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

作者: ArgusX (阿加斯.艾克斯)   2014-11-12 16:33:24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468
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
2014-11-12 Web only 文/童子賢
年度APEC在北京要結束了,晚上我在關渡與一位朋友(藝術工作者)見面。晚餐
聽他講述「中、韓已經簽FTA了」「感覺台灣被邊緣化」,看他文青樣,不像會關心
經貿事務的人,卻因為「台灣FTA覆蓋率低」而悲觀情緒瀰漫,我則是聽了一頭霧水

我想告訴他,他有被誤導之嫌,台灣沒有這麼悲觀,台灣沒有這麼孱弱。我敘述
如后。
在2014的APEC年會,大陸與韓國之間宣佈簽訂FTA之後,韓國FTA全球覆蓋率已達
62.6%,而台灣只有9.7%。但這不代表韓國享受貿易零關稅比率一定遠高於台灣。
我的意思是,即使「韓、台FTA覆蓋率是 62:9」,也不等於「韓、台國際經貿
競爭力是62 : 9」,也不會是 「韓、台享受貿易零關稅比率是62 : 9」 。
在「FTA覆蓋率,不等於零關稅覆蓋率」例子上,例如WTO統計2012年:
◎台灣外銷美國總金額,有71.5%免關稅。
◎韓國外銷美國總金額,有64.2%免關稅。
注意:在享受零關稅的對美貿易上,台灣在比率上贏過韓國。
又例如,WTO統計在2012年:
◎台灣外銷歐盟總金額,有55%零關稅。
◎韓國外銷歐盟總金額,有87%零關稅。
注意:台灣在此略微輸給韓國,但是,也沒有到62 : 9這麼誇張。
因此,FTA覆蓋率必須要重視,但頂多把它當作男二女二的配角,而非男一女一
的主角。媒體今天舖天蓋地的悲觀論調,看數字說故事,情緒起伏大,這其實頗有誤
導意味,也犯了「以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錯誤。
第一個原因是國際經貿環境。台灣應該要多交朋友、應該要多簽訂互惠協定,以
拓展空間。但是國際競爭力要以「 產品好、品質佳、服務好」去打動消費者,才是
關鍵。FTA能有環境加分效果,但無競爭力關鍵地位。
第二個原因是全球經貿環境。自1948年推動 GATT 以來,實質關稅稅率已經逐年
降低,這會大幅抵消了FTA的實質效用。
第三個原因是,影響台灣資訊電子產值很大的 ITA ,早在1997生效。台灣在加
入WTO之前早已經是ITA創始國,而ITA旨在推動資訊產品與零組件的貿易零關稅。因
此台灣IT產業,早暴露在國家間互免關稅的環境,也早進入「充份競爭」環境,也早
享有零關稅或低關稅(不管有無簽訂FTA)。
國際競爭力消長的例子, 在台北五分埔成衣服飾買賣早就表現無遺。例如滿街
韓國設計的少女服飾、皮包、鞋子的A貨。生意暢旺,這並不是台韓之間有FTA,而是
台北消費者感覺韓貨品質佳、價格實惠、設計細膩所導致。(市場消費,總是往務實
面去走)又舉國際競爭力的例子, 例如三星手機在 2014第二季市占率往下掉,獲利
也往下掉,而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市占率再度節節往上拉升。這個市場的消長,
其實無關美韓之間有無FTA,反而是iPhone 6受到歡迎的基本競爭力問題。
所以過去幾年,諾基亞手機、西門子手機、索尼電視機,在市場市占率衰退,也
是產品的因素,而與芬蘭、德國、日本在FTA覆蓋率的高低沒有因果關係。
因此我想,台灣目前雖沒有廣簽FTA,也不見得就會是「亞細亞孤兒」,我贊成
台灣政府負責相關部門繼續多努力多談判,以擴大FTA覆蓋率 。
但同時,台灣正在努力打拼的人也不少, 我們應該多一點鼓勵自己,多一點改
善競爭力,而少一點嚇唬自己與誤導別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