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請問高手,避險是為了什麼

作者: lacseven (喬巴)   2019-05-08 21:37:49
在講為什麼要避險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避險到底是什麼意思
避險顧名思義就是「規避風險」
那到底什麼叫做「風險」
一般而言風險都是以「報酬波動性」來衡量,也就是所謂的標準差
因此,只要你所獲得的報酬與預期不同,這就叫做風險
賺的比預期報酬多,這叫「上方風險」
賠的比預期報酬多,這叫「下方風險」
一般人只會在意下方風險,不會在意上方風險(當然誰會在意賺得多呢?)
但是,不管買任何商品,報酬走勢都會有上下兩邊,因此很難做到只規避某一邊風險
因此一般在講避險的時候,其實不是只針對下方風險,其實是上下兩方的風險都規避
舉例而言,假如現在玉米價格一斤30元,如果A農夫怕未來玉米價格下跌
所以他開始找買家,約定3個月後玉米收成,以一斤35元賣出
剛好有一個玉米罐頭製造商B,他認為未來玉米價格會上漲,所以也想早點把價格定下來
因此A跟B就互相約定了這次的買賣契約
對A而言,他確保了一斤35元的收益;對B而言,他確保一斤35元的成本
那如果3個月後,玉米價格一斤漲到40,以A的角度看,他少賺了5元的利潤
或是玉米價格一斤跌到30,以B的角度看,他多花了5元的成本
但是,不論最後的結果賺或賠,他們都鎖住了價格的波動性!
(上述就是所謂的遠期契約,後來標準化規格後就變成期貨。)
原po講的疑問是沒有錯的,將部分持股賣出,降低裸部位確實是一種做法
但是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情況出現:
1.部位過大,無法直接出售 -
雖然說可以賣掉,但是市場上有胃納量、流動性的考量,想賣賣不掉、想買買不到
而你的部位又很大,跳動一個TICKER就是幾百萬上下,這時候與其賣掉不如先避險
例如當你持有很大部位的台股股票,很多股票並不一定有足夠的流動性可以賣出
然後又被限制不能使用期貨、選擇權來做避險...
再怎麼無奈,只能進一步買T50反一來降低波動性...
2.持有部位必須要到到期
例如部分券商發行權證的時候,由於權證有到期日,未到期也不能結清部位
但是權證的價格波動性又很大,這時候怎麼辦?
因此他們會採取買賣現貨部位來做避險,以讓現貨部位的波動去彌補權證的價格波動
3.未來才有需求
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外匯,常常是因某些商品在未來才交割
你現在手上是沒有部位的,因為資金的使用率關係,也不可能先準備著不動
因此,會使用一些衍生性商品來規避掉未來價格的波動,將其鎖住
4.水位限制
像是基金、壽險投資,這些法人有投資部位限制,無法降低太多部位
畢竟這些公司的錢本來就應該拿來投資,持有太多現金很奇怪
因此為了維持部位,並且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只能進行避險
5.套利
這也蠻常見的,假如你發現了某種做法同時買進XXX賣出OOO可以有確定的報酬率
這時候你在一開始買入的時候就不會再調整部位了,也是把價格波動性鎖住
對一般人而言,調整水位確實是一個避險方式
但當有限制存在時,就必須去找其他的解法了...
另外,避險就是做空?
其實不是,避險的目的是規避報酬(價格)波動。因此,多空都可以做,只要能降低就好
特別是有時候只能做買方(例如壽險公司),這時候只能找一些負相關的產品避險。
以下是一些心得想法
作者: pillowkiller (pillow)   2019-05-09 01:3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