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家傳真-人造肉的消費時尚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06-15 14:06:36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615000190-260209?chdtv
專家傳真-人造肉的消費時尚
04:10 2020/06/15 工商時報 陳祈典任職經濟部國際合作處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6-15/900/A06A00_P_01_02.jpg
美國肉類供應短缺致價格不斷攀升,帶動人造肉的需求較前一年成長2倍。
圖為Impossible Foods人造肉漢堡。圖/路透
人造肉商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Foods近期迎來銷售額大幅成長,
因美國數個肉類工廠傳出員工染疫事件被迫停工,
肉類供應的短缺致價格不斷攀升,
此帶動人造肉的需求較前一年成長2倍。
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摩斯漢堡、Dunkin及Starbucks等知名品牌
都推出素食肉餐點,
引發熱烈反應。
據調查,畜牧業對地球有限的土地、水和糧食資源造成沉重壓力,
供人類消費而飼養的700億隻動物使用了全球約30%的土地、
16%的淡水和三分之一的糧食。
而且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交通運輸業還多,
占全球溫室氣體的18%,
成為暖化的元凶之一。
許多人意識到必須為環保減碳盡一份心力,因此「少肉風潮」逐漸在千禧世代間流行。
此外,疫情也激起民眾的健康意識,避免過度攝取肉類。
人造肉有兩種,
一種是細胞培植肉,
從動物的肌肉組織中提取幹細胞,
放在營養液裡培育,
以鹽、糖、氨基酸及油脂使它而生長分化,
搭建細胞支架讓肉類成型,
代表性廠商為Memphis Meat跟Mosa Meat。
但這種肉的價格非常高,尚無法市場化,
且目前技術無法培育出骨頭、筋膜等會伴隨在肉裡的成分,影響口感,
且消費者對其食安仍有疑慮。
另一種則是由植物合成的仿肉食品,
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Burger以豌豆、馬鈴薯、黃豆或小麥蛋白做成牛肉漢堡排,
以椰子油模擬肉類油脂,
以甜菜根或植物血紅素模擬紅色肉汁,
並以壓力做出肌肉紋理,
讓它在視覺及味覺上都像是一個真正的牛肉漢堡。
就口感而言,此漢堡排味道與牛肉相當接近,比起傳統黃豆加工成的素肉更為擬真,
但植物蛋白做成的肉餅咬起來質地較鬆,與動物纖維富有彈性仍有所區別,
且仍不夠多汁。
分析家把Beyond Meat的成功歸因於其宣傳能力,
它鎖定愛吃肉,但也希望有永續環境與健康生活的消費者為目標客群,
其產品在超市裡是放在肉類區,與其他肉類競逐。
它也跨界跟各大餐飲品牌合作,炒熱市場討論度,不斷強調其漢堡肉能與真牛肉媲美,
並宣傳對環境的好處,呼喚消費者心裡對環保的期許。
「我們對肉的核心成分和結構都已熟知,
肉類基本上包含5種成分:氨基酸、脂肪、水、微量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
這些東西在植物中也都含量豐富。
我們的挑戰在於要將這些成分從植物中提取出來,
重組成和肉一樣的構造」,
Beyond Meat執行長Ethan Brown說。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漢堡列名其中,
許多機構對人造肉未來將高速成長都表達樂觀態度。
肉類產業是食品中最大的類別,美國目前替代肉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
未來10年預期將有15%的複合成長率,在2029年占有全球肉類市場10%。
此一龐大潛力吸引許多企業投入研發,人造肉的成本及口感將獲得進一步改善。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享用美食自古以來都是人生一大樂事,
相信未來人造肉時代仍能滿足消費者的味蕾。
且人造肉若能走出自己的獨特定位,
不僅僅以很像肉類的山寨肉自居,
就像植物奶的發展原本是做為牛奶的替代品,
但經過多年研發經營,
植物奶市場已變得有聲有色,
成長率甚至凌駕牛奶。
若是如此,人造肉的發展將能取得更寬廣的天空。
心得/評論:
一般而言消費者的本性就是善變容易喜新厭舊,
人造肉想要不斷吸引更多消費者得跟更多食物競爭沒那麼簡單。
作者: c33uviiip0cp (笨呆愚蠢大四喜)   2020-06-15 20:40:00
其實我可以接受,還蠻好吃的:P 但是好貴,大概是一般漢堡的一倍價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