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股冷清清 大牌分析師走人(文長/慎入)

作者: sorryandbye (隨g致富)   2015-11-11 02:59:58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https://goo.gl/R40ZPx
2.原文內容:
駐台外資券商分析師、交易員,走的走、調的調…
過去只要專心看台股,現在還負責「大中華市場」
本周五MSCI將公布最新權重調整,有外資法人預估台股權重恐遭連九降;台股交易冷清,
在亞洲區域股市日漸邊緣化,駐台的外資券商及外資分析師、交易員也受到影響,近年來
除了多位大牌分析師離職,也有人被調派到香港,過去只要專心看台股,現在則負責「大
中華市場」,台股對外資吸引力驟降可見一斑。
台灣企業年年都在喊轉型、升級,但面對全球,尤其是大陸廠商挾著政府支援發起的攻勢
,迄今仍苦戰,未能突破;而 當投資人對企業獲利前景有疑慮,加上各項稅賦的負擔,
許多散戶與外資決定不玩,台股人氣難凝聚、交易量明顯下滑,讓靠賺取客戶交易佣金為
主的外資券商也是苦不堪言。
今年以來,多位大牌外資分析師離職,法人指出主因是外資券商收入大幅下滑,外資券商
為了成本考量,不得重新思考過去雇用紅牌分析師的策略,雖然這些紅牌分析師不管在企
業界或客戶間都擁有極強的人脈,但台股市場冷冷清清,券商砸大錢在分析師身上,卻看
不到效果,因此不少外資券商選擇捨棄年薪千萬以上的知名分析師;若外資券商改雇入行
資歷較短的分析師來替補,因個人資歷而異,但大約只需要付200~300萬的年薪,且此數
字大多已經包含紅利,確實能節省不少成本。
另一方面,也有些過去在台灣辦公的分析師移師香港,過去他們只要專心看台灣市場,現
在則要兼顧中國與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市場;從節省分析師薪資成本,到要求分析師擴
及追蹤標的到大陸地區,外資券商對台灣市場的關心程度驟降。
對外資分析師來說,因為對產業的了解與人脈,離職後往往能再回到外資圈,或甚至是自
己當老闆成立投資公司;但對台股來說,失去了外資的關愛眼神,很可能再也找不回來。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創業環境不佳
老一輩不死不下台
尤其張老、施老這些老不休的傢伙
一輩子賺的錢沒有人家Jobs、Gaes、Zuckerberg這些人不到半輩子賺的錢
真不曉得之後他們要怎麼花錢....
政府不作為,兩次政黨輪替,明年很有可能邁向第三次
卻屢屢不見推助產業政策的改善
卻不斷挹注巨額資金於已經完整開發的產業
或是正要如太陽沒入西下的夕陽產業
卻遲遲不願將投資施加在新創產業或是未來趨勢產業
台灣政黨做的事情是以4年為一個計劃
赤化中國採取5年一個子計畫,但是規劃的願景卻是以N個五年計畫為周期
上一個五年計畫已經導出阿里巴巴或是紫光這類的巨大型產業
下一個五年計畫更是增產報國
民主美國的總統總是為不遠的將來以及長遠的將來發想
舉布希為例,雖然不斷的打仗耗費人力物力,卻為後來的國防科技帶上另一個尖峰
再以雷根為例,減稅帶來強大的經濟復甦,為美國帶來最長久的經濟成長、所得提高
自由歐洲[m
這就不必多說明了,看看德國從二戰退期後以來的長足進展
就連冰島在2008年之前的人均資產排名世界前幾也是在20世紀之前無法想像的點
我們回頭看看台灣吧
台灣的經濟政策從出口導向後轉為高科技業為主
但是再來就沒有任何變化!(沒錯!如日本的20年衰退般的戲劇!政策從未轉彎!)
兩兆雙星
按:兩兆為半導體及影像顯示
雙星為數位內容及生物產業
半導體前一陣子才一個華牙科高啟全跳槽中國
影像顯示獲利可能性早已被吞食,看看下市的勝華
以及最近去化庫存導致產生台股以來最鉅額虧損的F-TPK
數位內容就不必談了!@@根本沒見蹤影啊ˊˋ
生物科技就一個基因因為胖達人事件爆出內線交易
再來一個基亞連崩20支停版
LED也是台灣科技部極力發展的產業之一
前陣子才出現揚華涉嫌掏空弊案,黑手還是交大人!(很不想承認ˋˊ)
十年以來,始終如一
2000-2015的台灣產業結構不但沒有變化,還呈現衰退(按:實質薪資20年來持平)
股市會說話,從79年的12682到現在105年的10014不到半小時就重跌到7200
台灣最喜歡雙元對立
非錯及對,在私言公、在公言私
但在歐美在商言商是基本道理,中國近來也比過去的公私不分好很多了
希望哪天台灣開明了,能有比較邏輯性思考的能力
期待某天台灣的政策導向轉為人民實質需求
不要搞一些花樣或是只為既得利益者著想的奇葩策略
(雖然現在美國川普那位候選人也是科科,不過我不看好她呵呵)
鍵盤手快速結論:想要建立強大的國家政策,絕對不能只靠單方藥解決
增加內需消費必從提升實質薪資開始
如果要建立完整的產業體系不能只有半導體產業
交通、娛樂、資訊服務、媒體製作、百貨通路都十分重要
但這些隨便舉例的產業出去幾無一個能打...
汽車業只有扶不起的裕隆
少有娛樂業(忽然覺得台灣好可憐QQ,阿宅只能躲在宿舍打電動)
資訊服務又沒有人家Google/Alibaba這麼有創意
只能拿商店街這種以首頁充滿垃圾資訊的公司說嘴
媒體也都是亂七八糟= =
只有公視這間比較好,但這間又是以公益為目的而非營利的公司.....
台灣能出一個ABC、BBC、AFP、Routers、FT、Bloomberg就非常耀眼了!
百貨目前就一個潤泰能跨出台灣本島還活得不錯的
新光則是跨了許多產業,但還是沒有一個巨獸型的百貨公司啊....
政府建設也十分要緊
最近的公共建設有增加的趨勢,這是一件好的事情
有建設、有開發,人民才願意到建設活動,也才有可能增進消費
再來是稅收問題,不過最近的證交稅/證所稅被拿來當選舉籌碼科科
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才干罷休
如果台灣成功由科技島脫胎成綜合型島嶼才能成功吸引各色人才
期勉台灣早點將腳步邁向除了高科技外的其他產業 :)
開放以下仇富與愁貧雙元對立、對幹!
作者: rrrr5566okok (蔚藍的珊瑚海)   2015-11-11 09:59:00
聖文挖鼻屎:上面的到底在吵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