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國企子公司 點心債技術違約

作者: STAV72 (刁民黨黨務主委)   2016-04-01 20:49:42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74494
2.原文內容:
中國國企子公司 點心債技術違約
2016-04-01
離岸債市違約首例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昨(31)日報導,中國第8大投資銀行國信
證券香港子公司意外爆發點心債「技術性違約」,創近20年來中國國有企業在離岸債市的
首例;這筆規模達12億人民幣、2017年到期的點心債,面臨無法償還4月24日應付利息
3800萬人民幣的風險。
http://img.ltn.com.tw/2016/new/apr/1/images/bigPic/600_42.jpg
中國國信證券傳出香港子公司發行的點心債「技術性違約」,若4月24日未能償付利息,
恐創近20年來中國國企境外債市違約首例(摘自網路)
深圳市府為最大股東
深圳市政府為國信證券最大股東。「點心債」是指在香港發行、交易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
債券。「技術性違約」不同於事實性違約,只有在4月24日應支付的3800萬人民幣的債息
無法支付時,才會形成實質的「違約事件」。
國信證券(香港)金控公司2014年4月以旗下Guosen Securities (Overseas)Co.名義發
行12億人民幣債券,為期3年、利率6.4%,發行說明書內包含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
條款,即聲明由母公司提供擔保、維持良好運作的協議。
該債券受託方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香港分行本月23日向債券持有
人寄發警示函,表示收到債券發行人通知,一部分「維好協議不具備完全效力」,構成違
約事件。
國信證券(香港)金控公司昨日也發出公告澄清,指出紐約梅隆銀行香港分行已再發出日
期為「2016年3月31日」的最新通知,澄清「維好契約繼續具備十足效力及作用」,沒有
構成「違約事件」。
母公司未及時增資
中媒《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消息指出,國信證券傳出「技術性違約」的原因在於母公司
未及時增資,5個月前承諾向子公司增資,迄今未能實現,導致子公司合併資產淨值低於
債券發行文件中保證的100萬美元。
香港銀行業債券交易人士表示,「維好協議」在點心債發行中,為具有一定風險的協議,
因為母公司不具有向債券持有人直接支付的義務,僅在母公司無法保證發行主體的權益和
流動資金等財務指標時,才會出現違約,不同於「擔保債券」持有人可直接要求擔保人償
還資金的情況。
2013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發行債券普遍應用「維好協議」條款,包括人民幣點心債
、美元債在內,主因該協議可繞開中國監管機構對擔保債券實施的繁瑣審批流程,快速取
得融資。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謝金河又跳出來了:
陸企債務連環爆 謝金河:台灣銀行業要小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3/31/n7480026.htm
【大紀元2016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筠芸台北報導)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表示
,台灣的銀行業近年積極西進,整體銀行業在中國曝險部位高達新台幣2.75兆元,近期中
國陸續爆發大型集團不良債務弊案,提醒台灣銀行業要小心。
謝金河說,繼渤海鋼鐵之後,又有報導指出,中國遼寧的東北特鋼集團,因無法償付到期
的人民幣8.52億元債務本息,上任不滿一年的董事長楊華在家中上吊自殺身亡,引爆了東
北特鋼的一連串債務醜聞。
謝金河指出,其實在東北特鋼事件之前,天津市國資委掌控的渤海鋼鐵集團,累積高達人
民幣1,920億元債務,因此迫使債權銀行採取保全手段。渤海鋼鐵集團年產能超過2千萬噸
,規模比台灣中鋼還大,如今在全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情況下,如此高槓桿的財務結構反而
為公司帶來空前壓力。
日本的「日經新聞」報導也指出,中國的民間債務高達21.5兆美元,已達GDP的205%,這
已接近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吹破前的水平,意味了中國經濟的壓力已到了警戒線。
謝金河提到,台灣銀行業在2000年前後打掉新台幣2兆元呆帳,好不容易才把體質改善,
但這些年台灣銀行業積極西進,努力對陸企放款,正好搭到金融業西進末班車,若是中國
企業出現債務連環爆危機,台灣的銀行業恐又成為災區,他提醒,這些年努力在中國放款
的金融機構要特別小心。◇
(責任編輯:芸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