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政府沒錢就向股市提 誰來顧股民的正義

作者: kof70380 (小隆)   2015-07-25 17:41:57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udn.com/news/story/6/1078902
2.原文內容:
證交稅、證所稅再度成為股市量能不振的代罪羔羊,近年來股市投資人被外界污名化
,以為每個買股票的人都賺錢不繳稅,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繳證所稅有理。
事實就只是要不要徵證所稅、要不要降證交稅這麼簡單嗎?近3年來,除了原本千分之
3的證所稅外,股民在台股的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股利所得
可扣抵稅額減半、股利所得需繳交2%的健保補充保費,未來連長照保險費也準備從股利所
得中抽取0.48%。
券商公會說,台股交易「一頭牛被剝6層皮」,交易要繳稅、賺錢要繳稅,連健保費、
長照費都算在股市投資人身上,但如果賠錢,很抱歉,「投資有賺有賠,恕不退稅」。
從大戶問卷的結果不難發現,其實股市投資人並不是不願意繳稅,只是稅制的設計要
合理,並與鄰近市場具有競爭力;過去千分之3的證交稅一向被認為「隱含」了證所稅的性
質,股民不論賺賠都得乖乖繳納,若未來希望投資人核實繳納證所稅,自然應該將證交稅
、證所稅的稅率重新整體衡量,而非單純加個稅目,就以為能課到稅。
券商公會表示,證所稅目前僅對初次上市櫃(IPO)課稅,開徵以來僅收到新台幣27億
元,但證交稅短徵的金額卻數十倍於此,到底開徵證所稅是否真的有效開拓了政府財源?
從2012年以來財政部重提證所稅議題以來,台股交易量反映的現實,不證自明。
談到股利繳稅或繳費,那更是比證所稅還要奇怪的思維。有法人分析,事實上,股利
所得根本就不是股民的實質所得,以現金股息為例,股票在除息後會直接扣掉股價,股民
只是把原本反映在股價上的錢拿一部分回來,除非完全填息,否則根本沒有賺錢。
股票股利也一樣,股民雖然持有的股數增加,但是也依同比例減除了股價,股價乘上
股數的金額,除權前後是一樣的,沒有填權,同樣也沒賺錢;要求股民拿沒有實際獲利的
「所得」出來繳全民的「健保費」、「長照費」,這也算租稅正義?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分析,依券商公會的稅制調整版本,將目前千分之3的證
交稅改為千分之1.5的證交稅、千分之1.5的證所稅,且就源扣繳,確實是比較合理的方式
,不但政府課稅簡便,股民也習慣於原本千分之3的交易成本,就算是交易頻繁的大戶,也
可以自行記帳,選擇「核實課稅」的方式,整體交易成本可以更低。
雖然財政部長張盛和堅持,稅制問題對台股的影響是「模糊焦點」;但從證所稅提出
以來,台股量能直直落,雖然不能忽視鄰近市場報酬率較佳對資金的「拉力」,也不能否
認交易成本偏高確實是把資金逼走的「推力」,在一推一拉之間,台股資金一去不回頭,
就算上了萬點,賺錢的也不是本土投資人,而是享有分離課稅的外資,這樣的結果,真的
是大家所樂見的嗎?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認同證交所總經理說的~證所稅和證交稅各千分之1.5比較合理
作者: MoneyDay5566 (台灣基本面燙到不行!)   2015-07-25 18:09:00
馬的 房市炒爽爽 都不敢跟房市提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