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標的] 5478 智冠 天堂2MYCARD多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3-29 09:39:09
大家多思考一下MyCard過去和現在的優勢分別在哪裡?
MyCard吃了紅藍綠其中的藍以後,一直想打造自己的支付生態系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隨著台灣虛擬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逐漸成熟後
會越來越難繼續靠MyCard賺錢
MyCard有在業界或有接觸的都知道,大概是抽多少%
那他們能抽那麼高的%數是因為"號稱"他們在零售通路上架費用非常昂貴
可是依據公開的財報來看,配上超商半公開祕密的上架費用抽成
大家可以算算看實際走零售的比例有沒有超過30% (我可能還算保守了)
MyCard是金雞母,但這隻母雞還能夠下多久的蛋才是重點
炒短線我覺得智冠沒問題,我不敢預測股價上下變動,我單純談這個產業
1. 智冠這幾年極力想把MyCard生態圈擴展到變成EzPay,但吃像難看得罪了不少藍新舊客
2. MyCard高額收費,但真的有多少人是真的透過便利超商買點數呢?
3. 開放式的點數系統其實是詐騙和犯罪的溫床,能受到多少消費者的青睞呢?
虛擬支付其實分為三大類
A. 行動支付: 可視為信用卡的衍伸,只是透過不同的平台去刷如Apply Pay
B. 第三方支付: 算是一個第三方處理金流中心,代支代付的概念如PayPal、紅藍綠
C. 電子支付: 有電子錢包概念的平台,可轉帳 如街口、LinePay
D. 電子票證: 如悠遊卡一卡通
LinePay本身又比較複雜,LinePay本身先拿了第三方支付
之後做電子支付也做電子票證,但電子支付和票證本身並無法互通
那遊戲業本身受限於台灣銀行保守的觀念和立法人員的怠惰
所以過去國外平台或是本土遊戲上架時通常都直接找MyCard合作花錢消災
但近幾年其實銀行本身獲利來源有限,其實逐漸有鬆動的趨勢
畢竟這塊餅就在那邊,誰先搶到基本上就是爽爽賺
甚至有幾家民營的已經有在建立相對應的服務團隊想要弄API的橋接
然後本身也有處理金流、處理信用卡後台的能力,證照也最完整
各家銀行也瘋狂推自己的電子支付系統,配合信用卡或是其他金融商品的優惠
對遊戲公司來說,當然是拓展越多支付方式讓客戶更方便掏錢更好
但問題是要如何讓平台去橋接各家支付的API系統,還有履約保證專戶等等是主要的問題
智冠本身吃了藍新以後可以做代支代付,但他們本身信用卡收單還是要交給銀行處理
所以信用卡的處理成本就比一般銀行還高了
接著就是智冠本身並無法提供履約保證專戶的服務,但銀行可以
現在智冠本身優於銀行的部分是他們可以很有彈性的幫忙嫁接各大支付系統的API
(這算是單純服務,因為嫁接給其他支付他們也賺不到錢)
但銀行服務團隊成立並跨足以後呢? 智冠還有什麼優勢?
當然前提都是銀行願意放開大門去跟遊戲業合作,但這是趨勢,我不覺得銀行嗅不到利潤
而隨著遊戲支付主力逐漸變成Google/Apple系統內購
各大遊戲發行商遲早受不了MyCard高額分潤,規模大的找第三方或銀行來玩電子支付
規模小的只收信用卡
你覺得MyCard還可以玩很久嗎?
問題是電子支付本身其實和MyCard的利益是有衝突的,就跟藍新在智冠的地位很尷尬
客戶透過藍新在遊戲平台上直接刷信用卡vs. 客戶去MyCard買點數的利潤
兩者相差10倍上下XDDDD
我講的有點亂,不過這個課題太大,有太多東西要談
可以從法規談到市場再談到金融業,東西太多不知道要從哪邊談起
※ 引述《aloness (aloness)》之銘言:
: ※ 引述 《Ensidia (要宅的這麼神是有難度的)》 之銘言:
: : 推 gfsog : 他的my card吃蠻多市場的 03/28 21:57
: 版友推文講到重點,幫high-light
: 智冠現在早已轉型成通路商
: MYCARD的手續費收入
: 佔整體營收6成以上
: 旗下代理遊戲
: *包含在中國的自有品牌開發
: 則是交給一連串雜號公司進行營運
: 遊戲做不起來就換下一個
: 要是營收太差就直接把那間雜號公司收了
: *反正認虧也只認到轉投資額上限
: 只要還需要用到MYCARD系統購入點數
: 不論是智冠自家開發的代理的
: 還是其他公司跟MYCARD系統合作的
: 甚或是網路通路購買MYCARD點數
: 智冠通通抽的到營收
: 第三方支付早就在智冠營運體系發揚光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