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發展生技ETF 創造雙贏

作者: cocopupu (可可奶粉)   2017-08-07 19:37:12
1.原文連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161/2627093
2.原文內容:
2017-08-07 00:06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許志宏
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個股-蘋果公司(Apple)股票日均成交值高達10億美元。但若與世
界最大ETF(股票指數型基金)-道富銀行(State Street)旗下的SPDR S&P 500 ETF相
比,卻是相形見絀,後者的日均成交值逾140億美元,放眼全球,ETF正在快速增加對市場
的影響力。
ETF的全球風行,反映1997年及2008年兩次國際金融風暴,暴露出主動式管理的傳統基金
及對沖基金的不足,不但未能在個股行情較差時為投資者提供充分保障,亦未能捕捉市況
向上的時機。加上ETF靈活度較高及交易成本較低,均吸引投資者轉往ETF市場。
全球自1993年發行第一檔ETF迄今,共歷經20多年。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ETF資產規模已
達4.1兆美元,首度突破4兆美元的大關。相較十年前的851億美金,大幅成長近五倍,且
資金流入屢創新高紀錄。
僅今年上半年,全球ETF資金淨流入約3,324億美金。已大幅超越去年同期的1,219億美元
,同期年成長幅度高達273%,此項紀錄更已超越2014年全年的淨流入資金,且ETF檔數相
較於去年底的6,053檔,今年截至6月僅僅增加了115檔,就有如此顯著的成長,反映投資
ETF已日趨普及,全球投資人發現透明度較高的ETF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目前全球ETF的發展已經脫離產品設計、市場開發與推廣的初級階段,進入了市場快速成
長與產品不斷創新並走向擴張的時期。雖然,ETF規模屢創新高,不過根據貝萊德集團的
估計,全球被管理的資產約占整體資產的31.3%,ETF亦仍僅占有2%的規模而已。
可是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發展,其中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的模式,
將有機會成為開發尚未被管理資產的契機,而ETF更是比個股更適合作為機器人理財的投
資標的。
因此,未來ETF仍然有很相當大的增長空間。無論是從全球的視角,還是從我國來看,ETF
產品和市場仍會如火如荼的發展。
依PwC於2016年7月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ETF資產規模將於未來五年內保持快速成長,預
計至2021年資產規模將有兩倍之成長並高達7兆美元。同時,未來亞洲地區將成為ETF成長
最快速的地區,預計將有18%的年成長率。目前,亞太地區ETF的規模約3,570億美金,占
全球僅8.67%。
台灣上市上櫃生技醫療指數(台灣生技指數)於上(7)月中由台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合
作推出,此指數涵蓋上市櫃生技醫療產業的各個領域,也為未來推出生技產業相關股票指
數型基金(ETF)的金融商品,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評量標竿與指數基準。
但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以機構投資人為主的資本市場, 台灣仍是以自然人為主的投資人
結構,尤以生技產業為甚。
根據今年櫃買中心發布「櫃買市場投資人結構及交易行為分析」的數據顯示,我國櫃買生
技產業的自然人投資者,占整體上櫃生技產業買賣金額逾84%以上,甚至比重在最高時期
還將近95%之譜。
加上生技新藥產業的特性,一款新藥從開發到上市,據美國醫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
PhRMA)的研究統計,平均需從5,000~10,000種化合物中,才能篩選出約250種進入臨床前
期,且平均只有五種可以真正進入人體試驗,到最後僅剩一支藥物有機會取得藥證。
所以,投資人必須很認真的看待,其實失敗才是新藥開發的常態。
尤其生技新藥公司最大的價值,不在於現階段的獲利多寡,而是在開發當中的藥物,未來
能對於人類社會提供多少的貢獻。
雖然藥物價值的評估現在已有相當多的方法或模型可供運用,然而不論哪種評估模型,對
於一般自然人的投資者而言,都還是存在高度技術性門檻及資訊不對稱的關係。
因此,透過專業的生技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或是採取長期配置於ETF,一則可以慎選優質
投資標的,再則可以分散投資分險,確是較佳的生技投資管道。
目前,台灣已有89檔ETF,但卻尚未有針對我國生技產業所量身設計的ETF,且市場仍處於
發展階段,相比國外成熟市場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金融產品的創新將持續不斷湧現,ETF市場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更多新型的ETF產品必將出現,以滿足未來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作者是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研究員)
3.心得/評論:
浩鼎衝衝衝~~
必x網的浩鼎板一片歌舞昇平,壓好壓滿,
如果不喊多,一質疑就會問侯,
還會被刪文,但喊多的都沒事 …
看到這麼看好,令在下都心動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