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國再揮監管大棒 中概股是否真要完?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1-22 08:13:38
1.原文連結: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is.gd/HxicFH
2.原文內容:
2020年11月22日07:53 方冰
https://i.imgur.com/xDTayJN.jpg
紐約證券交易所街景(路透社2020年3月9日)
紐約—
美國金融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年底前出台一項監管規定計劃草案,這項
計劃草案如最終成為法規,可能導致那些不遵守美國審計規定的中國上市公司被除牌。但
有專家認為,無論是已經或即將前來上市的中國公司,美國投資人似乎並不擔心監管當局
擬議已久的法律行動。還有專家指出,審計這些公司固然重要,對把欺詐公司帶入美國市
場的投資銀行和相關律師的問責更加重要。
據報導,美國證交委根據「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7月發出的指令一直在加緊行動,以製
定一項新的限制規定。這一工作組是特朗普總統下令組成的,成員包括證交委主席傑·克
雷頓(Jay Clayton)和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
「這可能是特朗普總統要求做的,」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傑西·弗里德(Jesse Fried)
告訴美國之音。
弗里德在回答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證交委顯然是趕著完成擬議中的規定,並將於12月
公佈,但是最後的規定——如果有的話——可能要到2021年了。」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該草案可能會在12月發布徵詢公眾意見稿。但估計
最快要到2022年才會生效。
該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對中概股公司的審計一直無法落實的問題,因為根據中國法律,
美國監管機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檢查員不被允許對像阿里巴巴、
百度及其它中概股公司的賬簿進行審計。
這一存在了十多年的問題,由於美中關係的緊張昇級,加上今年又爆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
「瑞幸咖啡」欺詐醜聞,使得解決這一問題變得更為緊迫。
證交委的計劃將對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提出中概股公司應如何服從審計調查的具體
要求,如果這些公司做不到這些要求,其上市資格就將被取消。
就在這一消息傳出前,週一(11月16日)證交委主席克雷頓宣布將於12月底離任。他是
2017年由特朗普總統任命的,任期到2021年6月止。有報導說,克雷頓原希望在卸任證交
委主席後前往紐約擔任聯邦檢察官。他在特朗普連任失利後作出了離任決定。
中國今年3月頒布的《證券法》再度加強了美國監管機構不得碰觸中國公司賬簿的規定,
「境外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進行調查取證等活動。」 規定
說,除非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
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新規定將嘗試共同審計(Co-Audits)
據報導,美國證交委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其提出的計劃中包括了一項單獨建議,允許一個
符合美國監管要求的國家的會計公司對中概股的賬簿進行二次審查。而從事這項工作的審
計公司可能要對所提供的意見承擔責任,美國監管機構可以對其工作進行檢查。
有關這個所謂「共同審計」的細節還有待公佈具體規定。中國《證券法》中有所謂「合作
監管」的新提法,「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和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證券監督管理機
構建立監督管理合作機制,實施跨境監督管理」。
自從美中經貿關係緊張加劇以來,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建議收緊交易所對中國在美上
市公司的標準。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中如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去年已經選擇到香港二次上
市集資13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還有百度、京東等公司。
「對於要上市的好公司來說,沒有失去任何東西,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新加坡為了吸引中
國公司給了很多優惠,上市費用他們都打包送,」 天驕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郭亞夫說。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拒絕自願按照總統金融市場工作
組提出的要求改變其上市規定。報導說,將中概股公司踢出美國資本市場會損害兩家交易
所的營收。
「一個上市公司納斯達克一年能賺十幾萬會員費,紐交所更貴了,造市商,買賣差價,創
造了多少就業啊,而且好公司來了,美國的投資者賺爆了,」郭亞夫說。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10月
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10月2日,中國在納斯達克、紐交所和美交所這三大美
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217家,其中有13家國企,總市值2.2萬億美元。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能成法律嗎?
美國國會也在採取行動。今年5月,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法案要點是,
如果美國的監管機構連續三年無法檢查某在美上市外國公司的審計賬簿,證交會將對其除
牌。法案的另一要點是,上市公司必須證明其不是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的公司。
但是這項送往眾議院,6月由兩位議員介紹的同名眾院版本,至今未付諸表決。哈佛大學
教授弗里德6月就預測,這項議案可能不會在眾院付諸表決。「因為,第一,如果它通過
,中概股將撤出,美國投資人會受損;第二,結果最大的輸家是華爾街。因此,華爾街一
定會竭力遊說阻止;第三,鑑於現在的反中情緒,只要付諸表決一定會通過,因此,華爾
街的遊說是阻止眾院表決。」
五個月後弗里德仍然這麼認為。「我仍然認為美國不可能立法,並對那些未經合規檢查審
計的中國公司禁止它們在美交易,至少明年不會,」弗里德說。「為什麼?假定中國不允
許檢查,但禁止交易會讓太多方面受到傷害,包括對已經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人。」
11月12日,特朗普總統發布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境內任何人對被美國國防部認定為「共產
主義中國軍事公司」的31家中國公司投資,這些公司包括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以及
生產監視設備的海康威視等。禁令將於2021年1月11日生效。中國電信(CHA)和中國移動
(CHL)分別從2002和1997年開始在紐交所上市交易。
儘管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壓力日增,中國公司仍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市場。今年頭9個月,
已經有23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占同期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一半。
弗里德說:「事實上中國公司繼續來公開上市,投資人繼續購買他們的股票,顯示了中國
公司和美國投資人並不太擔心這些公司會因為沒有遵守美國證券法律而被退市。」
投資中概股的三大風險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10月發布的文件警告中概股公司投資人,「可能會遭遇與中國大
陸法律、監管和金融環境相關幾個風險」。這些風險包括:
第一,缺乏透明。美國國會建立的公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理事會」(PCAOB)目前仍無法
對總部位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審計公司的賬目進行檢查。2013年美中雙方曾就審計達成諒
解備忘錄,但在以後的7年裡,中國政府禁止位於中國的審計公司遵守美國的審計檢查的
法律。美國監管機構反復向中方表達執法關切。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理事會說,全球在
美上市的260家不遵守這一法律的公司中,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公司佔了238家。
缺乏對國際審計檢查的遵守,導致對指導估值和投資的公司財務報表可靠性的質疑。瑞幸
咖啡欺詐案在數週時間裡股票價格從50美元高位崩潰,導致投資人的巨大損失和該公司被
從納斯達克除牌。
第二,可變更利益實體(VIE)在中國沒有合法地位:中國在法律上禁止外國直接投資在
一些行業,包括許多高科技行業,對外國交易和資本流動實行嚴格控制。為規避這些限制
,中國大陸有意到美國交易的公司,是通過一個所謂「可變更利益實體」的複雜結構,即
建立一個到外國投資的離岸公司實體。
2019年3月對182家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作的調查顯示,其中125家是使用
這一結構的。根據中國法律,一家中國公司和與之相關的離岸公司之間存在著可疑之處,
這意味著一旦使用這種結構上市的公司要下市私有化或生意失敗時,美國的投資者在中國
的法律框架內無法獲得執法資源。另一個可能的風險是,中國政府可以採取行動關閉或控
制以這種結構上市的中國公司,儘管中國政府至今還未有針對這一結構公司採取的行動。
第三,國家安全風險:中國公司的投資者可能會支持違反美國國家利益的活動,包括用於
審查和監視以及支持軍事方面的技術發展。比如,目前市值87億美元的微博公司,在中國
政府監督下該公司在其平台上刪帖,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該公司監視和審查公眾抗議活動
。中國的民營企業受到國家的壓力和控制,中國2017年通過《國家情報法》第七條規定,
「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
作秘密。」 2016年通過的《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要求公司「為公安機關、國家安
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2020年9月15日中共
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強調中共控制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最近,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快速增長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在其到上海和香港上市集
資340億美元即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籌資規模的初始股前夕,突然被中國政府叫停。
「你投資中國,你沒有想到有這個可能,就是你沒做好家庭作業,」對沖基金管理公司負
責人崔查理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你不能忘了這是什麼政府,這是在什麼
地方做生意,是有很多很好的公司,很多很好的機會,但是你不能忘記這個政治的重要性
。它的規矩跟民主國家的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警訊。」他補充。
專家:問責投行比審計更重要
欺騙造假在中概股公司進入美國市場後就一直是各方關注的問題,而在美中關係空前緊張
的時候則更加突出。
今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瑞幸咖啡爆出偽造銷售額的醜聞。瑞幸在向美國證
交會提交的文件中承認其首席運營官可能偽造了3.1億美元銷售額。週五,在場外交易的
瑞幸咖啡股價為4.72美元。
8月,中國視頻流媒體愛奇藝(IQ)因涉嫌偽造財務數據被證交委調查,要求其提供2018
年以來的財務記錄。週五,盤中該股跌0.9%,股價為22.5美元。
9月,中國在線課外輔導公司「跟誰學」(GSX)因涉嫌年度營收被誇大70%而被證交委調
查,要求其提供2017年以來的財務和營銷記錄。據最新報導,第三方獨立調查未發現重大
問題。週五,股價暴跌17%,當天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淨虧損人民幣9.33億元(約
合1.42億美元)。
事實上這些被關注的中概股都是首先由做空公司爆出涉嫌欺詐,然後才有監管機構跟進調
查。對此,紐約的投資專家郭亞夫說,審計固然重要,對幫助中概股公司上市的美國投行
的問責更重要。
「投資銀行是最明白這家公司是好還是爛」,「審計是形式,我們要的是結果,你總不能
再來一個瑞幸咖啡吧,你搞了一個這樣的公司就必須讓投行承擔責任,這既是對華爾街特
殊利益集團的嚴加監管,也保證實現了美國證交委的第一個目標: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 郭亞夫告訴美國之音。
郭亞夫問道:「為什麼中國作假那麼多?就是因為作假成本太低了,美國這裡作假成本很
高,會破產的。所以我覺得把過程管理變成目標管理可能會好一點。」
目標管理的對像是誰?「管理美國的審計師和投行,美國的會計師和律師樓,他們是最重
要的。」郭亞夫答道。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在美國的中國企業之審計不透明問題,往往就成了監管單位詬病的主要因素。而說到要如
何解決該現象,除了法律,似乎仍有其他「可以迫使他們做出改變」的方針吧?
作者: Akitsukineko (跌死的貓 Death the Neko)   2020-11-22 14:25:00
沒得空呀 然後PDD大爆發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