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遠離白海豚 風電政策難題

作者: Sara (莎拉)   2017-06-07 15:09:04
1.原文連結(超過一行或過長必須縮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08164
2.原文內容:遠離白海豚 風電政策難題
2017-06-06 自由時報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台灣離岸風電政策雖較亞洲其他國家更邁開大步,但現在不僅
碰上躉購電價等政策出現反覆,且未來仍將遇到白海豚棲地環評、漁業補償、缺乏在地人
才與廠商等三大難題,任何一個難題都可能拖延完工運轉時程。
距棲地1公里 開發先遠後近
躉購電價出現反覆已造成離岸風電投資者疑慮,但後續問題仍不小,下一個要面對的,恐
是預計年底通過的環評;儘管經濟部對外口徑一致,說明二十二個潛力場址希望均於年底
通過環評,但對於去年底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的強制力,雙方就有不同解讀。
去年底環保署通過離岸風電政策環評,結論要將原本距離白海豚重要棲地五百公尺的緩衝
地帶擴大為一公里,且「先遠後近」,優先開發離岸較遠得風場。
如此一來,未來苗栗龍鳳港到嘉義外傘頂洲間離岸七公里以內,恐怕都將受到政策環評限
制;中鋼上月進行風場環評,其二十九號風場離岸最近僅七公里,卻是彰化首個進入環評
的開發案,當時就曾遭環團痛批未遵守政策環評承諾。
政府其他單位對政策環評效力解讀,也出現矛盾情況,行政院在離岸風力四年計畫中,曾
出現「先近後遠」開發原則,先開發示範/淺海區域,後開發區塊/深海區域;對這種「
政策互打」的情形,環署官員透露「必須尊重政策環評」,未來在爭執情況下,恐需經多
次審查才可能放行,年底前全數通過恐有難度。
還要漁業補償 也缺才缺廠商
至於漁業補償部分看來雖樂觀,但未來仍有變數。去年底農委會漁業署公告「離岸風力發
電漁業補償基準」,不少開發商均有加碼,基準僅是「超低標」,且配合與當地漁會「合
作」方式,讓在地分潤維修、服務等利益;但優渥補償、漁會提供服務等也墊高開發成本
,未來在競標制下是否可行,仍有變數。
還有不明確的「在地產業合作」條件須滿足,但台灣本土產業鏈及人才是否有足夠能量,
也是難題。經濟部透過遴選機制,未來風場開發商在水下工程、鋼構、維修、甚至風機材
料等,是否能在地合作,將成重要條件,整體需與台廠合作五成以上;但目前除台船、中
鋼外,均剛起步,能否及時趕上且提供充足人力,也是要克服的難題。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滿20字):風電喊的滿聲價響,但是要做真的是幾乎不可能。
沒人才也沒技術,又有環評、漁業補償等問題要解決
風電概念股發燒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