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在傳統的解釋上
是利用特定抗原引發免疫反應
在下次的病原入侵時,能在第一時間啟動免疫系統攻擊病原體
(B cell 產生 neutralize/binding/blocking antibody)
並且呼叫Marcophage, T-cell以及NK Cell一起來幫忙 (ADCC/CDCC/CDC)
用來製作疫苗的方法最傳統的例如死毒/減毒疫苗
比較新一代的包含DNA vaccine, VLP(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製作疫苗的方法有如巫術一般,除了抗原以外還會添加佐劑Adjuvant來強化疫苗效果
至於Adjuvant雖然已經使用了數十年, 但是作用機制一直到2013年以後才逐漸了解
任何蛋白質或peptide或是DNA/RNA進入生物體內都有機會引發免疫反應產生相對應的抗體
問題在於所引發的免疫反應是否足以達到所希望的強度
(此時抗原濃度, 佐劑的種類, 比例上的配置與攪拌方式就是最關鍵的know how了)
免疫系統的完整啟動可以視為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
若是引發抗體產生卻沒有啟動進一步的免疫反應
等於只是小規模的地區衝突卻沒有全面宣戰開打
這裡面牽涉的問題層面太廣泛了
如果能很透徹的研究出裡面的運作機制,那可以準備去領諾貝爾獎
癌症免疫療法已經發展了很多年
1980年代羅森柏格等人就嘗試利用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後來發展出來的target therapy有的是用小分子有的是用單株抗體 (mAb)
單株抗體一開始的期待有兩個層面
1. 鎖定特定目標攻擊 (癌細胞上有功能的目標,被關閉癌細胞會死的那種)
2. 順便引發免疫反應加強攻擊
以cetuximab為例
一開始發展來針對大腸癌表面的EGFR, 後來延伸到治療肺腺癌
在這漫長的治療試驗中學者們發現,利用mAb關閉特定目標後癌細胞會死,
但是免疫系統沒有啟動,這意思是說癌細胞有一套辦法阻礙免疫系統的啟動
例如透過調控補體系統或吸引MDSC/M2 type marcophage進入癌症組織內
而且原本以為不會產生抗藥性的mAb療法後來也產生了抗藥問題
讓學者們了解到免疫療法不是像我們這些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回到癌症疫苗這一塊領域
若是想利用一個特定抗原啟動整個免疫反應並且達到所需要的強度
這裡面所需要的知識含量絕對是非常高難度的 (諾貝爾獎等級)
我不是很確定浩鼎內部以及合作團隊是否已經準備好所有必需的知識層級
但是單純以翁啟惠來說,浩鼎的癌症疫苗若能成功
最大的獲益就在於他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這才是他最想要獲得的
至於金錢,他已經夠有錢了 (他當年有一個專利賣給孟山都獲得兩億美金入賬)
我想他應該是對於保護自己的研究心血非常執著而發言護航了浩鼎
==
單就生技業燒錢的規模來說好了,台灣的投資者真的有做好心理準備面對這種大錢坑嗎?
2004年的一個文獻就統計過每個新藥研發的成功率
以癌症領域來說成功率不到5%
(但是現在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NGS這些新世代利器,或許研發成功率有提升?)
也就是說以台灣來說恐怕要有20家浩鼎才有一家有機會成功
每一家得耗費十年光陰燒掉百億資金
可是一旦成功了卻可以帶起一整個世代的產業鏈 (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
有的電子業不拚新藥開發改做洗腎機 醫療機器手臂 高端醫療器材也是另一條路
再不然就是像三星電子轉投資的生物製藥代工廠,台灣的台康,永昕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只是怕很多人是一窩蜂的跟風炒作...長遠來看對生技業的發展反而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