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大家對蔡明忠說物價漲薪水就會漲的看法?

作者: femlro (母豬教謀神異端審問官1.5)   2017-12-12 20:02:24
購買力平價最有名就是大麥克指數
你所買東西時候的物價有兩種因子
錢/物 = 購買力
22K / 大麥克50元 = 440個大麥克
也就是你在台灣領22K一個月可以買到440個大麥克
但假設在美國
可能薪水是44K
但大麥克可能是100
算起來購買力一樣
也就是說薪水領得多未必購買力就強
但這種算法有問題的地方在於
比較的基準要看是什麼
假設不是大麥克 是ipad 還是iphone
等等都要考慮進去
甚至前陣子日本網紅來台灣說uniqlo賣很貴
台灣網友就狂酸被坑惹
但也要看看關稅等等還有市場規模都會影響售價
甚至基礎建設也影響你的生活費用
像是東京地鐵網路發達
或者台北市也是
相對來說可以省下汽車的購買折舊費用
還有油價
直接搭乘捷運可能更省錢且折舊問題少
不使用捷運也不用付費
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一種物品的價格
第二個問題是假設你台幣拿去美國
購買力就會瞬間縮水
有出國到北歐或者美國等國就知道
假設你在台灣工作
到那邊會變成超級窮人
因為薪水是22K 但美國大麥克是100元
瞬間購買力變成
22K / 100 = 220個大麥克
購買力瞬間縮水一半
在1997年因為全要素生產率低落的新興市場
導致熱錢撤出而發生金融危機
當時台灣打擊算小
因為台灣全要素生產率算是高
簡單解釋全要素生產率就是經濟成長提高附加價值的成長方式
也就是產業轉型成功的象徵
而當初全要素生產率低落的新興市場的經濟起飛
是靠炒作房地產
其實這幾年台灣也都是走這路線
靠炒作房地產來帶動經濟
但地產業只是實體資產中屬於沒有附加價值的生產要素
你可以想成
假設一個漢堡賣你100元
當初有80元是租金
這種是狀況A
狀況B是
漢堡賣你100元
員工薪資佔80元
10元材料成本
10元租金
狀況C是
漢堡賣你100元
員工薪資佔20元
材料成本70元
租金10元
狀況A表示地產市場興盛
利潤分配被生產要素中的土地佔有居多
狀況B表示勞動力非常缺乏
因此員工薪資必須佔到80元
狀況C表示原料成本高昂
土地材料都容易取得
而台灣的問題和購買力平價
其實有一點失真的原因是
台灣人對於物價的感受
比較深的是房價
不是租金
假設是以租金和工時來看
日本比較常看到的比較低的每小時工時是900 yen(推文更正已經來到950惹) 法定848
台灣比較常看到就是按照基本工資每小時 140元
先以目前匯率0.27來算
900*0.27 = 243
在台北很便宜的套房大概是10000
東京套房大概要19000
也就是1.9
而每小時工資卻只有1.73
所以在大都市的工作壓力
假設是打工族在東京會比台北更難租
且日本專業分工還要給仲介抽還有很多沒的費用
實際價格可能更高
但換成房屋的購買價格
東京每坪110
台北市卻要190
最主要是差異在公設
台灣的公共設施計價是一個很特殊的計價方式
世界上幾乎沒有這樣的制度
實坪計價後台北房價會飆上200以上
所以等於在房價和購買力的平均後
台灣的購買力和東京相比
差距可以高到2倍以上
所以才會覺得台灣購買力失真的很離譜
最大的關鍵就是房價是不計入物價的
所以彭淮南才會常常說台灣物價很低
主要就是計入租金不計房價
不過台灣房價很高還有一個因素
主要是持有稅率偏低
所以地產的價格相對就容易拉高
因為附加的費用比較少
但國外的持有稅率都比較高
相對要負擔的成本多
自然價格就容易低
而蔡明忠談的是正常的經濟理論
但實際上現在全世界的狀況都是物價上漲
薪資也很難漲
就算如美國充分就業的狀況
薪資年增率也是非常低
都低於3%
相對資產價格的通貨膨脹
薪資可以說是最不划算的東西
所以依照過去十年到現在
確實你持有房地產股票
只要你不是亂買且有好好抱著
比起薪資的漲幅都大太多了
而在勞動力價值一直在降低
金融資產一直在提高
所以有在長期持有股票的人
其實你的購買力就有抗稀釋的作用
比起那些只會定存的人
已經贏上很多了
另外台灣低薪的問題
最主要不是薪資低
而是兩項大問題
1.所得分配不均
基本上台灣GDP勞工薪資所佔比重逐年下降
也就是賺來的錢不是貢獻給勞工
台灣從25年前的51%已經降到破44%
日本則持平
也就是經濟成長的果實勞工享受不到
https://goo.gl/UBp4uj
最主要原因是外勞人數逐步提高
到兩年前已經將近60萬外勞取代台灣勞動力
但這不代表台灣人的工作被搶
這些外勞只是把原本低階危險骯髒的工作替代掉
而高階的工作則被自動化或者電腦系統取代
所以固定資本消耗佔比也一直提升
講白話
機器人、設備、軟體搶走高利潤的台灣工作機會
外勞搶走低端工作機會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例如 像是鑄鐵事業 做高端的勤美都已經採用自動化澆注
但做低端的叫台灣人去做工作環境都是粉塵 炎熱不已
都是外勞在做
2.全要素生產率低
從1的例子就能看到台灣全要素生產率低的影子
不過這方面的數據研究涉及龐大
沒看到比較好的論文
要不然就是沒公開或者要付費買論文檢索資料庫
不過看外勞人數持續攀升還有所得分配
就可以推斷全要素生產率低迷的
事實上台灣的低薪問題既不是靠加薪
也不是靠投資
而是要靠定向投資
定向投資的意思就類似癌症的標靶藥物
你不能做化療通通殺光
今年大陸也推出定向降準的政策
就有這種味道
也就是現在全要素生產率低迷
主要出的問題在於幾個
例如媒體點到
幾年前的電玩小子曾正城 幹掉南韓 被譽為台灣之光
現在他在送貨
但南韓那個手下敗將
現在年薪900萬天天開直播
一個高薪工作必須有他的生態鏈
建立生態鏈必須有週邊
例如電競必須有人砸錢donate
直撥主賺到錢才能養出更多周邊
例如賣鍵盤 賣滑鼠
一路連下去擴散
而曾政城專業就是玩世紀帝國
但他卻沒辦法在台灣施展這項專業
因為沒有消費者
沒有人消費觀看世紀帝國的直撥
就導致他沒辦法靠這個維生
有時候全要素生產率不見得是高度創新
或者要砸很多錢
反而是要想出行銷方式與市場
讓消費者買單
比如以前消費者到實體店面買電動
後來演變成線上遊戲
再到後來又可以單機又可以實體的steam這種電玩社群
逐漸都在演變
但台灣都沒有參與到分配
主要就是基礎建設不足
曾也有網路文章分享韓國怎麼打造電競事業
包括從劇本、遊戲平衡、美術全部都有專業與訓練的過程
而台灣都沒有
自然電競產業的行成就只有賣滑鼠賣鍵盤賣PC
還有上場比賽
相關劇本、美術、遊戲設計師的職業就都少了
這個造就產業的過程是需要很多企業或者政府來努力提高
這種就是技術進步的精華
怎麼找到市場有時候還比較重要
有了市場資本就來幫忙惹
連個代理天堂M都能飛天了
資本市場還擔心不捧場嗎?
結論:
銀行家還是乖乖放錢炒房就好
造市場這種事吼
夢不夠大不夠瘋的人
很難搞的拉~
當然拉
像搞出想用天然氣取代核能這種恐怖的想法的夢
又是另外一回事惹
※ 引述《ss2121647 (pesor)》之銘言:
: 今天蔡明忠說物價溫和上漲 薪水就會上去了
: 我是不怎麼了解經濟啦 但我覺得台灣人均GDP 2.2萬美金 可是購買力卻高達4萬多 比
: 德國日本還高 這點有點奇怪
: 大家怎麼看?
作者: kurapica1106   2017-12-12 20:10:00
推推
作者: endlesswaltz (This is 18% !!!)   2017-12-12 20:27:00
有夢不恐怖 恐怖的是有夢還當總統
作者: ShiuanRefuel (寧寧是我的寶貝)   2017-12-12 20:35:00
大麥克指數 其實當初有很大一部份比例是好玩 趣味雖然帶有點平準物價得基本觀念 但還是不能拿來做正式的評估數據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