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0050存股改00923是否可行?

作者: tompi (大波動)   2023-04-12 15:20:11
※ 引述《KBN2202 (kbn)》之銘言:
ESG跟低碳 就跟30多年前的 ISO 差不多啦
為了品質與效率 所以幾十年前 就算不想做 也會搞個 ISO 認證
大公司 對於流程、效率、品質 提升 一定有幫助
國際非政府組織「德國守望」(German Watch),
制定了「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臺灣在2018年CCPI排名為54名,屬於績效最差的一群

台灣的工業部門耗電佔總發電近6成
以2017年電力部門之排放係數約為每度電排放0.554 kg二氧化碳,
而DDPP工業化國家預期至2050年電力部門之排放係數約為每度電排放不超過
0.1kg二氧化。台灣發電的碳排放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還記得去年夏天有創紀錄 40多度的高溫嗎?
全世界目前的碳排放其實還是不斷走高,最主要來源是 中國與印度
全世界

歐洲目前是減碳先驅,而且講話大聲是有道理的
歐洲目前的碳排放已經降至1960年代的水準,

台灣碳排放看起來 沒有走在下降趨勢,還微微走高

根據研究若從1900作為基準,就算導入目前淨零排放,
到2100年仍會上升1.8度C,而若甚麼都不做,則會上升2.3~3.6度C

但根據目前狀況台灣要往低碳方向走,我個人是悲觀的
台灣的電力結構,僅有17.6%來自低碳電力

南韓有38.4%

全球平均為39.1%

為什麼近來會有一堆 ESG、低碳的產品上市
其中一個因素是主管機關 "希望" 業者配合政府 ESG、低碳的活動
如果送這類商品,較符合 主管機關目標。
坦白說ESG 就跟當年的ISO 一樣,只要影響營收的 業者都會去做 去配合
從上面數據可以發現,台灣在能源電力部分遠遠落後 國際水準
企業用電 接的是國家的電,低碳真的要實行要從政府做起才真正有用
否則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已
最後來講00923
這支指數 臺灣ESG低碳50指數,指數公司 才從 2022/12/2 開始編制
從它的報酬率指數跟加權報酬率指數 做比較
係數 P-值
截距 -0.0002 0.5799
TWDVD 1.1707 0.0000
Beta為 1.17,alpha 是負的
報酬率相關係數為 97.7%
前五大持股
個股名稱 投資比例(%)
台積電 30.54
聯發科 7.49
聯電 5.23
鴻海 4.78
日月光投控 4.30
聯詠 3.79
看到GG佔30%,這支ETF 就可以跳過了,大概率是想來分0050的規模的
所以這支ETF 有的是ESG 這個名,但是持股 跟大部分市值型的差不多
但BETA 風險又比大盤高,從去年12月到現在 alpha 還是負的
買這個ETF前建議 停看聽一下
PS
1.DDPP:去碳途徑計畫(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 Projects, DDPP)
2.部分資料引用 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中研院報告 108/6
: 小弟我在股版潛水,平常雖然看鄉民大大都分享很多標的文
: 但沒有一次敢跟的勇氣,終究還是不敢玩短
: 唯一有在買的只有0050,近期覺得想說是不是不應該只買0050了
: 長期投資除了0050之外,應該還可以嘗試看看其他的投資標的
: 我自己是研究了一些ETF,像是科技類股比較多00881、00891、00892
: 全科技股或是全部都半導體波動也很大
: 果斷持續查找其他標的,不斷爬文後,如果不要偏離大盤太多,還是得要找市值型的ETF
: 看了超多標的,最後發現00692和00923,而且看了一些相關的投資文章後
: 不管是0050還是006208,基本那就是大盤漲大盤跌
: 我應該是要選擇一些報酬真的不錯,同時還能有一些抗跌,不會被大盤一起拖累下去的因
: 素
: ESG其實就是一個很不錯抗跌因子,有在注重公司治理的基本不會差到哪裡去
: 加上看到歐盟邊境碳稅CBAM 26年就要開始上路,現在應該是非常好的布局時機點?
: 歐盟碳邊境稅 我爭取直接抵減
: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005632
: 開始思索要不要原本投資在0050的部位就轉移到00692和00923
: 初步的規劃可能先分六四,每月把0050的部位轉過去
: 想要出脫的0050,當初想說2330佔到快一半,好像沒甚麼
: 但後來發現,還不如直接買2330,買0050我買到的其他股票佔比好像真的沒有很多
: 碳費明年開徵 影響500廠家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005626
: 新聞裡面提到”在費率和費用上,立委問到歐盟碳權價格已飆破每噸100歐元(約新台幣
: 3,200餘元),台灣的費率如何,張子敬說,外界曾提過每噸新台幣100元,也有研究指出
: 至少每噸300元,但需要設計制度,例如比照所得稅設計累進費率,最低可能不低於每噸
: 100元,今年會把碳費架構提出來與社會各界討論,費率也會送到審查委員會。”
: 台灣如果也開徵,有非常多的廠商都會受到影響
: 但問題不在於那些科技大廠,他們早早就在做碳管理
: 中鋼、長榮、陽明不可能離開台灣50吧???
: 版上說機制會自己會去淘汰的,這幾個要等到0050自然淘汰到底要等到何時啦...?
: https://i.imgur.com/ogtG8DX.gif
作者: listener0806 (鍵盤老師)   2023-04-12 15:27:00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大家只看買了會不會賺錢
作者: mcgrady12336 (悼念鐘吉伯伯...)   2023-04-12 15:28:00
老大不要一直以過去來判斷未來,沒ISO會課稅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