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PPP裡的幸福

作者: JamesSoong (Amari Cooper!!)   2013-09-08 19:03:28
1.原文連結: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908000167&cid=1207
2.內容:
PPP裡的幸福
工商時報 于國欽 2013年09月08日
2013幸福指數重要指標
■購買力平價指數(PPP)定期由世銀的國際比較計畫(ICP)調查編製而成,2005年納入
146國,155個項目群(內含1,000多項產品及服務價格),2011年擴大至200多國,1,600項
產品及服務。
■OECD幸福指數囊括所得財富、工作收入等物質生活領域,也包括環境品質、社會聯繫、
健康狀況等生活品質領域,合計11個領域內含24項指標,其中財富、所得、薪資等指標皆
經PPP折算。
自上月底政府發布幸福指數以來,批評聲浪不斷,多數人對於台灣比日、韓幸福深不以為
然,然而台灣何以會優於日、韓?值得一探。
要解開這個疑惑,首先要了解幸福指數的由來,這項指數是以OECD美好生活指數為藍本,
而美好生活指數係以所得財富、環境品質、人身安全等11個領域來評比各國的幸福程度。
這11個領域裡每個領域以1~4項指標進行評分,例如所得與財富這一領域誰表現得好,係
由「每人可支配所得」、「每人金融性財富」決勝負,而環境品質誰維護的好則是以「空
氣污染」、「水質滿意度」比高低。
評估民眾購買力
台灣2013年幸福指數之所以優於日、韓,是因為人身安全、所得與財富、工作與收入這三
個領域名列前茅,在受評比的37國裡分居第3、第4、第10。台灣人身安全排名佳,無人異
議,但所得與財富、工作與收入居然領先美、歐許多富國,乍看確實讓人驚訝,這也是外
界質疑幸福指數的主因。
主計總處算錯了嗎?並沒有。所得與財富這一領域係以每人可支配所得、每人金融性財富
進行評分,而依OECD定義,這兩項指標皆須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PP)取代匯率折算,台灣
由於物價較低,折算後增加六成,兩領域的排名因而大幅向前推進。
什麼是PPP?簡單說就是在美國用1美元買到的東西,在他國消費時所需支付的當地貨幣數
量,例如2012年在美國花1美元買到的東西,相同的東西在日本要花102.8日圓、在台灣要
花15.5台幣、在南韓要花806.8韓元,這三項數字即是這三個國家的PPP。
長期以來,我們已慣於使用匯率折算,幸福指數以PPP取代匯率,旨在了解各國民眾的真實
購買力。事實上,匯率換算出來的數字有時只是鏡花水月,以瑞士為例,由於當地物價是
台灣的3.3倍,一位在瑞士享有台灣部長級薪水的人(月領6,000瑞士法郎,依匯率折成
6,400美元,相當於19萬元台幣),其購買力與台灣月領5.5萬元者,相去不遠。
再如2012年日本的物價是台灣的2.5倍,韓國是台灣的1.4倍,美國是台灣的1.9倍,用匯率
換算,他們贏台灣,但改以PPP折算則情勢完全改觀。
我們以IMF公布的每人GDP為例,2012年以匯率計算,台灣20,328美元,低於南韓23,112美
元、日本46,735美元,但以PPP計算,台灣升至38,749美元,不但高於南韓32,272美元,也
超越日本的36,265美元。
此次我國的幸福指數以2010年民間消費PPP 19.234折算,使得每人金融性財富由6.5萬美元
升至10.7萬美元,全時受僱者年收入也由2.4萬美元增至4.0萬美元,排名因而優於預期。
此非僅是OECD的定義使然,也有學理上的意義,由此可知,近日外界許多的揶揄議論,實
有欠公允。
無法呈現貧富差距
然而,這套幸福指數未能納入分配面統計,無法呈現貧富差距擴大所帶來的「不幸福」,
也是指數難以引發共鳴的原因,編製單位理應竭盡所能,設法加以改善。
3.心得/評論:
于大師持平之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