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蔡鴻青:兩家默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作者: Yginger1 (阿薑好帥)   2022-04-11 09:43:40
原文標題:蔡鴻青:兩家默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mGaWoW
5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2/03/30 06:00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近期歐美制裁俄國經濟,俄國則揚言沒收敵意企業在俄的資產作為反擊,讓我想
到德國默克家族在一戰時被美國沒收後分家,兩者各自發展的故事。
世界上有兩家默克上市公司:德國默克由家族控股,美國默克則沒有實質控股股東,源於德
國默克早期的美國分公司。
德國默克為Merck KGaA,1668年從藥房起家,1827年轉型為藥廠,開始工業化生產嗎啡及可
卡因。1850年起默克家族即制定了家族憲法,家族統一持股不分家,5名家族成員外加四名
外部商業成員,組成合夥人委員會監督專業經理人管理。過去3百多年,默克一直在家族控
股下溫吞發展,直到1995年家族才決定公開上市,成為當時德國史上最大的IPO(首次公開
募股),至今家族仍有逾70%股權。
1899年,喬治(George Merck)掌管默克紐約分公司,但在一戰期間遭美國沒收。1917年美
國政府拍賣沒收的股權,喬治買回後承諾不與德國默克有任何關聯;後人又發起多起併購,
從此美國默克稱為Merck & Co(在美加以外稱默沙東MSD。從1950年代起去家族化、由專業
經理人治理迄今,專注高科技新藥,前十大股東都為基金,市值1995億美元。至今美國默克
與德國默克沒有股權關係,部分業務甚至互為競爭對手。
德國默克上市時市值僅70億美元,同時美國默克則歷經多次併購,市值達806億美元;但上
市迄今長期比較,美國默克市值成長2.5倍,股東總報酬949%。德國默克則成長13倍,總報
酬2103%。若以近五年短期轉型比較,美國默克市值增加478億美元,德國默克增加435億美
元。家族型企業未必落後專業型企業。
家族型經營與專業型經營孰佳?見仁見智。由家族控股+專業團隊管理的「合夥人模式」的
「共治型企業」可能是第三種選項。說很簡單,推動很困難,缺乏經驗的台灣企業進入歷史
上的第三個世代,只有信任、分享、制度,加上持續摸索才能找出最佳模式,沒有標準答案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30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以史為鑒 可以知興替
不只默克 還有各式各樣的公司被美國以各種手段弄過
中美貿易戰下的中國公司
14年 阿爾斯通
1980年代 日本各種大企業
只要是對美國有威脅的 就有被弄的風險
居居目前去美國設廠 供應鏈也整個搬過去
會不會等到成熟後 就被整個端走吞掉?
屆時台灣還有什麼籌碼?
作者: airforce1101 (我不宅)   2022-04-11 09:50:00
你不站隊美國還有什麼價值傻了嗎
作者: showlive0214 (凡艾草)   2022-04-11 11:32:00
很多人不懂什麽叫莫須有這3個字的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