場及各種離譜的刁難!中共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最後把自己玩死!
網民「He An」跟帖說,「(我)老爹去世前的錢存在銀行至今都取不出來。」
中共近年加強金融監管,限制取款數額,並要求核實本人身分。銀行要求,本人必須帶著
相關證明親自去銀行辦理。這給老人取錢加高了門檻。
新聞也曾有報導,老人過世了,銀行不讓家人取錢;也有子女被迫把癱瘓的老人抬到銀行
辦理取款;甚至有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進行人臉識別。這些鮮活案例讓越來越多的老人及
其家人感到不安。
旅美香港政經評論人士廖仕明9月5日對大紀元表示,「出現老人排隊取款潮,一個很重要
的原因是銀行簡單粗暴的做法。老人如果病重動不了或者去世,那麼比較大額的錢就幾乎
取不出來了,所以他們現在都去取錢。這對中國的銀行影響會挺大。因為大家都把錢取出
來了,銀行池子裡的錢就越發少了,容易導致銀行流動性風險加劇,甚至引發銀行經營危
機,對中國經濟肯定就會有影響。」
「從最近270多家銀行商票違約,到老人們不信任銀行而去擠兌取款,這些方面綜合起來
看,中國社會的金融危機馬上就要開始了。」
心得/評論:
中國銀行機構的商票違約數量大增!
有投資中港股市金融銀行類股的網友要注意相關風險
不知道經營重心放在中國的台商會不會也受到影響?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作者: stevelovkaka (Face Sun, Shadow Behind)   2023-09-11 00:30:00
中國根本不會有危機 不要用資本思維想像共產政府是死是活都是黨說了算
作者: jerry0172005 (OPEN~)   2023-09-11 02:21:00
大紀元 笑死
作者: pivotalHarry (手軒轅)   2023-09-11 02:31:00
中國農會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