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FT:小心美國科技企業的報表粉飾

作者: ted5566 (ted)   2016-07-25 22:42:44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8591?full=y
2.原文內容:
英國《金融時報》 理查德‧沃特斯 報導
你可能認為在高科技行業,被顛覆的風險現在已是常態的一部分。但從一些大企業的財報中你看不出這一點。
上週微軟(Microsoft)和英特爾(Intel)的財報仍凸顯智能手機和云計算革命引起的劇變。在主導個人電腦時代後,兩家公司在努力調整中都經歷了一些重創。
微軟對諾基亞(Nokia)的收購是一個失敗,為此計入了11億美元的費用,完成了對收購所花費全部72億美元的減記,當初微軟本打算借收購諾基亞搭上智能手機潮流。一天後,英特爾報告計入14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希望憑藉重組在後個人電腦世界找到更好的位置。
聽起來這些都是嘗試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競爭就會遇到的典型挫折。畢竟,微軟在過去5年的3年中,都因失敗的收購進行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而英特爾在過去10年的7年中都報告了重組費用。
但這兩家公司都不將這些費用計入投資者較為青睞的用於評估它們業績的利潤指標。雖然它們對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AAP)編制的數據予以了應有的重視,但華爾街分析師更看重不計入上述費用的非GAAP數據。
會計和證券監管機構今年一起協力說服企業放棄這種預估財報。這些數字均未經審計,而且也不正式上報監管機構,這讓企業可以隨心所欲地編制非GAAP數據。但監管機構的說服信息一直沒能穿透高科技行業,該行業比其他大多數行業都更沉迷於預估會計。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主席漢斯‧霍赫沃斯特(Hans Hoogervors)在5月的講話中表示,他認為重組費用和減值損失是「任何一家大公司日常經營的一部分,應該被視為正常營業費用」。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幾個月也威脅要採取打擊措施,以敦促企業表現出更多自律。
在9家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高科技公司中,只有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不報告非GAAP數字。其他7家去年將淨收入總共誇大了近200億美元,達到近1000億美元。
至少從小規模上,有跡象顯示今年科技行業某些角落出現了態度轉變。
Facebook和亞馬遜在討論不同營運部門的季度業績時,都開始將員工持股費用計入在內,理由是這些費用有助於瞭解不同部門的業績。
但這並沒影響到更重要的公司整體財報數字問題。亞馬遜從未在公司層面上使用不按照GAAP的會計處理,而Facebook仍在計算企業整體利潤的預估數值時不計入員工持股費用,按這種計算方法,去年Facebook將非GAAP營業利潤提升了30億美元,提升幅度為43%。
股權激勵只是問題的一部分,還有其他一系列難以比較的項目。在高科技大企業中,只有IBM將部分養老金費用納入到非GAAP數字中,甲骨文(Oracle)和思科(Cisco)納入了許多項目,包括員工持股、重組以及商譽攤銷。微軟除了重組費用以外,還將一筆66億美元的收入計入剛結束的上一財年的預估數字,理由是對一項尚未生效的會計準則變化作的預估。
所有報告非GAAP數字的企業都會同時報上GAAP數字,讓投資者及其他人去決定用哪個數字。但華爾街的注意力更集中於預估數字。
此外,正如霍赫沃斯特指出,大多數高管的財務獎勵都基於預估數字,因此預估數字涉及他們的個人利益。微軟高層年度獎金的25%受營業利潤影響。而在今年才開始發佈非GAAP數字的英特爾,預估數字在業績評定中佔50%權重。
隨著高科技行業中的顛覆加劇,有一件事似乎很清楚:成本費用——以及利潤調整——只可能升級。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滿20字):
估計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企業會減少使用非GAAP的數據吧,對投資者也有好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