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PWC「2016台灣併購白皮書」:台企保守

作者: zxcvxx (zxcvxx)   2016-05-31 02:12:57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bit.ly/25ue4T8
2.原文內容:
PWC「2016台灣併購白皮書」:台企保守 陸資來台併購攀升至35%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於2016年5月25日公布「2016台灣併購白皮書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明德分析,台灣企業現金部位創新高,
但投資意願保守。另外,資本市場本益比偏低,且政府審查併購案過程冗長,
都造成企業併購意願明顯降低。
根據白皮書內容,台灣併購交易件數和金額近年來大幅增加,2014年交易總金額為47.09億
美元,交易件數則為63件;但到了2015年,金額暴增至166.59億美元,件數也增為86件。
半導體上下游整併及金融亞洲盃是兩大驅動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來台投資已是台灣併購的主流,其中泛陸資來台併購的比重更大幅
攀升至35%。雖然北美仍是最大的投資來源,但2015年來自中國和香港的併購案件在去年
大增,半導體產業、電子零組件業是陸資來台的投資重點。
調查發現,泛陸資企業已成為外資來台併購的主要投資者,對台灣投資的影響力已不可
小覷。去年泛紅色供應鏈如清華紫光集團、立訊精密、風華高科等,分別透過公開收購
及私募等方式插旗台灣電子科技業,但多數都非控制型持股。
游明德指出,不含金融業和興櫃,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現金部分高達5.3兆新台幣,
可見企業資金運用相對保守,傾向於持有現金。另外,和全球市場相比,台灣資本市場
本益比偏低,2015年12月台灣集中市場本益比僅為13.46倍,遠低於紐約的19.16倍、
上海的17.63倍。
游明德補充,財務因素之外,主管機關審查決策冗長、台灣中小企業老化,也是影響併購
交易熱絡程度的因素之一。但在尚未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前,預期產業整併仍會是短期內
維持企業成長動能的引擎。雖然,併購不是企業成長的策略目的,但卻是關鍵的策略手段
,尤其在超競爭時代,透過海外併購取得技術、市場及通路,以回應市場需求,是產業升
級的關鍵之一。
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表示,從紅色資本的角度來看,大陸市場規模大,併購台灣企業後
回到大陸發展,就是50倍的放大,所以台灣企業的價值很高。台灣企業主觀上不想被併,
但要進軍大陸、併陸企,並不容易,不如與陸企合作進軍大陸市場,不需懼怕紅色供應鏈
。(612字;圖1)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各位看過這份報告分析的結果感覺如何呢?
就數據來看臺灣企業保留大筆現金,且投資偏向保守
是否因為決策高層老化導致決策保守?
作者: gamania10000 (自助旅行中)   2016-05-31 02:14:00
不要變成台新第二就好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