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投機

作者: j2708180 (JaJa)   2019-04-20 21:05:23
板上在討論李佛摩
最近看了點書也有些感想
以下可能有錯
以前美股最低跳動單位是1/8也就是0.125,而非現在的0.01
寫法就是
17 17 1/8 17 1/4 17 3/8 17 1/2 17 5/8 17 3/4 17 7/8 18
電腦寫法就是
17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8
期貨有的是1/16、1/32等,所以97'17可能是97又17/32,也有1/64、1/128的
最低單位1/8在手繪k線比較容易,因為就是格子一半一半的一半
1/8跟0.01有什麼差異呢?
跳動的%數差異可大了
股價10美金來說,0.125是1.25%,0.01是0.1%,差了12.5倍
在超短線tick當沖是非常好賺,尤其是以前美國是報價單驅動市場
相對委託單驅動市場(台股算是)
報價驅動的市場、交易對手幾乎是自營(場內交易員)
比如自營就只要掛單8'4買8'5賣,只要行情沒變化,就幾乎穩賺那0.125
換算成現在台股價格,是8.50買8.62賣
而兩者之間沒有別的價格,沒有8.54、8.61這種
而且美國不是用證交稅,而是證所稅,賠錢不用稅
總之這種自營是非常賺錢的,但是散戶無法做,因為手續費很貴很貴(可能高達5%)
場內交易員不用手續費,但是要花錢買席位,一年幾十萬上百萬美金
即使是在1980年代,美股應該是沒有掛單數量?
你看不到8.5掛買的有3600股,8.62掛賣7700股
因為交易都在場內靠口頭、手勢來進行
散戶打電話問價格,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個模糊範圍
因為記錄員不一定會完整記下成交價格
如果不用市價進出,而掛限價單,可能難以成交,因為可以插隊?
比如某股今日價格是23'2~23'4
然後某大戶要買十萬股,如果用市價買
營業員就會在交易廳直接大聲喊買十萬股,其他營業員、自營就會報價和數量
然後買賣兩方寫單子簽名,就是完成交易了
如果十萬股不多,那對價格影響不大,如果很大,就有可能被偷單
理想是
23'4成交30000股
23'5成交20000股
23'6成交50000股
實際上23'4成交的30000股中有10000股是營業員買的
然後在用23'7賣給這個基金,營業員就賺了1250元
印象這個是非法的
也確實有抓到
這個大戶如果不想當冤大頭,畢竟23'6比23'4貴了1.06%
更何況別人也追買和吃客戶
他可以低掛,比如23'2就買,有多少就多少
但很難買到幾股
過幾天就要墊高到23'3 23'4
然後就會被場內交易員發現有人在買
於是這位自營就跟著買(但不會買貴)
結果價格突破阻力
隔天業餘的散戶紛紛掛買、追買
價格上漲,自營就倒出來,賺了隔日沖的錢
而這個大戶呢
要嘛就是逢高調節一點,逢低收回來,在K線上就是折線上漲
不然就先不賣,甚至他沒買完,乾脆就市價買進剩下的
所K線就大噴一根
如果人氣足夠,就會一路漲,不夠就會變成上影線,然後他就買貴/套牢了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調節/洗盤就很重要,但是洗盤不應該太過分,否則散戶會跑光
變成買了滿手股票,但出不了貨,因為散戶都跑光了,沒人敢接,除非公司有大利多
可以發現,在短線上,大戶和散戶是對做的,散戶有被對做的,或是跟大戶同方向的
希望散戶進來接貨,以前就是到處放謠言/內線,請記者報利多新聞
希望散戶丟出籌碼,就放利空
後來一點就是技術面箱形價格,RSI、KD什麼的,這些都是可以做出來的
看起來籌碼面很重要,但實際上也沒那麼重要
最重要的是價格,有沒有賺錢是看價格
不是看什麼量、KD、RSI,那種東西鈍化、背離,不理也就不理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就是趨勢,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幾種判斷的方法
趨勢對了,持有同向部位就是會賺錢
從19世紀末的道氏理論(後來發展出格蘭碧八法、艾略特波浪)
均線MA、趨勢線等
但大多數的商品並沒有顯著趨勢
甚至連箱形上下緣都不好畫
最要命的是,有些小型股的價格很好操控,甚至是虛假的
大型股的好處是交易對手眾多,大戶資金部位龐大,構成的K線就會比較真實
當然,大型股的技術線也是有在操控的,因為技術線是股市共通的語言
對於技術的用法,應該要用比較宏觀、簡單的
12-RSI、9-KD 用在5分K也是有可能賺錢,但是通常來說跟雜訊沒兩樣
用到日線可能就比較準一點,但也可能稍嫌太靈敏
如果用在週線,準確度就比較高,但稍嫌太慢了
某些時候KD、RSI因為太複雜,無法判斷,就要用更原始的方式來判斷
畢竟KD、RSI在1950年代以前還沒發明,甚至發明後十幾年也未廣泛使用
原始的方式如箱形價格、型態、均線等
至於多重濾網,也許有用也許沒用
當然有人會講資金控制
你覺得散戶有本錢做這個嗎?
所以我快要畢業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