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投資基金賺錢 業者喊要多付「績效費」

作者: NoAfraid (小子難纏 不得安寧)   2020-08-24 12:11:21
※ 引述《loken0408 (男人野蠻劍)》之銘言:
: 1.原文連結:
: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0820/GV6N2QJZKVEKHBAXXE7226OQVE/
: 2.原文內容:
: 民眾買基金賺錢,業者喊要多付一筆績效費 。資料照
: 投資人買基金大賺,恐得多付一筆「績效費」。投信顧公會向證期局提案,為了培養人才
: 、讓小投信存活,建議在基金賺錢時,向投資人多收一筆績效費,該筆績效費將內含在基
: 金淨值中,最高上限不超過20%。
: 投信業者說,例如設定某檔基金報酬率超過5%時、民眾就得多付「績效費」,若民眾用50
: 萬元投資一檔投信基金,一年後這50萬變成75萬元,民眾賺25萬元、報酬率5%;當民眾贖
: 回時,就須付一筆績效費(25*20%=5萬)給投信業者,民眾實拿僅70萬。
: 投信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說,績效費是分散在365天內,等於是1/365,每天隨時在基金淨值
: 內扣,每天都會跟前一天比,例如昨天漲了、收了績效費,但今天跌了、就會扣回來,是
: 一個絕對報酬概念,不會說基金賠錢還收費,採年底結算。
: 張錫也說,香港、歐美等都有收績效費,境外基金透過在台做總代理、也有收績效費。
: 外界關切,投資人會接受基金賺錢、還多付一筆績效費嗎?張錫說,投資人可以選擇有績
: 效費、或沒績效費的基金,並非所有投信的基金都會收「績效費」。
: 他說,可能初步會鎖定一些明星型基金,如股票型基金、高收債基金等,有些固定配息基
: 金可能就比較不適合收績效費。張錫說,過去沒有公平機制去計算收取標準,現在有投顧
: 業者─大拇哥投顧提出來,應該可以兼顧投資人權益與產業發展。
: 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說,投信顧公會有建議開放境內基金收績效費,但至今尚未收到函文
: ,須等收到再來研議。她說,目前境外基金在台有50檔收績效費、但佔1009檔佔比很低。
: 3.心得/評論:基金賺錢要附績效費最高20%,那賠錢是不是也要賠償?
https://www.facebook.com/fundblacksamurai/
基金黑武士的說法:
台灣註冊的基金,最令人詬病的就是績效不如境外基金,
這中間成因很多。最新改變的作法,台灣的基金可以收取績效費了,
這對境內基金的績效改革,開了第一槍。
此舉也能激勵經理人有更好的績效表現,我認為這對投資人而言是相當正面的訊息。
但有些媒體就在那邊說,未來買境內基金「恐」被收績效費,
我實在是想吐槽這些人100次。
績效費在境外基金行之有年,許多境外基金都有績效費的設計。
而目前台版的績效費,是也「正報酬」、且超越基準指數才能收,
在在都保障了投資人的權益。
=============
OK 許多境外基金都有績效費的設計 也行之有年
按照這邏輯 理論上 應該要激勵經理人有更好的績效表現
但Forbes這篇文章說到
https://tinyurl.com/y4en82m7
With 2019 being a remarkable year for equities, active fund managers posted
"excellent absolute returns", yet the majority were still unable to beat
their benchmarks. Among all domestic equity funds 70% lagged the S&P
Composite 1500, making it the fourth-worst performance since 2001
去年2019年
所有國內股票基金中,有70%落後於標普綜合指數1500,
是自2001年以來 第四糟糕的表現
嗯? 看來在國外 行之有年的績效費制度
也沒有激勵到經理人啊
沒有激勵 只有肌立 痠痛好利利(侯昌明上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