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遲來的判決終究會降臨於主動投資者嗎?

作者: blackjo (jojo)   2021-02-16 03:59:13
※ 引述《YAYA6655 (YAYA)》之銘言:
: 來到股票市場的人,普遍都是希望「致富」,讓生活產生質的變化。
: 惟社會無法讓這麼多人同時致富,而被動投資卻可以讓多數人因世界GDP的成長
: 而分享到一滴滴的果實,算是拿個基本分,好歹是參賽了,這總比一輩子都不投資好。
: 卡在眼前的困難是,主動投資是一門專業的領域,這可不得了。
: 被動投資卻可以無腦B&H,對於一般人而言,採取綠角的被動投資為最佳選擇。
: 因此目標決定了行為,選哪一種方法,端看投資人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
: 最忌諱的就是,想要致富,但又用被動投資,這就是妄想了。
: 而版上最常見的倒是更混亂的,想要安定地每年賺個5~10%,卻又採用主動投資整天追逐
: 潮流,目標與行為是錯亂了。
: 如果想要投資生涯平均每年報酬5~10%,其實真的要好好考慮綠角的方法才是王道阿。
這篇說得很有道理,我了解到的就和這篇說得一樣,大致上好的主動型投資的投資人,一
年的績效大約在30%和100%之間。
我曾經作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類比IC設計工程師,主要是作射頻IC,後來就照自己的規劃轉
至Buyside法人金融機構工作,擔任國內的基金經理人期間,當時基金的規模較小,很好
選股,投資績效是兩年50%左右,sharp是0.65,beta是0.4,這是在單一持股不能超過10%
,有嚴格停損規定下的績效,我是比較作長線的共同基金經理人,有的持股兩年是漲超過
100%,後來就被挖角到外資,到了美國有近80年歷史的長線基金公司,我待的團隊基金的
規模是85億元美金,後來就回國內的法人服務,操作的部位是200億元台幣
如果是我來給建議的話,我是比較建議一般的上班族是以ETF為主,因為選股確實不是一
般個人投資者能作到,主要的差異還是在專業能力和時間,但用正確的方式投資ETF至少
能讓你的資產能保值,一般投資人應該是要以本業為主,不需要將自己的績效和專業的投
資人相比,專業投資的專業門檻不比醫生低,要懂企業經營與產業知識很花時間,而且不
管是投資和投機也都很講天份,跟運動員是一樣的,隔行是如隔山。
專業的法人,經理人工時很長,大概就跟IC設計或軟體工程師的工時一樣長,壓力也差不
多大,我個人覺得趕晶片下線跟要追績效時的壓力都差不多大,但外資給的薪資非常高,
避險基金的話,照去年的行情,蠻多規模中型的好朋友,最少的分潤是100萬美金以上,
好一點的資深Buyside研究員,薪資也是比IC設計員工優。
法人有法人的難處,有操作上現實面的限制,如果是要操作200億元台幣以上的部位,通
常就不會投資太小的股票,因為買賣的過程就會影響股價,通常如果我要買一個中小型上
市公司的4%股權,也是要花3個月以上來買,通常會買也要放個兩年以上來觀察,技術分
析對我們的幫助很小,需要的是非常專業的研究員,大多時候我們會自己養研究員,但也
會需要很多很好的sellside分析師幫我們,通常好的外資研究員工時是在12小時以上,時
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所以我不覺得我要求研究員一檔個股要求年化報酬是30%以上是
很過份的事,很多人把交易和投資搞混了,會認為主動投資者很怕跌,會受不了,會睡不
好,其實並不會,因為好的投資者是不會怕跌的,也不是什麼本多終勝,一直在攤平,是
我們買入的點位是考慮過的,一年內的短線振盪很正常,而且資金控管本來都有一定的水
準。
巴菲特和蒙格是極有智慧的投資人,給股東的信都是經典,是沒有到佛經那麼難,但要理
解也是要一段時間,我過年時從頭再看一次,也是受益良多,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
我是覺得每個人專心在本業是比較重要。
作者: appleball200 (我帶把的不要再把我了orz)   2021-02-16 04:53:00
作者: miyazakisun2 (hidetaka)   2021-02-16 07:36:00
錢好多 線隨便你畫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21-02-16 17:14:00
已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