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經濟教室》GDP定義修很大

作者: beaver (海狸先生)   2013-08-18 09:00:47
1.原文連結:
http://tinyurl.com/l6scwlg
2.內容:
《經濟教室》GDP定義修很大
■美國近期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五年修正,由於研發、著作權、購屋傭金等支出改列投資
,使得2012年GDP分別增加3,967億美元、743億美元、423億元,併計統計調整,共增
5,598億美元。
■我們經常聽到的經濟成長率,係GDP的實質成長率,當GDP定義改變,經濟成長率也會微
妙變化,美國經本次修正,2009~2012年經濟成長由-3.1%、2.4%、1.8%、2.2%變成
-2.8%、2.5%、1.8%、2.8%。
前些日子,美國公布國民所得統計五年修正的結果,這一修不得了,讓美國去年的GDP增
加了5,598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台灣一年的GDP還要大,何以這次會有這麼大的修正?這得
從頭說起。
GDP編算基礎是來自顧志耐(Simon Kuznets)與史東(Richard Stone)這兩位經濟學家
。他們結合商品流量法、複式會計借貸原理所建立的統計,旨在如實反映一國的經濟走勢
,1953年聯合國據此公布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NA),以做為各國編算GDP的標準。
SNA做為編算GDP標準
從生產面而言,GDP係指一國運用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所創造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
),以生產總額減中間投入而得。在市場供需的調配下,有些產品被民眾買去消費,有些
被企業買走做中間投入再生產,有些則被企業購入做為資本設備,還有些則賣給政府、外
國人。
對映生產面所估得的GDP,從需求面把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及出進口差額加總
一下也可以得出GDP。理論上這兩邊估得的GDP是相等的,藉此我們可以完整地掌握一國經
濟榮枯。
國民經濟會計帳的編算標準雖屬嚴謹,然而隨著全球生產活動、產業結構的變化,何謂中
間投入?何謂投資?公共建設是否該提列折舊?迭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一旦改變,所
編算出來的GDP便會大幅修正。
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NA)一甲子來有不少的修正,1968年版所定義的民間投資僅計入有
形的資本設備,隨著生產活動進入網路時代,1993年版認為企業購置軟體也應視為民間投
資。本世紀以來由於研發創新對經濟影響日深,於是2008年SNA再次修正投資定義,把企
業投入研發、購入著作權的支出,也悉數改列民間投資。
這些定義的修正,讓原來被視為中間投入的軟體費用支出、研發支出、著作權支出,全都
變成資本支出。從生產面而言,少扣了一筆中間投入,GDP自然會大一些,而從需求面而
言,民間投資定義擴大了,所估得的GDP也會大一些,兩面依然完美的平衡。
美研發支出改列民間投資
美國這次的五年修正,就是參照2008年版的國民經濟會計帳把研發支出、著作權費的支出
改列民間投資,因此GDP的規模擴大5,598億美元,這樣的修改有沒有道理?是有些道理,
研發、著作權確實不像一般原物料在生產過程中只做一次性的投入,而是像資本設備可以
積累跨期地協助生產。二、三十年前企業研發支出不多的年代,未將其定義為資本支出,
影響不大,但在創新日趨重要的今天,若不加以修正,確實會低估一國的經濟能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購入機械設備、電腦軟體之後可立即擴充產能,在當期創造產
出,然而研發的本質卻與此不同。若干成功的研發固然可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但也有
許多研發投入後無疾而終。隨著世界經濟愈來愈複雜,各國如何依自家國情適當地編算
GDP,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http://i.imgur.com/2ZP8llF.jpg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原來之前的沒記入GD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