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投資職人一路加碼特斯拉,拚上2億元身家

作者: Karida (卡麗妲)   2020-08-21 00:12:28
1.原文連結:「需求出來量就不會掉」 投資職人一路加碼特斯拉,拚上2億元身家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7116
2.原文內容:
開著BMW 530D的專職投資人李義凱(化名),一天在馬路上停紅燈準備起步,一輛特斯拉
從後方快速超越,李義凱重踩油門想追上去,但儘管引擎發出轟轟聲,卻無法拉近與特斯
拉的距離,只能眼巴巴看著電動車的車尾燈離去。李義凱心想:為何高級的雙B轎車,跑
不贏特斯拉?
這引發李義凱對特斯拉的好奇。兩年前,他發現售價兩百多萬元的特斯拉入門款Model S
,瞬間加速到100公里僅需5.3秒,比自己花360萬元買的BMW530D快了0.4秒。沒想到,這
份心中小小的遺憾,反而成為李義凱研究投資特斯拉大賺5000萬元的源起;他強調:「創
新的汽車科技企業,未來將超越傳統汽車龍頭的地位。」1年前,他就大膽預估,特斯拉
市值將超過全球汽車龍頭豐田,挑戰兩千億美元。
衝一波:出清特斯拉海賺5000萬
今年以來,不畏疫情逆勢飆漲逾兩倍的黑馬股,非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莫屬;而搭上這輛瘋
狂快車的專職投資人李義凱,6月才剛剛出清手上所有特斯拉持股,賺進5000萬元,資產
直衝兩億元。20年來沒有上過一天班的李義凱,靠著投資,買名車、買豪宅、葡萄牙置產
,還讓小孩出國留學。
47歲的李義凱,常隱身天母一家小咖啡館,讀著《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以及外文
書,平凡得彷彿你我隨時擦身而過的人。在25年的投資生涯中,李義凱將30萬元本金翻了
660倍,到達兩億元,不計入股息的年化報酬率為29.7%,比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年化
報酬率約20%的績效還要好。
投資股市生涯中有起有落,最低潮時的帳面資金幾乎快歸零,讓李義凱有了很深體會:「
新趨勢都是從美國發動,慢慢才會到台灣,尤其是新創公司,看國外資料變得很重要;如
果趨勢確定,直接去買該品牌的公司,不去買供應鏈,賺比較多。」
去年10月開始,他看上了特斯拉,平均買進價格在200~300美元之間,在今年達到800美元
分批出清持股。李義凱說,之前花2000萬元大買特斯拉時,不少朋友擔心詢問:特斯拉競
爭得過傳統車廠嗎?他的回答是不只競爭得過,特斯拉甚至會遙遙領先。
新一波:電動車甩開傳統車廠
李義凱認為,電動車的關鍵競爭因素和燃油車完全不同,燃油車廠有兩大競爭優勢,一是
引擎傳動系統的經驗和設計;二是龐大的售後維修體系,在電動車時代面臨崩潰。而電動
車的關鍵競爭因素,例如電池的儲放效能、車載電腦和手機介面的軟體系統等,傳統車廠
則是遠遠落後。(延伸閱讀:未上市股人氣王!台灣電動車國家隊領頭羊 富田電機啟動
IPO)
再者,燃油車廠是封閉型衛星式,供應商太多,包袱很大,很難自己發展電動車。現在燃
油車廠賣一輛燃油車是賺,賣一輛電動車是賠,不太可能再投入更多資源;加上生產車子
的方式完全不同,遊戲規則重新開始,燃油車沒有任何優勢,唯一優勢是錢比較多。
李義凱說,有的人認為傳統車要趕上特斯拉很容易,是完全錯誤。最好的證明是保時捷去
年推出的Taycan Turbo,但不管是加速所需時間、行駛里程、電池效率、充電所需時間、
定價,每一項評比,全由Model S勝出,「轉型早、技術實力最強的保時捷都無法贏過特
斯拉,其他車廠更不用講」。
儘管買進前,正值盛傳特斯拉即將破產;不過,李義凱看到國外新聞報導指出,挪威賣出
的10台新車裡,超過5台是特斯拉,表示電動車在歐洲已經成為主流,便放心買進。2019
年10月24日,特斯拉公布財報,宣布首次虧轉盈,當天股價上漲10%;隔天,李義凱在300
美元價位加碼買進。「需求出來了,量就不太可能突然掉下來。」他更加確定特斯拉不會
倒。
特斯拉的崛起,也讓價值型投資者踢到鐵板,像是綠光資本公司創辦人安霍恩(David
Einhorn)與Kynikos Associates投資公司創辦人柴諾斯(Jim Chanos)敗在長期放空特
斯拉。他們認為傳統車廠本益比低,只有10倍,賣的車數量是特斯拉的好幾百萬倍,判斷
傳統車被低估,故押寶傳統車去放空特斯拉。(延伸閱讀:30年專注投資新科技 「投資
第一女強人」教你找未來黑馬股)
「當時的我,就是與我本來很佩服的這些基金大咖對作!」李義凱說,用價值型投資法來
看破壞式創新產業,往往會誤判,更重要的是價值型投資的前提是產業還會存在;以馬車
產業為例,你賣的馬車就算再便宜、設計得再豪華,終究競爭不過汽車,馬車的下場就是
零。「汽車業因為特斯拉已經整個顛覆,他們卻以為還沒變,當時我就預測特斯拉市值會
超過兩千億美元的豐田,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下一波:瞄準AI與生技新創產業
李義凱不變的堅持是,為求專心致志、以小搏大,他手中持股往往不超過5檔。價值型和
成長型的股票千萬不要混淆,價值型股價受到大盤利空下跌可以接,但成長型股票則要十
分小心;假設一旦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流,往下接就等於接刀,就要勇於認錯。
今年大有斬獲的李義凱,趁著3月股災另外搶進不少心中好股,選股標準大致是負債比不
高、現金流充足、本益比10倍以下的產業龍頭,這樣的公司才會不敗。他透露,會積極尋
找各國被低估的龍頭公司來投資,以及尋覓AI與生技醫療結合的新創產業,「要研究的書
已經買好,確定投資標的再告訴你!」
3.心得/評論:職人應該很後悔太早出掉特斯拉了,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回補。
作者: cuteSquirrel (松鼠)   2020-08-21 00:18:00
上半年口罩防疫新藥生技股也很多這種
作者: wahaha711233   2020-08-21 01:03:00
30萬變兩億 蠻有趣的
作者: abcd425heart (鮪魚蛋)   2020-08-21 03:57:00
看好ai應該把錢拿去買NV也賺一倍了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