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破解迷思 臺灣生技股“投資解盲”

作者: inglune (夏天)   2016-04-24 14:36:55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goo.gl/T1uutm
2.原文內容:
1982年,「生物科技」被行政院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三十個年頭過去了,臺灣生技
股市值雖在2015年底突破6,000億新臺幣,但真正開發成功的新藥依舊屈指可數! 相較於
低迷的營運成績,生技股的股價在臺灣產業找不到轉型的出口及健康醫療的趨勢下,儼然
成為「本夢比」的猛獸,吃掉不少投資人的血汗錢,也因此生技股被某些人形容為詐騙集
團!在此解密重要關鍵字,拯救散戶們的荷包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但本文章的初衷是希望投資人能審視投資標的,而非看衰生技產業,當劣幣不逐良幣,整
個臺灣生技的未來是相當看好的,也是我國產業轉型關鍵的一大步。
解密一
引進國外授權的技術或新藥進行開發。
A公司宣佈引進國外授權新藥開發,可望加速新藥研發進度,股價應聲上漲。想當然爾,
散戶又是套一屁股了。下次看到這個新聞請想一想,如果一個有潛力的新藥要授權,為什
麼不授權歐美,而是給臺灣股本不到十億臺幣的生技公司呢?換成是你,你要授權給誰?
如果你認為說不定瞎貓碰上死耗子,那也建議觀望一陣子,畢竟新藥的研發動輒十年,看
到新聞就買的散戶,套牢可能得多怪自己。
那為什麼這些公司知道是爛藥還要買呢?因為臨床測試的缺點恰好變成這些公司炒股的賣
點。漫長的臨床測試加上一二三期的開獎,對有心人士來說真的是不炒股會對不起自己。
更惡劣的是,某些藥就是在國外藥廠任職的臺灣籍主管,回來說服政府投資。說服成功後
,變成臺灣生技產業希望,政府也向民眾宣示了在產業發展上有所作為。臺灣籍主管一來
替母公司立下大功,二來在臺灣炒股大賺一筆,三來又成為海歸派臺灣之光。散戶們,下
次記得看清楚這是海歸還是海龜!
解密二
臺灣第一,全球首發的技術,成功後可獨佔全球規模xx億元新臺幣的市場。
聽到臺灣X生技公司,研發出全球首個XX療法或者是唯一XX疾病藥物,搭配上臨床試驗的進行,股價總是創下天價與歷史新高。很多投資人因此研究此藥物的學理與開發沿革,不過說真的,生物領域之浩大 (小分子藥物、生技藥物、免疫、毒理、臨床等),連很多本科系的從業人員都看不太懂了,一般投資人連真的看出什麼端倪而不被新聞風向帶著走都很難得了,更何況是看清楚藥物的本質?有趣的是,很多時候只需要用邏輯就能判斷所謂臺灣第一的成功率了。為什麼臺灣能,世界強國不能?
1.論經費:生醫領域的技術主要都來自學界的基礎研究成果,研發就是在燒錢,臺灣最著
名的莫過於邁向頂尖大學的五年五百億計畫。而美國光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年的研發經
費就高達21億美金(1)(Johns Hopkins U.),是五年五百億每年經費的6倍,如果加上美國
其它大學的研發經費,真的是小蝦米硬碰大鯨魚,就更別提歐美藥廠與臺灣泛生技的差距
了。
2.論人才:筆者的母校臺灣大學,去年最佳的世界排名是QS 2015的70名(2) (Times High-
er Education的排名則是167)(3),這是全體師生們努力的結果。但換言之,臺大還在成為
世界頂尖的道路上。整體研發人才的素質,國外名校更是人外有人。進一步來說,歐美生
技公司的人才能量是遠勝臺灣的,而生醫製藥領域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人才,非只是金錢
而已,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世界大藥廠的所屬國都是人文素養與文化內涵相對高的國家。
畢竟生醫領域是科學與人文的集大成。
3.論資本:根據證券交易所的資料顯示,臺灣生技製藥公司的股本普遍落在5~20億臺幣。
一顆藥的成本動輒百億新臺幣,耗時十年是家常便飯。以這樣資本與開發成本的對比,世
界第一落在臺灣的可能性有多少?或許大家會認為有些臺灣藥廠把新藥進展到phase III了
,所以解盲失敗純粹是機率問題。但我想歷史可以借鏡,臺灣第一家被美國FDA核准癌症新
藥的智擎,就在完成phase II臨床時將新藥技轉給Merrimack,並獲得總值2.2億美金的授
權金。有趣的是Merrimack完成phase III後,把美國以外的銷售權再以總值9.7億美金授權
給Baxter (4)。在這顆藥的開發史中可以發現,至少經歷了三家公司的開發。因為小藥廠
或生技公司無法負荷一條龍式的新藥開發成本,而且大藥廠的銷售佈局更健全,有利於新
藥推廣。投資人由這個例子可以思考,如果一個臺灣研發的新藥已完成phase II,為什麼
不授權給國外藥廠,還是說此藥成功率根本不足以讓大藥廠看上眼呢??換成你是公司大
股東,你會選擇不顧phase III失敗的高風險 (統計失敗率達80%) 讓公司經營瀕臨絕境,
還是先授權出去讓開發成本回收,且可以收取後續權利金呢?
解密三
臺灣解盲成功,準備申請藥證,美國臨床進行中,不排除找授權夥伴……………..(請自行
填上)。
當藥物在臺灣解盲成功,股價都隨之應聲大漲。但投資人如果此時購入,我想又是賠一屁
股了。我想會有這麼大的市場反應,有很大原因是臺灣自行開發藥物成功是非常非常罕見
的,所謂先求有再求好,連解盲成功的例子都很少的情況下,投資人自然不會去思考藥物
在臺灣解盲成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要考慮哪些呢?
臺灣市場規模:藥物在臺灣解盲,申請藥證後也只能在臺灣販賣。如果一個藥物開發成功
後,臺灣的市場規模只有30億,且有多種同樣適應症之藥物已上市。假設此藥之療效無特
別突出,我想這是投資人追高前應省思的。
疾病屬地性:在臺灣解盲成功的同時,除了市場規模以外,首先面對的商業問題就是此疾
病的屬地性了。例如B肝疫苗在臺灣非常成功,因為肝病是國病。如果一家公司新開發成功
的藥物屬於歐美盛行疾病,那在臺灣怎麼賣?營收哪裡來?股價還能維持多久?
海外市場可能性:如果疾病沒臺灣屬地性,那海外市場已有美國臨床試驗中,不排除找授
權夥伴的公司可以投資嗎?我看法是沒有壞的股票,只有壞的價錢。再好的公司,股價太
高都不值得投資。但如果生技公司股價已高,海外市場又不明朗,勸投資人還是保守一點
好。舉個例子,T公司的藥物在美國臨床已經開始進行,臺灣解盲成功,但此適應症全球市
場才上百億臺幣,且有多種學名藥,請問此藥怎麼授權,賣給你,你願意買,再來投資這
公司吧?
競爭對手多寡:前陣子H公司的新藥解盲成功,但所屬適應症已有非常多成熟的學名藥,H
公司也公告此藥對公司每月營收貢獻約百萬元臺幣。但是股價還是非常帶勁,我想投資人
的中文跟數學能力都要加強一下了?
解密四
致力於新藥開發,且是有別於現有藥物的新劑型,或是新劑型之舊有藥物。
所謂劑型,就是用吃的還是打的或者抹的來吸收藥物成分。新劑型藥物是未來製藥業重大
的方向之一,良好的劑型能增進藥物的效果。但新劑型不代表投資人的新臺幣!
劑型適當性:試問如果你是一個經由體液傳播性病的患者,你會選擇吃藥還是打針?筆者
我會選前者,因為在社會價值觀上,性病是不太名譽的,如果能躲在家裡吃藥當然最棒了
。況且對醫護人員來說,透用針劑治療患者,也增加被感染的風險吧!
市場成熟度:舉例來說,M公司開發出新的學名藥,把針劑改成口服。但這市場已有上百種
藥物了,我想這樣應該顯而易見,還要追高股價嗎?
解密五
藥物臨床結果顯示有抗體,新藥開發有望!
舉個例子,當新聞稿跟你說,O公司的藥物在臨床測試中顯示會刺激抗體 (antibody) 的產
生。投資人一看到不只高潮,我還看過有“專業投資人?”在自己的部落格中記錄公司法
說會公布的試驗數據,覺得O公司很有希望。後來發現此股友的學歷背景為機械,我也就不
意外了。我常開玩笑說生醫產業是一個連生醫背景的人都霧裡看花的行業,因為生醫領域
實在太廣,但這不代表無法用邏輯來判斷這些投資案。關於產生抗體這件事,至少要有以
下幾點思考。
產生抗體之種類為何:打東西進身體會產生抗體這件事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外來物基本上
都被身體視為抗原 (antigen),然後引起免疫反應來防衛身體。但最重要的是,此抗體專
一性 (specificity) 高不高,有沒有免疫記憶性 (immunological memory)。舉例來說,
一些藥物引發的主要抗體是IgM,可活化先天性免疫反應 (innate immunity),屬於身體初
期抵抗病原的武器。但具有記憶性及專一性的則是IgG ,具有較好的免疫反應力。所以一
個藥物引發之抗體的療效好壞,就看它引來的除了是小兵 (IgM) 外,能不能把主將也逼出
來吧 (IgG)!
引發抗體之真正抗原:除了抗體的種類外,就算產生真正好的抗體,也不一定臨床就會有
效,怎麼說呢??假設一個開發中的疫苗是由其鎖定的疾病帶有的獨特醣抗原,因為身體
裡的專一性反應都是疏水性反應 (hydrophobic interaction),而醣是親水性 (hydrophi-
licity)。因此研發人員的構想就是透過蛋白質載體 (carrier) 攜帶此抗原,引發免疫反
應。試驗的結果也顯示確實能引發免疫反應,但是產生的抗體,你覺得是認carrier還是an-
tigen機會比較大呢?
解密六
為什麼臺灣有較高比例的本夢比生技製藥公司?
政策的美意,財團的把戲,我想這是最好的註解! 臺灣是美國以外,生技股不需要有盈餘
就可以上興櫃的國家。原本的美意是扶植生技產業,後來被某些不肖業者透過前五點提到
的一些關鍵來炒作股票。甚至還有些是看起來像生技公司,實際上是賣麵包的,而且股價
還真的具有生技股的水準呢(5)!
總結
臺灣目前已有87家公司被政府審訂為新藥生技公司,共有28項產品上市(6)。去年智擎的胰
臟癌新藥也被美國FDA核可上市。近期國內也有多家藥廠的藥物在臺灣解盲成功,這都充分
顯示臺灣生技製藥業不再是繳白卷,未來大有可為。只要投資人能夠審視投資標的,除了
能減少投資風險,也能讓認真做事的研發人員能有效募集到資金,當劣幣不逐良幣,臺灣
生技的蓬勃發展就近在咫尺了。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這篇蠻有意思的,專業勸世文。
六個解盲感覺分別在講某x公司,大家有興趣可以幫忙對號入座一下。
我是覺得啦,過去難以追憶,下次對生技股心動時,如果有看到上述關鍵詞再度出現,要
好好想一下,別讓健忘導致絕望。
作者: ChallengerII (EMT1是捆工?)   2016-04-24 17:44:00
這篇作者有看林陽生的演講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