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買ETF並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 ?

作者: SweetLee (人生如戲)   2016-12-23 02:28:20
※ 引述《stanley10 (Alice in Wonderland)》之銘言:
: ※ 引述《ilovetaida (TAIDA)》之銘言:
: : 想跟各位討論一個觀念
: : 目前有一派認為買ETF其實並不是最佳的選擇,最佳的方式是組自己的ETF
: : 核心概念如下
: : 傳統ETF的缺點
: : 1.成分有一半爛的
: : 2.踩到地雷拿不掉
: : 自己組ET,
: 我認為自己組ETF就是最佳選擇方式 假設你想投資最近很紅的金融股
: 拉開XLF成分股 發現第一大持股竟然是自己不喜歡的BRKB就會覺得很嘔
: 如果你的目標是成長股 就盡量不要選配很多現金的
: 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觀點來看 這只會降低企業獲利能力
: 根據NYSE投資報酬率的標準差與風險統計數據
: 如果考慮到時間的分配 8到10隻股票是最理想的
: 因為這時投資報酬率平均值的標準差離散程度可以降到25%到30%
: 整個風險曲線已經大幅下降至平緩趨勢 和持有20甚至200支股票不會差太多
: 也比單一個股少掉至少50%以上的風險
: 當然降低風險方式可以從S&P 500 11大類股挑選 選擇標的不要集中在同一個板塊
: 挑選有護城河的 中大型成長股
: 基本分析是大工程 尤其在做預測和企業評價時
: 遑論更基本的產業 策略分析以及財務分析 在時間有限情及風險趨於平換之下
: 持有8-10支股票是較理想的組合 不用被強迫買ETF內很多你不喜歡的股票
: 用客製化自己所喜歡的標的 符合你投資理念的方式 這會讓你追蹤個股時輕鬆很多
: 一方面讓自己更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更有機會打敗大盤
: 前提當然是你對美國總體經濟要有一定程度了解
: 否則容易被部分總經大屍分析報告牽著鼻子走 就算你對標的有所了解也抱不住
我認為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會有標準答案 可以討論 但不必爭對錯
對你是最佳的方式 對我不一定最佳的
一般來說 買股票大概有四種原因:
賺錢 保值 公益 娛樂
公益的話除了像官股要護盤之類以外,一般買公益彩券可能比買股票有效率。
娛樂不考慮最佳的方式,只有最有趣的方式。
所以這兩種這裡不談。
對想賺錢和想保值的投資者來說,最佳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一個想要保值的人來說,他主要收入應該不是來自於股市。
可能工作賺的錢已經夠花了,或是中了樂透,拿到遺產之類。
可是他不希望錢存在銀行因為通膨而變薄,所以需要投資。
這種人通常會做資產配置,股市、房市、現金,
看大家投資什麼,他也都有投資什麼,平均的配置。
這樣的好處是,他永遠是平均值。
例如A大漲,B大跌,全部持有A的人變成富翁,全部持有B的人變成窮人,
可是平均配置的人,不太會影響生活。
真的B跌到一堆人破產,生活過不下去需要出來抗議的也不是自己。
這時候,被動的ETF,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不費力氣,不影響生活,就可以很容易保護自己的資產。
但是這種人永遠不會變成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
你要用股票變有錢人,除非你運氣太好,不然你要變成是想要賺錢的那種人。
一樣的,除非你運氣太好,要不然你若想要賺錢,你就要付出努力。
花時間去學習、研究、分析、嘗試、盯盤...等等,這就是你付出的成本。
你要花時間去讓你的技術保持在"平均值"之上,你才能賺贏大盤。
但市場是變動的,跟你競爭的對手都是活生生的,會學習、會進步的人類。
甚至以後出現AI操盤,也都是會學習的。
所以你就要不斷花時間去進步,不斷的變化,去預測群眾心理,
這樣才能不斷的維持你的技術在平均值之上。
如果你有這種能力和付出的意願,那買被動ETF這種平均的方式對你就不夠好。
就像當軍公教就是平均值。
如果你想要輕鬆,保守,那當軍公教就是一個好工作。
如果你有能力,想要努力學習打拼,貢獻人類做大事,那軍公教就是爛工作。
討論的時候,還是能講清楚自己的條件,比較容易討論。
沒有對每一個人都是最好的事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