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蓋房賺鈔票? 借殼掃鈔票!

作者: jcfen (期待奇蹟出現)   2012-11-19 23:03:47
※ [本文轉錄自 money 看板 #1GgPtnU7 ]
作者: redrabbit11 (紅兔兔) 看板: money
標題: [心得] 蓋房賺鈔票? 借殼掃鈔票!
時間: Mon Nov 19 10:48:12 2012
圖文網誌版:http://0rz.tw/jPYNX
近期出現許多借殼上市的故事,兔兔整理了一個表讓大家一起觀察看看。
http://0rz.tw/wABK8
大家是否注意到,這一次借殼的又是什麼類型的公司?沒錯,又是營建,從上次兔兔分享
的借殼公司統計表裡面不難發現,有超過五成以上借殼上市的產業都集中在營建業,上一
篇文章兔兔已經提過,這是因為主管機關針對營建公司要掛牌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對這些
營建大亨而言,比起正常管道的IPO,借殼上市可就容易多了!以正規的方式IPO,營建公
司必須符合以下規範才可申請掛牌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
第二章 第二節 第16條
申請股票上市之發行公司,除公營事業外,其最近二個會計年度內有營建收入占總營業收
入百分之二十以上,或營建毛利占總毛利百分之二十以上,或營建收入或營建毛利所占比
率較其他營業項目為高之情事者,除應符合本準則有關規定外,並應合於下列各款條件:
一、自設立登記後,已超過八個完整會計年度者。
二、申請上市時之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六億元以上者。
三、最近期財務報告及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盈餘分派前之淨值,須達資產
總額百分之三十以上。
四、最近期財務報告及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之待售房地及出租資產(減除
累計折舊之淨額),合計不得逾淨值之百分之七十。但取得使用執照
未滿一年,或依合約規定所取得地上權所為之推案僅得出租而不得出
售致轉列出租資產,或出租資產出租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者,得免列
入計算。
五、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營業利益及稅前純益均為正數,且最近三個會計年
度均無累積虧損者。
六、全部採完工比例法認列收益者,應依全部完工法;部分採完工比例法
認列收益者,應分別依全部完工法及完工比例法;採全部完工法認列
收益者,應依完工比例法,編製擬制之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損益表,均
經會計師核閱,並由承銷商併原損益表,分析其獲利能力均符合上市
規定條件者。
七、經簽證會計師設算下列情況所獲利益予以扣除後,其獲利能力仍符合
上市規定之條件者:
1.買賣他人完工個案或未完工程(指已投入營建成本占總營建成本達
四○%以上者)者。
2.買賣素地或成屋者。
3.取得原係合建方式契約相對人之土地或房屋,再予出售者。
4.銷售予關係人之房地者。
這些規範比起一般申請掛牌的產業要嚴苛,所以才會這麼多營建公司寧可花點小錢買個殼
一圓掛牌夢,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到底這些近幾年口袋已經賺飽飽的建商,陸陸續續借
殼上市的目的為何?真的這麼好賺幹嘛不自己賺就好?回頭思考,應該還是不脫上次聊過
的三個原因。
一、說好聽一點是老闆想進入資本市場,把自己的公司獲利的能力讓大家分享,說實在一
點是自己想透過資本市場賺取資本利得,從公開交易市場掃回大筆資金,成本比經營實業
低。
二、老闆錢賺太多,希望自己經營的公司也可以掛牌,為自己圓個上市夢。
三、想吃下特定資產。
而這批營建大亨,大多都是鎖定資金不足、股價低、經營不善的公司外,股權較分散、大
股東持股低,都是被鎖定的對象,還有一種就是老牌公司已經不想經營,想把公司轉讓掉
,上回文末提到的公司便是此例,這類的公司以紡織公司居多。上回兔兔也提過,其實借
殼的機制本意沒有什麼不好,有時候甚至可以降低一些社會問題、節省社會成本,但偏偏
許多立意不良的市場派目的都是炒股。
台灣房地產這一波的多頭走到現在,從建商到代銷業者,無不口袋飽飽,接下來要如何擴
張事業,累積更多財富,我想資本市場恐怕是不二選擇。對一家經營不善的公司來說,股
價自然是相當低,在營建公司借殼後,把一兩個完銷的案子認列到財報上,股價自然很容
易產生反應。以近期的力廣來說,借殼的便是一家代銷公司,日後如何透過減資再增資,
再把營收灌到公司的標準流程,很值得觀察,但目前尚未定案,所以大家還是當當看倌就
好。
那到底這麼多的營建公司陸陸續續借殼,對往後的房地產有何影響,以前是否出現過類似
的情形呢?大家不妨去統計一下台股下市的公司,截止目前為止,以掛牌相關產業的公司
總數去看,哪個產業下市比例最高?大家應該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其實早在民國85年前後,就曾經出現一窩蜂的營建公司借殼上市,當時最有名的就是侯西
峰以漢陽集團入主國揚,之後爆發一堆營建公司下市潮;其實如果熟知營建業,大概不難
知道,許多營建大亨把公司搞垮後,很快找個人頭再開新公司,然後繼續大撈一票,這樣
的現象屢見不鮮,只是沒太多人會拿出來說,主管機關也不會幫大家去追蹤這樣的事情。
民國85年時,就跟現在一樣,颳起一股借殼上市風,漢陽集團入主國揚實業、瑞聯集團入
主瑞圓纖維(原稱皇帝龍)、廣三集團入主順大裕公司、僑泰建設吃下民興紡織、百年建
設入主新燕,另外還有亞瑟、台芳、普大,有沒有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上述的公司為什
麼大多都沒聽過?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都下市了。
當時房地產走了一段多頭,許多營建公司爭先恐後的掛牌,幾乎都搶在民國85年前後掛牌,而後來在民國86、87年房地產見高
點,之後一路崩盤到民國90年,公司沒倒閉的,股價也都剩下個位數,當時的興富發最深
跌到1.62元,可見有多可怕,這個時間應該許多投資人都還沒投入股票市場,所以無法想
像當時的景況。
對營建業者而言,要做出假財報再簡單不過,要做出假成交也是再容易不過,許多營建業
者擅長一次性認帳後開始拉抬股價,所以師父才說營建業不需要太著重在營收的觀察,畢
竟下個月他想認多少投資人永遠猜不透,盯好籌碼變化與線型狀況,發動通常都是伴隨政
府政策,畢竟大家都是一體的嘛!這樣應該就可以從容的操作營建股。
近幾年,房價已經被既得利益者聯手玩到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價位,營建業者們口袋已經
賺飽飽,連不蓋房子,只負責包裝的代銷業者都想來資本市場插一腳,是想分大家一起賺
?還是房地產景氣冷了要來資本市場周轉現金?還是房價上漲已有限,想要來股價分一杯
羹?我相信在檯面下的醞釀找殼的公司肯定不在少數,看到大家這麼迫切的想上公開市場
,背後的原因到底為何?會不會是民國85年的舊戲重演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