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張忠謀又談匯率:安倍有力多了

作者: ryoko (ryoko)   2013-02-09 11:37:53
※ 引述《innominate (innominate)》之銘言:
: 我這邊用最簡化的方式來稍微說明一次
: 基本上一個商品的價格,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
: 商品價格=成本+利潤
: 而成本我們又可以細分為固定(例如土地)+人力+原料採購(包含關鍵零組件)等等
: 所以我們重新把公式定義為:
: 商品價格=固定成本+人力成本+原料成本+利潤
: 我們假設台幣對美元是1:30
: 撇開基本上固定的成本不計算
: 一個台灣生產的平板在美國賣100美元
: 而原料成本假設都是跟國外進口購買(事實上台灣不出產原料)
: 所以原料成本假設是50美元
: 匯回國內台幣變為3000
: 故
: 3000 = 人力成本 + 50x30 + 利潤
: =>1500 = 人力成本 + 利潤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假設公司的利潤用美元計價就是要20元
: =>1500 = 人力成本 + 20x30 => 900NT = 30USD = 人力成本
: 也就是說台灣人出產一個平板,有30美元會落入勞工的口袋
: 今天如果台幣對美元貶值到1:40
: 情況又會如何?如果如果還是要賣100美元
: 4000 = 人力成本 + 50x40 + 20x40
: 4000 = 人力成本 + 2000 + 800 => 1200NTD = 30USD = 人力成本
: 有沒有發現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 在售往美國價格不變下貶值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 這就是貨幣的本質,貨幣本身是中性,而且只是交易的媒介
: 那出口商每次都在喊說貶值對出口有利到底是指甚麼?
: 這邊來了因為人會有貨幣幻覺,你拿到1000台幣的時候總以為它的價值就是固定
: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 我把公式調整一下,假設台幣美元還是1:40
: 人力成本以台幣計價 = 900NT
: 那麼公式會變為 900+2000+800 = 3700NT = 92.5USD
: 也就是說,貶值以後,這台平板在美國就只要賣到92.5USD
: 因為降價,所以變成有了競爭力
: 但是人力成本呢? 原本貶值該拿到的1200NT卻變成了900NT
: 這就是所謂競爭力的真相
: 也就是在台灣沒有生產原物料的條件下
: 貶值就是"全民降薪",把降下來的薪轉成降價
: 來達成所謂的價格競爭力
: 你,還在貨幣的幻覺裡面沒出來嗎?
借用一下i大的模型
若是台幣對美元升值到1:20,產品一樣賣100美元
2000 = 人力成本 + 50x20 + 20x20
2000 = 人力成本 + 1000 + 400 => 600NT = 30USD =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如果要維持1:30時的900NT
1:20時的產品售價會變成 900 + 1000 + 400 = 2300NT = 115USD
身為一個公司的負責人,到底應該提高15美元的售價,來發出900元台幣的薪水;
或是維持產品售價,發出20美元(折合600元台幣)的薪水?
身為一般勞工,台幣貶值,薪水不變,物價上漲,會比較有感;
或是台幣升值,薪水減少,物價下降,會比較有感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