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析〉舊思維丟不掉!台灣科技大廠為

作者: wind110119 (瘋子)   2013-11-08 21:58:11
〈分析〉舊思維丟不掉!台灣科技大廠為何自斷品牌路?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1105/khbehhgx6ypm8.shtml
台灣手機製造商宏達電 (HTC)(2498-TW) 上季出現有史以來首度單季虧損,台灣電腦大廠
宏碁 (Acer)(2353-TW) 預期也將在週二 (5 日) 公布上季由盈轉虧。從這些代表例子來
看,欲開創台灣自有品牌企業道路的科技大廠正陷入泥沼。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路透社》週一 (4 日) 撰文指出,台灣科技廠商原本替全球品牌大廠如蘋果
(Apple)(AAPL-US) 等負責 ODM (原始製造設計) 製造工作,並大獲成功。然而這個經驗
,卻似乎阻礙他們今日欲轉變為令人嚮往的品牌。
報導表示,大部分台灣科技製造大廠,都是在幾十年前由具備高度效率及技術專業的工程
師或商人創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因此生產出的產品雖然速度較快、較
輕巧且功能豐富,但卻「缺乏一貫的品牌形象來建立消費者忠誠度」。即便在這些 ODM
台廠決定轉變為品牌企業時,仍面臨同樣問題。
儘管宏碁在 2010 年一度高居全球第二大筆電製造商,宏達電在 2011 年搶下美國智慧手
機市場的 1/5,市佔僅次於 iPhone 製造商蘋果;但今日兩家企業都面臨營收銳減、股價
大跌,而必須捍衛澄清收購傳聞的窘境。
許多分析師認為,像宏碁、華碩 (Asus)(2357-TW) 及宏達電等台廠過去一度風光,或許
只是時機湊巧。例如華碩在 2000 年代末期推出的小筆電,正好成為蘋果稍晚掀起全球平
板電腦熱潮的跳板;宏達電很早便在搭載 Google (GOOG-US) Android 作業系統的手機市
場稱霸,也是因為這是真正 iPhone 以外的替代選項。
報導寫到,如今台灣科技大廠的創新進階步伐已停滯,並可能對經濟構成衝擊。因設計及
製造代工工作已轉往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那裡不僅成本較低,同時人才濟濟。
在台灣與本地企業合作近 20 年的品牌顧問 Mark Stocker (史孟康) 指出,台灣科技企
業已習慣於套用創造出「台灣奇蹟」的簡單公式,即「找到能夠製造的產品,讓它更便宜
,想辦法搶到訂單。然後再找到下個產品如法炮製」,以至於他們無法了解,光是價格便
宜和具備一長串功能,已無法滿足今日的消費者。
曾擔任宏碁工業設計師及宏達電設計顧問的陳雅博 (Albert Chen) 則點出:「台灣老闆
並不太曉得如何根據情感價值,來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他舉例,像三星
(Samsung)(005950-KR) 就相當重視消費者的生活風格。他到全球各地參加各種電子產品
或設計商展,卻很少見到台灣設計師、開發人員或產品規劃人員,只見到台灣企業的執行
主管、管理高層。陳指出,這些人很擅長商業策略,「但這不是創造好產品的方法」。
台灣企業強調技術強項,勝過消費者品味,導致設計師被迫想辦法做出工程師想要的東西
──而這正與蘋果運作的方式背道而馳。某家 ODM 大廠一位高級設計師便透露,當他們
與宏碁或華碩的專案經理開會時,對方竟要他們「別擔心我們的產品形象」。他指出,這
些專案經理雖然大多有工程或研發背景,但卻不相信自家設計師。
旗下客戶包括三星、微軟 (Microsoft)(MSFT-US) 及摩托羅拉 (Motorola) 的加州矽谷設
計顧問公司 elemental8 執行長、來自台灣的 Benjamin Chia 說,台灣設計師在公司地
位難獲重視,「由於管理高層不懂設計,導致他們讓設計師解釋過多或太簡化,產品也因
此失去設計的純粹感」。
華碩一位匿名經理透露,公司在產品設計或消費者互動方面投注甚少,最強調的還是產品
價格和規格。他甚至表示,公司的策略基本上可精簡為:複製對手產品,再添加多一些功
能,或讓售價更低。
許多產業專家認為,台灣要打破缺乏品牌窘境的唯一方法,便是要長年深入投資產品創新
,如同在賈伯斯 (Steve Jobs) 領導下的蘋果數十年來持續進行的工作。尤其關鍵的是,
要重新掌控一項產品的整體使用者經驗,從硬體、軟體、廣告到銷售通路。
換句話說,台廠若欲成功與一般消費者對話,必需把價格、規格及技術需求擺在後面,而
優先考慮形象、設計及欲傳遞的訊息。Stocker 直指,台灣企業還沒明白,他們仍用考慮
成本和績效的思維來建立品牌,「而這已經行不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