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TQQQ三倍指數ETF存股發大財?論文探討可

作者: kav123456 (ranger)   2022-07-31 08:49:59
hi正二哥,小書僮在前篇多有冒犯,這邊跟你說聲抱歉
: 你的問題就在於挑少數最爛的區間來說槓桿差
: 卻忽略槓桿其他多數表現更好的區間
請洽第一段
: 你這套說法
: 對 1998-2001 單筆投入的人是正確的(定期定額就錯了)
: 但對 2002-2021 的人來說都是錯誤的(不管單筆或定期定額)
我對你的舉例,不是很認同,請洽五
: 而且 2000 年是由破百本益比根本沒營利唬爛出來的超級泡沫
: 連那斯達克本身都下跌 80% 了
: 我不喜歡用這個區間來談,就是不可能再現了
: 別說破百,那斯達克指數本益比破五十
: (不是像 2008 衰退導致的高本益比現象)
: 我先捐 50 萬出來做公益
: 破百我再捐 100 萬
這我不知道,不予置評。
: 但是別用那種居高臨下的戲謔口氣,討論起來很不舒服
: 正常點討論,應該不難吧?
這篇有改文風,不知道你買不買帳。
以下用你這篇文章標題作回復
: 二、為什麼只算到 2021 年?
: 三、選擇 1998-2021 是刻意挑對自己有利的區間?
我認為討論這個比較有意義,所以先回
我同意,戰期間沒什麼意義,像我們這樣討論特定期間其實意義真的不大。
基本上作回測只作特定區間,樣本數太少根本沒什麼意義
而且只作少數樣本回測,總是可以找到你最想要的那一個區間,表達自己很強
市面上基金廣告也會玩這招
除了樣本小的問題,還有過去的資料是否在未來會重現 ?
就像你認為2000年的科技泡沫未來不會重演,那未來是不是真的不會?我不知道。
除了過去不一樣,還有黑天鵝,到底誰會知道有covid-19,所以回測還是很多侷限在。
當然除了回測,還可以跑蒙地卡羅,但我不會。
: 六、長期我們都死了?
有助討論先回
為什麼會引,凱因斯那句"我們在長期都死了",
因為你引用的的那個資料100年(長期),一般人確實大部分都死了。
但我也認同,買進並持有,長期投資確實是有用,只是100年資料真的離一般人太遠了。
當然你有能力的話當然可考慮到遺產那塊,但我認為大部分人的目標應該只是想存退
休金而已吧。
為了避免一個長期各自表述,以20~40年當作基準應該可以了吧(?
那講那麼多,我"個人"覺得有意義的回測長怎樣 ?
我覺得就像退休4%提領率的玩法,去跑一個固定區間
ex:在19xx~1990退休,退休後活30年,看各種提領率破產的可能性
換成投資就是,槓桿v.s.原型 用定期定額或其他策略,一樣投入30年,
但我可能在19xx~1991不同年份,執行30年的投資,看誰勝算高
回文有大大講了,就是去測不同策略的"滾動報酬"
但portfolio visualizer 時間不夠長,我沒訂資料庫,也不會寫程式,不然連蒙地
卡羅都可以順便跑一下。
還是有沒有大大知道有類似研究,可以提供,這邊先受小書僮一拜orz
: 四、UOPIX 的追蹤很差
應該就是費用率的關係,UOPIX費用大概1.5%,QLD大概1%
你的圖應該是測2007~2021,15年
0.99^15=0.86,0.985^15=0.797
331/0.797*0.86=357萬,跟QLD=374 基本上差不多
如果你用更精確得數字,UOPIX=1.59%,QLD=0.95%,會得到 365萬
這邊充分展現複利的力量,每年差0.6%,15年你單筆投入報酬會差到10%左右
0050 正2 費用率大概1.3%,也是屬於高費用。
: 一、UOPIX 報酬計算?
然後雖然上面已經講過討論特定期間沒意義,還是DEBUG 一下
https://imgur.com/kGmcQ7a
你1998-2000年的報酬應該是抓錯了,導致你結論算出來會差很多
NASDAQ 100
1997/12/31=990.83 ,1999/12/31=3683.67,2021/12/31=16320.08
3683.67/990.83 =3.71,後面用QQQ去投資,結算= 1,865萬
但直接用NASDAQ 算 1,000,000/990.83*16320.08=1,647 萬
只用NASDAQ反而比較少我也不知道為啥,總之跟槓桿差異變小了
UOPIX=1,869萬,費用調整完大概=2,188萬
確實1998~2021沒有對槓桿很有利,但最糟應該是算到現在
但這個畢竟這就只是"單一"區間,其實沒有很大的意義
: 五、單筆投入可能輸爆?
1.先講好,2000 年這個投入時間點不是討論重點,不管怎樣這就是"單一期間"
如果可以算滾動報酬,至少對我而言比較有說服力
2.單筆投入就是一種策略選擇,非討論重點。
那為什麼我會討論單筆投入?因為你用單筆投入當作佐證論點
此外正二哥,你很多篇文章也都是採單筆投入作為例子
例如回文也有討論到的這篇 https://reurl.cc/dW0QNq
如果你一開始就用定期定額當作資料,那我當然就跟你討論定期定額。
至於你說我"刻意"選擇這段爛期間,我沒意見,實際上我只是懶得調。
3.你講的單筆投入應該是這篇吧? https://reurl.cc/AO8Lg8
原始研究沒特別提,應該是用原型去作的,能不能用在槓桿,我不確定。
再來,你文章中的例子。
"舉例,同樣拿 100 萬單筆投入。
1998 年~2021 年,總共有 24 個年份。
其中 1998、1999、2001、2002 年。
這四個年份單筆投入最後都輸,沒有帶來兩倍報酬。
BUT,最重要的 BUT 來了
其他二十個年份,兩倍槓桿都是贏的。
而且不只贏兩倍,還超出兩倍非常多"
你驗證的方法應該是這樣,1998~2021 槓桿輸原型算一次
然後1999~2021一次,恕我無法認同你的算法。
個人認為有說服力的滾動式報酬,算法是以固定期間一直測下去,
以10年為例 1998~2007,1999~2008,….,你要測5年,還是20、30都可以
你這樣算了22次,但每一期的年數都不一樣。
用過22年的報酬,跟只經過1~2年,未來還有1X年未知數的,
,湊再一起比較比較兩種策略勝率,我不覺得這樣比有意義。
: 六、定期定額計算
1.舉例同上,個人不贊同
2.再來你說我"刻意"用1998-2022這段"最爛期間,要嘴槓桿。
以下我原回文照貼
這邊主委再加碼,NASDAQ 槓桿比較,從 1999/04 算到現在
一樣每月投入 1000
hhttps://imgur.com/YguYC19
PORFPOLIO 1 =100% UOPIX(兩倍槓桿NASDAQ),結算 = 3,146萬
PORTFOLIO 2 =100% QQQ,結算 = 1,494萬
PORTFOLIO 3 =90% UOPIX +10 % QQQ ,每年重平衡,結算 = 1,670萬
3146/1494=2.1,差不多兩倍
但要注意圖上那條藍線(NASDAQ 正二),要到2014 年才有明顯超越其他兩組
也就是你要扛大概14年槓桿的報酬落後沒槓桿
心理素質不夠高的人請勿輕易嘗試,中途如果要降槓桿會很痛苦
用UOPIX 取代 QLD,因為他時間比較久,但費用高 1.5%
我"刻意"挑了"最爛"的時間要嘴槓桿,
然後證明了定期定額投入,槓桿真的差不多兩倍。
我如果認真要嘴槓桿,上面那段應該不會出現。
應該只會有下面這段,情緒性發言修掉+修正RPOTFIOLIO3 比例打反。
主委好累加碼,S&P500 槓桿比較,從 1997/12算到現在 一樣每月投入 10000
https://imgur.com/OXohNIf
PORFPOLIO 1 =100% ULPIX(兩倍槓桿S&P500),結算 = 1,321萬
PORTFOLIO 2 =100% SPY(一倍S&P500),結算 = 1,006萬
PORTFOLIO 3 =10% ULPIX +90%SPY,每年重平衡,結算 = 1,055萬
你如果不平衡= 900 + 130 = 1030萬,反而更差,所以就是個人風險選擇
但重點來了 1,321/1,006 = 1.31,
注意圖上那條藍線(S&P500正二),要到2014 年才有明顯超越其他兩組 也就是你要扛
大概14年槓桿的報酬落後沒槓桿 心理素質不夠高的人請勿輕易嘗試,中途如果要降槓桿
會很痛苦 用ULPIX 取代 SSO,因為他時間比較久,但費用高 1.5%
我兩個都貼出來想表達的就是,槓桿有可能贏也有可能輸,如此而已。
還是老話一句,單一區間比較實在沒什麼意義,大家都可以選自己想要的。
: 七、單筆投入 + 定期定額
不認同你的算法。
: 八、搭配槓桿報酬更低?
這邊又是老話一句,還是希望可以看到"滾動報酬"。
1.關於 50% ULPIX + 現金 的部分
如果你一開始就貼這張,我就沒辦法"刻意"攻擊你,但是文章是用單筆投舉例
我當然也是單筆投回,我也不會特別再去算定期定額就是了。
沒關西壞人我自己當
https://imgur.com/9O3sdTD
這邊PORTFOLIO2,幫你搭配 50% VSGBX美國短期政府公債,績效確實變好
但是你要不要為了50%現金,"可能"犧牲部分報酬,就是個人選擇
2."再來,你說搭配 10% 的 ULPIX 會更差? 看起來不是這樣。"
應該是在指這個,原回文照貼
"主委好累加碼,S&P500 槓桿比較,從 1997/12算到現在 一樣每月投入 10000
https://imgur.com/OXohNIf
PORFPOLIO 1 =100% ULPIX(兩倍槓桿S&P500),結算 = 1,321萬
PORTFOLIO 2 =100% SPY(一倍S&P500),結算 = 1,006萬
PORTFOLIO 3 =10% ULPIX +90%SPY,每年重平衡,結算 = 1,055萬
你如果不平衡= 900 + 130 = 1030萬,反而更差,"
這邊更差,指的是PORTFOLIO 3 你不進行重平衡,績效會更差,1,055>1030
實際上 1,030還是大於 1,006(SPY)。
: 九、槓桿的波動問題
前面回過,我比較信仰滾動式報酬,我"個人"不同意你的證明,。
100年的回測,就是我們對長期的概念有分歧。
: 十、良性討論可以,諷刺態度不必
那文風改成這樣可以嗎?
1.然後建議你以後發文,可以講清楚你的假設,
例如,原文用NASDAQ,去取代QQQ不存在的期間,這樣要驗算的人會比較方便
2.舉例的部分,只舉特定時間就很容易被攻擊在挑區間,而且證據力薄弱,不論對
支持或反對者都一樣。0050正2的部分,回測又比較難搞,我也可以理解你為什麼只用單
筆舉例, 還是需要有點程式能力回測或看論文,比較能得到通例,這也是這一串討論有
價值的地方,釣出很多大大回應。
3.最後再說一次,我沒有反對槓桿,槓桿投資前請務必了解,多承擔了哪些風險。
長期槓桿會不會贏,我不知道,爭輸贏請洽學術討論,我數學不好,daze 大那串公
式我是有看沒有懂。
作者: aq2272353712 (阿一8 )   2022-07-31 09:26:00
雖然我看不懂~不過感謝分析
作者: 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東)   2022-08-01 00:50:00
改文風給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