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智能」商機將起,研華:未來5~10年獲利湧現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30613/3/3uacb.html
2.內容:
2013/06/13 14:36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陳奕先台北報導】工業電腦廠研華 (2395) 為智能地球推手,董事長劉克
振表示,公司正從硬體製造商轉型成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業者,智能是研華目前積極
培植的新利基型市場,雖然該市場施工期長,營收獲利目前仍未顯著發酵,但預估未
來5~10年能見到顯著的獲利貢獻。
研華智能旗下可分為智慧醫療、智慧建築、智慧零售、智能工廠等四大部分,劉克振
表示,今年已經順利啟動新的營運模式,客戶反應良好,現階段公司鎖定的是大中華
市場,並且以台灣及中國大陸為優先,未來視情況不排除推向亞洲其他國家,抑或是
歐美地區。
劉克振指出,公司正從硬體製造商轉型成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業者,看好智能產業發
展,該公司今年特別成立子公司「智能研華」,雖然組織發展相當順利,客戶反應良
好,惟該市場系統設置施工期長,又需要與客戶長期溝通,因此,營收獲利貢獻比仍
低,目前營收佔比只有2~3%。
儘管如此,劉克振表示,目前已有產業界人士認為,智能地球的概念將於 2020~2025
年普遍存在於市場上,因此,預估未來5~10年會看到明顯的獲利貢獻。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相較於頁岩氣、3D列印這些題材,
  個人還稍微相信雲端和智能概念當中比較具體的商機。
  我是外行人,
  但據我所知智慧建築(包含智慧工廠)的發展已行之有年,
  包括技術開發和一些局部性的應用也都有,
  基本上是能夠具體落實的東西。
  只是,
  現在比較缺的是,
  沒有龐大的投資來構成穩定、有經濟效益的市場。
  不負責任亂評論,
  目前需要的第一步或許是營建開發商在大型營建案中願意引用智慧技術,
  然後細節上或許是像中華電信這類業者願意投資裝sensor,
  最後在應用端(如醫療體系或電力供應商)配合智慧服務,
  這樣整體供需才會完整。
  說歸說,
  這些都是十年前就有人在寫paper、醞釀prototype的東西,
  以我所知,
  電信業者也有少量跟工研院合作、測試相關可能性,
  只是以市場和經濟規模來說,都還是小菜。
  另外,
  不知道有多少工業電腦業者具體投入智能概念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