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討論的文字很深入
疑慮也很強大
個人有幾點看法
供大家參考
1. 台灣的EV還是用traditional EV,衡量負債的方式距離市場還是有一段距離
在歐洲,許多公司已經用MCEV來衡量公司的價值了
兩者差別在那裡?
就是差在衡量負債的無風險利率假設
台灣公司的EV還在用 CAPM去假設貼現利率
CAPM是非常舊的模型了
為什麼不用MCEV呢?
因為要花錢買設備、訓練人力、建精算隨機模型,反正大家也不懂,花這麼多錢,而且算出的每股價值又不好看,用EV還可以讓老闆在法說會時哭一下自己的股價委屈了
大概4這樣
2. IFRS 17還未實施,要等到2024年和國際接軌
這段期間,因為IFRS 9實施而出現的亂象會持續一陣子
因為IFRS 17該怎麼適用,全台壽險業都還無法有譜
國際IASB之間也正在討論過渡期間的計算方式
但是,相信台灣的狀況更複雜
承襲日本固定利率式的商品,欠缺利率變動調整準備金的機制,隱藏的利差損相當龐大
日本可以很豪壯的說不跟IFRS接軌
台灣卻很勇敢的向火撲去
未來幾年
市場持續的疑慮只有愈來愈大
一直到股東老闆願意正視為止
總之,增資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現階段反正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不然外資保險業怎麼會都先落跑再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