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重導火索或引發中國金融危機

作者: Blackrice (國際情勢)   2014-01-03 14:50: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3772901019dvn.html
三重導火索或引發中國金融危機
量化寬鬆開始退出 +石油危機+做空工具到位
張庭賓
對於中國在不久將來發生經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樂觀主義者仍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在2010年底的時候,本人做過一個判斷:未來3-5年後中國經濟將探大底,這個底部
比2008年更深,也會比1997年更痛苦,將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2013年7月1日,本人進一步明確預警,中國遭遇金融危機的風險性正在迅速增大。
對於前一個判斷,如今各方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最近的一系列經濟資料提供了新的佐
證,包括6月份GDP增速下降到7.4%;二季度出口同比下降3.1%;上半年財政收入和居民收
入增速同步下降,分別降至7.5%和6.5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GDP、出口、財政收入和居民
收入增速同步下降的局面,而且大多數觀察者認為這並一下行趨勢並未結束。
然而,對於中國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仍有不乏樂觀主義者。他們的理由似乎也相當
充分:1,雖然中國GDP增速下滑,即使跌破7%,但保持6%以上並不困難,這仍然是全球最
高的經濟增長。更何況中國城鎮化率僅為50%,距離發達國家常規的70-80%,仍然可能提
供10-20年的發展空間;2,樓市是中國經濟的核心支撐之一,由於賣地收入是政府財政的
主要來源,政府不會放任地產危機爆發;3,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仍然可以支持政府投資
;4,中國資本專案還沒有開放,人民幣匯率還沒有市場化,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5萬億美
元,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要被做空談何容易。中國不可能重蹈1990年日本和1997年東南
亞的覆轍。
上述觀點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頗有刻舟求劍之嫌。1,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快速發
展,是因為農村大包乾、市場化、世界工廠、房地產市場化和人民幣升值引發的全球資本
投機等動能次第釋放的結果,過去30年的快速城市化是這些動能釋放的結果。如今,這些
因素都已經充分釋放,或者轉為反面。當舊的動能衰減,而新的動能尚未建立的時刻,經
濟勢必繼續探底;2,樓市歷來是各國政府重點關懷對象,無論是1980年代末的日本、
2007年的美國,沒有那個政府願意房地產泡沫崩潰,但政府能力也是有限的;3,中國居
民的儲蓄率是高,但那也要居民收入增幅快於GDP增幅作為保障。過去這些年中國居民收
入增長一直是低於GDP的增速,一般僅為財政收入增速的50%左右;4,中國資本項目雖然
沒有完全自由化,但是資本的大規模跨境流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其數量比當年日本、東
南亞的量要大得多。
現在的中國其實不怕匯率完全市場化,熱錢大量外流人民幣貶值就是了,怕的是人民
幣不僅不貶值,反而在熱錢巨量外流的時候升值,這會使中國製造企業多年血汗積累的貿
易順差很可能變成熱錢的匯率投機巨額利潤,30年窮盡資源人力為西方打工,最後反而欠
了西方的錢!
誠然,做空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並不容易。但是,倘若如下三個新變數——美聯
儲開始退出量化寬鬆、中國正式推出國債期貨和美國以色列襲擊伊朗引發石油危機——同
時出現的情況下,這並非不可能。
即筆者不能排除中國按照如下路徑和節奏被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美國以色列襲
擊伊朗,波斯灣石油運輸中斷,引發全球石油危機,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到每桶150美元甚
至更高,同時帶動糧食價格大漲,形成對缺乏石油戰略儲備的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
輸入型通脹的嚴重衝擊;同時美聯儲宣佈開始退出量化寬鬆,巨量熱錢流出中國,導致中
國銀行系統流動性迅速外溢,而中國央行拒絕釋放相應的流動性,這將導致國內嚴重的流
動性緊縮,銀行間拆解利率將再度暴漲;同時人民幣不僅不貶值反而升值,中國外匯儲備
迅速冰雪消融。
與此同時,中國正式推出國債期貨,加上輸入性通脹和銀行間流動性嚴重緊縮,中國
國內利率將飆升,中國國債將遭遇猛烈的做空,這將被已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商業銀行迅速
轉嫁給企業,特別是那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中小企業,將會形成大規模的破產倒閉潮;
如果屆時股市轉融券全面放開借券範圍,A股將會受到猛烈的做空,上證指數將跌到1664
點以下;銀行流動性的嚴重緊縮,將使憧憬融資放鬆的房地產商遭遇當頭棒喝,一些房地
產商將喪失最後信心和現金流,資金鏈崩斷……
這是杞人憂天嗎?坦率地說,本人也希望是,但是,現實正在似乎按照這個“劇本”
在演出。在這個沙盤推演中,有三個關鍵點:1,中國正式推出國債期貨,並且正式運營
,從而使得做空中國的工具基本完備,同時貸款利率市場化正式實施,從而打通了中國流
動性危機從商業銀行到企業的傳導機制;2,美聯儲開始退出量化寬鬆,從而向國際熱錢
發出明確撤離中國的信號彈;3,美國以色列襲擊伊朗,封鎖波斯灣,對高度依賴中東石
油的中國經濟以實質性衝擊,並引發中國嚴重的輸入性通脹。
恰恰在這三個關鍵點上,時間窗口正在恰好的重合。A,中國已經正式批復,證監會
已經正式宣佈了適時推出國債期貨,市場普遍預期正式推出的時間視窗在今年8月下旬—9
月份;B,在伯南克不止一次地宣稱在今年年底前開始退出量化寬鬆之後,彭博社的一項
調查表明,半數的經濟學家認為9月份將正式開始啟動。除此之外,伊朗戰爭的陰霾正在
迅速升級。
伊朗新總統魯哈尼曾一度給人“鴿派”的印象,這曾讓人對其緩和中東緊張局勢帶來
希望。然而,8月2日,他在集會上稱: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是“伊斯蘭世界中根深蒂固的
毒瘤,它應該被去除”。這正是美國以色列所喜聞樂見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迅速回
應——魯哈尼比預想更早展示了自己的“真面目”。因為這無疑給了美國以色列對伊朗動
武的最好藉口。
美國其實正在對伊朗施壓升級。7月31日,美國眾議院很快通過一項加緊對伊朗制裁
的法案,要求在未來1年內再每天削減伊朗石油出口100萬桶,以迫使伊朗完全停止鈾濃縮
。鑒於全球制裁令2012年伊朗原油出口量同比大幅減少39%,降至150萬桶/天。如果此法
案得以落實,則伊朗石油出口每天將減至50萬桶,這幾乎等同於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簡
直是要了伊朗的命。在要麼軟弱退讓,經濟崩潰政權解體;要麼強硬反抗,雖受打擊,但
可利用民族主義鞏固政權之間,伊朗執政者勢必選擇後者,而鴿派的新總統變成強硬派也
不難理解。
顯然,美國以色列不會放棄這麼好的藉口,雙方矛盾的升級是必然的,爆發戰爭或已
成為大概率事件。倘若戰爭爆發,波斯灣被封鎖,由於中國石油對外依賴度超過60%,中
東占進口石油比例超過40%,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僅僅30天的現狀下,勢必對中國經濟造成
直接正面的衝擊;與此同時,近幾年來,美國油葉岩革命大獲成功,對中東石油依賴度大
幅下降,假如中東石油危機爆發,美國將成為最大贏家。
近幾個月來,國際石油價格似乎正印證這個判斷。其擺脫了大眾商品下跌走勢,走出
了獨立上漲行情,從4月18日至7月19日大幅上漲了27.6%。在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週期、歐
洲經濟衰退和美國油葉岩革命大幅增加石油供給的情況下,石油合理價格應在每桶80美元
以下。此離奇價格的唯一合理解釋是市場預期伊朗戰爭。同時,美原油價格在7月19日一
度反超歐洲的布倫特原油價格也是印證——近幾年,因美國油葉岩成功開發,美原油比布
倫特原油越來越便宜,最大差價曾達到26美元,如今追平甚至一度反超,合理解釋是美國
近來大量增儲石油,為中東石油危機做準備。
對此三個視窗疊加引發中國金融危機的可能,中國不能不防,並應做出針對性的預案
,才有可能避免損失最大化,這是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和針對性”的應有理性態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