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宗商品之王沉浮錄

作者: BoyPlunger (少年賭客)   2016-03-03 21:36:59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goo.gl/a8B5uW
2.原文內容: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這句話用在低調的大
宗商品之王Willem Kooyker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80年代在油價10美元/桶之際成功押注而
一戰成名的Kooyker已經在這個江湖五十多年。即便如此,面對持續低迷的大宗商品市場
,他也只能接受過去五年僅有一年正收益的慘淡結果。
喧囂的華爾街以西30英里,崇山峻嶺中一個低調的花園式辦公室裡隱藏著這位大宗商品之
王。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時間裡, 73歲高齡的Kooyker所涉足的大宗商品交易包括原油、銅
、可可以及其他各種品種。
Kooyker的職業生涯始於1964年,最早的公司是鹿特丹的 Internatio-Muller。 1981年轉
戰到大名鼎鼎的Commodities Corp,這家公司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Paul Samuelson
領銜,再加上少數的頂尖交易員,通過分析巨量數據來尋找交易良機並獲利。 1989年
Kooyker終於開始獨自運營對沖基金,他第一封致投資者信就是當時發出的。那一年他的
收益也達到了驚人的108.5%。隨著Commodities Corp1997年被高盛收購,Kooyker和他那
些老同事們的差距也開始逐漸體現。
不過在Kooyker的交易理念中,低調是一個重要原則。任何公眾的曝光,無論是好的方面
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他的投資收益。所以Kooyker及Blenheim員工對基金的表現和交
易策略一向三緘其口,這也是外人對其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管理著8億美元大宗商
品基金的Christoph Eibl甚至將Kooyker視為最為神秘的投資大鱷。
2011年Kooyker管理的旗艦基金Blenheim規模一度高達91億美元,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大宗
商品對沖基金。然而隨著過去幾年大宗商品市場的牛轉熊,Blenheim也遭遇了大幅度的資
金流出。過去5年中僅有1年勉強正收益導致Blenheim規模已經縮水85%至15億美元。其中
可以確認撤資的主要投資者包括新西蘭公共養老基金。
(圖片來源彭博)
Kooyker有著嚴格的風控制度管理,如果旗下基金經理出現了10%的浮虧,他就會過問原因
;如果虧損達到了20%,那麼基金經理就必須止損並強制性離場一段時間;如果做的更糟
,那麼就會面臨被掃地出門的結局。
熟悉Kooyker的人表示,未能成功預估中國需求疲軟程度以及大宗商品跌速過快是其折戟
的主要因素。
而在那之前的30年裡,Kooyker僅有5次失手——出現年度的負收益。收益超過20%的比比
皆是,更有兩次收益超過100%的高光時刻。這也使得Kooyker有底氣向投資者收取更高的
費用:2.25%的管理費和25%的收益提成。
當然,Kooyker肯定也不是唯一的倒霉蛋。農業巨頭美國嘉吉公司關閉了旗下的基金;托
克集團旗艦基金 Galena 也已經關門大吉。根據托克集團的預估,全球十大大宗商品對沖
基金的管理規模加起來僅有100億美元,為2008年的五分之一。
向養老基金提供諮詢服務的NEPC LLC認為,Blenheim所存在的問題就是過早的執行一些策
略。雖然這些策略許多最後被證明是正確的,但是在盈利之前就已經止損出局了。比如在
大宗商品被大肆拋售的時候他們就嘗試抄底,然而在真正觸底反彈之後,他們卻沒能把握
住那些強勁反彈的機會。 NEPC認為,一旦Blenheim的資產管理規模低於10億美元的話,
緬因大學養老基金就應該考慮撤資了。
如今,無論是對於Kooyker還是Blenheim而言,如何東山再起是最大的難題。作為過來人
,此前掌管總資金75%的Kooyker已經開始逐漸退居後台,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僅佔比15%
。這或許意味著,這位大宗商品大佬距離徹底退休正越來越近。公司五十多位員工將在未
來承擔更多的責任和挑戰,這當然包括Kooyker的左右手Thomas Kopczynski和Gerlof de
Vrij。
無論未來如何,至少丘吉爾的名言“永不妥協”現在還將支撐他們前行。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每個基金曾經都有風光過
每個人也曾經大賺過
但只會看表面的人從不探討過
大家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