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經濟學人:汽車領域科技公司難勝老牌汽

作者: ray2501 (貓是一隻貓)   2015-02-21 17:04:49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經濟學人:汽車領域科技公司難勝老牌汽車廠商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50221/KKH7PCV28679I.shtml
2.原文內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5-02-21 13:59
導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印刷版刊文稱,雖然
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都在大舉挺進汽車行業,但由於他們
缺乏相關技術和經驗,所以在這場事關汽車行業未來的爭奪
中,最終勝出的或許仍是老牌汽車廠商。
以下為文章全文:
沒有人會質疑蘋果在設計便攜消費電子品方面的造詣,它總
能生出令人愛不釋手的設備。但本周有傳言稱,該公司還計
劃生一款把用戶容納其中的全新移動設備——電動汽車。
蘋果的計劃既不明確也未經證實。但根據一些媒體的報導,
該公司已經招募了數百人來開發與特斯拉比肩的產品——這
家硅谷公司已經開發了又快又豪華的電動汽車。還有人認為,
蘋果將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事實上,對汽車感興趣的科技公司已經越來越多。今年2月,
專車服務Uber宣佈在匹茲堡建立一個實驗室,開發無人駕駛
出租車。索尼最近也注資了無人駕駛創業公司ZMP。與此同
時,谷歌多年以來一直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矽谷之所以關注汽車行業,主要源自兩大原因:首先是技
術——電動汽車、駕駛輔助系統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都已
經給行業帶來了變革;其次是汽車廠商本身的問題增多——
主要源自能長期過剩、遺成本高企和一系列破壞性極強的召
回事件。
由於智能技術在汽車行業中的重要性並不算大,因此無論汽車
的未來走向何方,老牌廠商的地位都將難以撼動。雖然曾經至
關重要的聲譽逐漸讓位於新興技術的普及,但多數大型汽車廠
商都在投入資源設計電動引擎和其他動力方式。福特和日甚至
專門在矽谷建設了研發中心。
三菱UFJ銀行的Haroon Hassan認為,雖然科技公司引發了廣泛
關注,但汽車廠商同樣是實力強大的創新者,而且他們更理解
汽車行業。
先來看電動汽車。蘋果等科技公司或許不太了解活塞和變速箱
的設計,但電動汽車行業的真正挑戰在於電池。電池驅動的汽
車擁有很多優勢:可以在家充電,使用成本低廉,而且沒有廢
氣排放。但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卻很小。昂貴的電池增加了汽車
成本,而有限的續航里程和匱乏的充電設施也令多數駕駛員望
而卻步。
盡管身為全世界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但日Leaf去年卻只吸引了
4萬買家,遠低於該公司原本25萬的預期。特斯拉雖然有意進軍
主流市場,但由於至今仍在應對電池問題,因此依然受限於豪
華車領域。油價暴跌也對電動汽車的前景造成了影響。
另外,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的價格極高,因此省錢並不是它的主
要賣點,對環保的貢獻反而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在未來,真正能
夠增強這類汽車競爭力的並非油價,而是電池成本的降低,因
為充電成本遠低於加油成本。這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提升效率並
降低電池成本,使之實現足夠的經濟性,才能最終促成電動汽車
革命。
對於有意進軍電動汽車行業的企業而言,關鍵的希望在於:由於
大型汽車廠商都對內燃發動機展開了大舉投資,因此並不願意轉
向電動引擎。但這似乎有些過於樂觀。即使電池化學的突破能夠
增強電動汽車較之於燃油汽車的競爭力,但大型汽車廠商也完全
有能力在短期內適應行業變化趨勢。這些企業多數都已經在純電
動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例如,今年1月以概念車形式發布的雪佛蘭
Bolt有望在2017年正式上路,價格為3萬美元,續航里程達到200
英裏(約合322公里)。
倘若蘋果的最終目標是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從電動汽車入手並不
會為其帶來特別的優勢。無論是用燃油還是電力驅動,無人駕駛
汽車的性能並不會受到影響。但對科技公司來,為無人駕駛汽車
開發和測試複雜的控制軟件,與設計日常電子品的流程更為相似。
但關鍵在於,它們首先需要追趕老牌汽車廠商,後者同樣在積極
招募軟件人才,並在現有車型中提供更加複雜的輔助駕駛功能,
例如自動泊車和自適應巡航等功能。汽車廠商還在大舉投資無人
駕駛汽車的其他關鍵技術,包括聯網通信功能以及監控交通流量
的道路基礎設施。
蘋果還需要追趕谷歌的步伐。谷歌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公
共道路上安全行駛了很長距離,但該公司依然無法開發出能夠適
應寒冬雨雪天氣的無人駕駛汽車。雖然谷歌曾經表示其無人駕駛
汽車將在2017年上路,但此後再也沒有提及上市日期。
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負責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認
為,傳統汽車廠商的增量開發模式將拖慢他們的步伐,直接眼於
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反而能夠更快達成效果。然而,即使他的言論
在技術上可以成立,這類品仍然需要克服其他障礙:監管審批和
司機本身的緊張情緒。
汽車廠商不僅要適應海量的監管規定,還要面對多的官司。一旦
被捲入事故,無人駕駛汽車必將遭遇很多問題——盡管這類品的
事故率遠低於有人駕駛汽車,但事故仍然不可避免。對於無人駕
駛汽車而言,循序漸進或許是一種更好的發展模式,這樣更易於
服道路參與者和立法者認可這種技術的優勢。
波士頓諮詢公司在一份悲觀的預測中表示,即使是具備有限的無
人駕駛功能的汽車,其銷量占比到2035年也不會超過25%,而真正
的無人駕駛汽車那一年的市場份額也只能達到10%。
科技公司或許可以加快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但無論今後發生什
麼事情,這都是一個難以突破的行業。谷歌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通過
按需生來徹底取代老牌汽車廠商,但意料之中的是,沒有人真正認
可這一願景。
蘋果擁有1790億美元的現金,足以建立自己的汽車製造部門,並
建設自己的工廠。但科技公司卻缺乏製造文化,而且並不具備關鍵
的營銷、分銷和售後技能——汽車行業的這些業務與科技行業截然
不同。
總體而言,科技公司或許比汽車廠商更擅長開發無人駕駛汽車使用
的軟件,也更擅長提升續航里程和降低電池成本。在汽車行業,供
應關鍵零部件往往比組裝整車利潤更高——即使你的logo沒有出現
在引擎蓋上。未來的汽車將會有所變化,但汽車品牌恐怕不會發生
太大變化。(書聿)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很有趣的觀點。
不知道無人駕駛汽車正式商用推廣到底會是什麼時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