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年輕時投資股票時要量時而為

作者: blackjo (jojo)   2014-05-01 10:11:58
我工作現在是在金控旗下投研部負責私募基金投資研究,
我曾是類比IC設計工程師,在股市投資經歷是15年了。
從股票到芝加哥期交所的原物料交易,我都曾交易過,我以前定位自己是個交易員
現在我是個單純的基本面投資者,當然我自己也寫過全自動化程式交易。
但我很少用它了。
我寫這篇,主要用意是回饋PTT股板,我從大學時代就在此學習。
回應原PO,我想直接點出幾個我內心的想法,也給大家參考。
首先,第一,我覺得您損失的金錢,和您損失的時間相比,微不足道。
這也是我曾經的切身之痛,因為一個人其實無法兩個工作都作好,時間有限。
就算很聰明,也無法在兩個工作上作到頂尖。
假設您一開始入社會就有40K,我覺得應該是這工作有基本的門檻,
當然我不知您工作的產業是否長期趨勢好,但先假設也是個穩定成長產業。
我認為好好在本業中投入全部的時間,然後成長茁壯,累積更多本金,會比
您用剛入社會辛苦累積的金錢,然後在股市中學習,要來得較有價值。
我跟大家分享我現今工作時間,是早上六點半出門,七點到公司,六點半走
晚上八點開始繼續工作至十二點(有時一點),有時拜訪VIP大客戶與應酬一下
佔用到六日晚上,都是時常的事,簡單說,跟工程師一樣忙,我根本無法想像我能
同時將IC設計與金融投資同時作好,當然金融投資我是指大部位並要賺到大金額。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分配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看你怎麼用。
所以現在您應該先想想的事,你長期的生涯規劃是什麼,這很重要。
每一份工作都該要往上加乘,這在您未來拓展人脈時,也是您的表彰,三十歲後的
世界與二十四歲剛進社會時完全不同的。這是我最想跟所有現在正在學校或初入社會
的人說的,您的時間極為寶貴,甚至不是時間等於金錢的階段,是時間大於金錢的
階段,我看完原PO的自述,我為他感到可惜的是時間,不是金錢。但如果真的就是
「下定決心」一定要以股市為業,那麼您們失去的會是創業的機會,即便這樣也是要
投入,那我有些想法可以供原PO參考。
第二,論投機方式,我個人初入股市時,各種技術分析無所不學,型態、K線戰法
甚至到甘氏矩陣我都學過,技術分析絕對是有用的,但我想指出的事是運用法則
投機就是交易,交易要有適當的模型,更要知道自己在交易什麼,特性是什麼。
這決定你的交易計劃,例如個股的權證,台灣指數的期貨,道瓊的期貨,都有不一的
市場特性,然後,你交易的指標或說是依據,要一致性。你怎麼進場就要怎麼出場。
舉例來說,交易黃豆,你是60分KD進場,就60分KD出場。複雜的系統,不適合交易
系統或理念還沒有建立完整的人。波動太大的市場,不適合很忙的人。
第三,交易員是運動員,要有正常的坐息,平和的情緒,固定的交易邏輯。
誠然交易停損是重要的,每一個交易系統都不免有停損機制,但更重要的是
一個邏輯上一致性,並能讓獲利最大化的系統,而且要能耐得住性子。
一個隨勢交易系統遇到小區間盤,被一直雙巴是很正常的,但初學者不要預設
判斷是什麼情勢,只要多空都作,依自己的指標作就行了,更重要是加碼系統
以及你設停損的條件。
第四,論基本面,真的要作好基本面,不是單單財報分析這麼簡單,也不是
大家想的靠內線,靠內線真的能長年持續獲利的人,太少了。這是要花大量時間
作研究產業的功夫,其實也就是跟學交易一樣,也是要長年累積。您討論到的任
一股票操作,是否有記下當時投資的理由?因為似乎您基本沒有長期投資的部位
很簡單的說,台積電今年低點到目前的高點,一季應該賺15%是很輕鬆的事,
每一季都找賺15%的股票,只要用心,也沒有很難。您要的若是全部資金5成,
因為資金部位還不大,其實方法很多,也不難。資金5億以上,
有些方式才會遇到瓶頸,所以重點是要靜下心來,以一年的期間去思考怎麼達成
真的要看基本面,就不能看太短,這樣若一個波動,你就失去你的部位了。
第五,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有本業,能兼顧本業並投資也很好的人,是有。
但通常已經是本業已很穩定,他心力上能兼顧。但是一般的初入社會的年青人
每天這麼多要學習的事,有這麼多工作上的事要操心,如何能在短線波動上
真的能一直賺錢? 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也不容易吧
因此要作多作空都可以,但最好是要學習等待,每週殺進殺出,又沒有交易紀錄
這樣真的能學到什麼嗎? 賺到一些錢又有何好高興的呢?
反過來說,如果您真的很用心在作紀錄,研究每一次交易的得失,即便六年賠了全部
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要賺回來也只是時間而已。
不過這是您是年青人,我如此說,要是一般35歲以上的人,就不是如此了。
沒有資本,就什麼都沒有了,絕對不要輕忽資金控管的重要性,一定要留下還能在
市場賺回來的本錢。
作好資金控管,學習等待,然後控制自己的交易內容在五個項目內,是非常重要的事
沒有人這麼厲害,什麼都懂,什麼都能賺到,要了解自己什麼錢是該賺到的
什麼就只是交易而已,交易沒有一定贏的。重點也不是一定贏。贏和輸的比率
不是重點,重點是贏的時候賺得多,輸得時候要輸得少。
您會停損,我就先假設您輸的時候,輸得少。(假設您會每一次投入資金都平均)
但賺的時候呢,為何也賺不多,這就是很值得您好好自己研究的部份了。
最後,任何一個「工作」,都要長期的累積,才有收獲,投資這個「工作」,無論
您是本業或兼職,都是要花時間的,看看熱門股,然後輕易就投入,然後就覺得賺錢
很簡單,是非常危險的,而只投入一部份時間,就覺得已懂了,然後輕易投入大錢
將是更加危險,因為這比純以K線或平均線交易的交易員,還更危險。
很多投資的知識,我真的沒有時間說明,我只是將一些技巧外的事,更重要的事
提供給原PO作參考,認真想想,我該花多少時間在股市上,是否值得。該花多少錢
因為結婚也是要錢的,投資自己上別的課也是要錢的,交朋友也是要錢的。
然後想想自己的本業,投資自己什麼,本業能賺更多,等您有一定的基礎時,再來
股市中賺錢也不遲,而要真的投入金融投資,這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
競爭也非常非常非常激烈,一定要再好好思考人生的方向,其實金融從業人員
是沒有「根」的行業,能在實業中好好賺錢,真的不會不好。
如果是覺得本業賺得不夠多,那去兼職會比投資還好,就我個人來看,多數人
其實並不具要在金融投資上賺錢的意志力與耐力。後期都會迷失在快速大賺的幻影裡
,如果是一個基本每年10%~15%的報酬,那麼好好等待,選擇績優股就可以。不值得
犧牲這麼多時間,去玩期貨或選擇權,或選擇權策略性交易,給您作參考。
有板友說希望我多分享些交易上的心得,但我也是被金管會限制的從業人員,
而且我時間上真的沒有辦法,所以其實今早PO這篇,真的就是極限了。抱歉了。
像我今天雖休假,但中午跟老婆吃個好一點的中餐,我下午又要處理工作上的事了,
幸好我娶到個好老婆,能體諒。
我其實很少休息,因為在我眼前有太多太多投資機會了,都需要花時間研究。
同時也是要花許多時間跟研究員朋友們聚餐,大家可以想見真的要投資,不是輕鬆的。
投資股票,跟選擇工作上一樣,跟人的心性很有關,有的人穩定就好,有的人
不甘於一輩子只是這樣,所以會積極想升官,或想去更好的公司。所以我的方式
可能也不適用於大家,這真的是實話,因為我能全部時間來研究股票,我是工程師時
也是只能以交易為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若只論操作,那麼我覺得一般來說,先從技術面開始,慢慢感受市場的「規則」
慢慢累積經驗,一開始投入資金,應該是所有身上淨值的一半就好,剩下的去作
創業準備或學習基金、或結婚基金,或出國走走,多結交朋友,都更好一點。
投資在研究股市上的精神與時間,一定要限制,尤其你很年青時,因為當年青時
你需要的是在未來職場上證明專業與能力,之後規劃升任主管,擔下更重的責任。
藉由公司給予的平台,累積自己的實力與人脈,之後公司內部創業或自己創業都可以
英雄不怕出身低,起薪低沒什麼,台灣也不是所有產業都不好,這當然也與你有沒有
靜下心去選擇好的公司有關,若進不去好公司,那就是自己累積的資歷或學歷不足
更不該任意浪費時間在投資股市上,股市經驗需慢慢累積,至少需歷經過幾個大週期。
也急不來,最好不要碰個股權證,也不要碰期指,因為累積不到什麼正確的操作理念
我只能這麼說,任何工作有成就的人,都花很多時間在自己本業上,包括巴菲特
請大家去看看他年青時到底花多少時間在研究上,就會明白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當很多人浪費時間在玩遊戲、玩股票上時,你多認真一點,就比很多人多一分機
會了,投資如果只是要累積資產,好好等待績優股的買點,這樣就可以了。
我年青時也投資房地產,我覺得當然目前並不是好時間,但五年後,也許又有很好的
的機會,很多什麼一開始建立被動收入的事,我覺得不要去作,除非是創業,創業早
一點,比年青時在股市中殺進殺出還要好很多很多,這些道理我真的覺得比什麼一些
技巧來得重要,而且板上高手太多了,我也不算什麼高手之流,就是認真賺能賺的
,看得懂的公司的錢而已,只是有感於目前股市太熱,還有很多年青人困於起薪低
而想到來股市中增加收入,一時想分享些心得而已。板上沒有被法令限制的高手很多
,大家可以長期追縱多學習。
作者: appleball200 (我帶把的不要再把我了orz)   2014-05-01 10:37:00
高手推
作者: godzilla0918 (路小寒)   2014-05-01 10:40:00
Push
作者: justadreamer (藍色白日夢)   2014-05-01 13:46:00
感謝分享
作者: littletreess (I Hate Test!!)   2014-05-01 14:44:00
推!!!
作者: infinitiFX35 (Hear the Wind Sing)   2014-05-01 19:3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