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課徵碳費 鎖定287家大戶

作者: sayforever69 (摸頭王)   2021-12-23 08:49:04
原文標題:
課徵碳費 鎖定287家大戶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r1NEk1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12月23日 週四 上午6:42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1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23日 週四 上午6:42·3 分鐘 (閱讀時間)
第二場溫管法修法研商座談昨(22)日登場,環保署指出,依現行溫管法的盤查機制,已
掌握國內287家碳排大戶資訊,遍及鋼鐵、石化、半導體及電力業等,將成為未來第一波
徵收碳費及總量管制措施的重點對象,未來還將要擴大盤查。
環保署日前預告修正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擬全面更新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納入碳費、總量管制等機制,其中碳費徵收及抵減的措施未明,環保署本周陸續召開多
場研商會議。
昨日研商會議中,被問及未來碳費的徵收對象,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在溫管法的
體系下,環保署從2016年開始盤查工作,截至2020年最新資料,國內共有287家碳排大戶
,共約2.27億噸已在掌握之中,約占全國碳排放量八成。
碳排大戶產業涵蓋鋼鐵、水泥、石化、半導體及電力業等,碳排量為按廠家計算,除了台
電、中鋼、中油之外,台塑、南亞、長春石化、台積電、友達等大廠,全都榜上有名。
蔡玲儀指出,上述廠家當中,電力業的碳排占比約為55%,但未來碳費不會全部讓台電或
民營電廠買單,為生產電力而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可獲減除;而對電力使用端,則會產生應
課碳費的間接排放量。
蔡玲儀強調,除了已經盤查出來的碳排大戶,未來必然要擴大盤查,並且會分級管理,碳
排放較少的廠家,可走較簡易的盤查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當中,針對碳排超量的廠家,罰則以新台幣每公噸
1,500元為上限,引發現場環團及學者批評訂價過低,不符合國際碳交易市場現況;綠色
和平並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認為我國碳定價應達到每公噸75美元(約新台幣
2,083元)水準。
亦有學者指出,我國企業減碳成本約為每公噸新台幣1,700元,碳定價若低於此行情,可
能無法作為企業減碳誘因,讓2050年淨零排放的承諾跳票。環保署則強調,對於碳費的徵
收、定價、抵減措施等,將會再蒐集各方意見,評估討論。
此外,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說,台灣除了由環保署徵收碳費外,財政部也是溫
室氣體減量的重要單位,建議修法徵收「碳稅、能源稅及碳邊境稅」,而且碳稅、碳費的
總額應逐年遞增,如倫敦政經學院建議每公噸收取300元,每年成長一成,遞增若干年後
,就可達到國際水準。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許多公司都被鎖定為第一波徵收碳費跟管制的重點對象
碳費開徵後 , 企業成本會增加嗎?
作者: fallinlove15   2021-12-23 08:53:00
學歐洲巧立名目收費囉 你加稅 轉嫁下游 最後還不是全民買單
作者: kuojames2580 (幹幹幹幹幹)   2021-12-23 09:16:00
我看幾年後國際上一定會靠邀台灣排碳量
作者: FreedomTrail (FreedomTrail)   2021-12-23 09:20:00
課稅然後火力發滿?夠聰明
作者: fallinlove15   2021-12-23 09:39:00
哪有什麼轉型 不就換個包裝 發電本身就是污染的行為好嗎 用好聽的話逼別人遵守規則 耍的某方面的強者被迫跟著跑 技術輸人就用制度搞 廢物倒是說說二氧化碳排放會怎樣? 溫室效應? 氣候變遷? 現在先嘴以後還是會被打臉 被打臉就換一套說法真正該做的是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整套系統重做本身就是種浪費 更別說很多號稱環保的東西壽命都很短 製造過程算不算製造污染?
作者: kuojames2580 (幹幹幹幹幹)   2021-12-23 09:45:00
信不信以後台灣的東西進去中美都被兩國課碳稅
作者: mingshin1235 (TJC-neko)   2021-12-23 10:01:00
等等等等 這樣台灣政府要繳稅給誰
作者: fallinlove15   2021-12-23 22:49:00
比較可笑的是 什麼東西符合碳稅減免 不是經過數據佐證 而是政策需要 等於開了一個通道讓政府隨便搞你今天連農地工廠 大車排碳都沒辦法解決了 有臉提這個? 合理化加稅 甚至以後補助特定產業都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