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專欄] 硬漢掩護是消失的藝術, 但留著要幹嘛?

作者: nypgand1 (祈附‧征前御祭)   2014-06-07 16:50:39
※ [本文轉錄自 NBA 看板 #1Ja8kPah ]
作者: nypgand1 (恩歪批居) 站內: NBA
標題: [專欄] 硬漢掩護是消失的藝術, 但留著要幹嘛?
時間: Thu Jun 5 23:24:01 2014
ReckonBox 圖文好讀版
(內有解說動畫)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6/05/screen/
硬漢掩護是一門「消失的藝術」,但留著要幹嘛?
5 JUN , 2014
總是聽到人們這麼說,現代 NBA 的娘砲掩護根本不能算是掩護,以前那種拚死活的「硬
漢掩護」才是一門「消失的藝術」。
事實上,是掩護這門學問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樣子,那種為了直接清出一個射手的空
檔而刀刀見骨的衝撞,已不復在。那現代的掩護是怎樣, 就隨便卡一下就完事了嗎?
不,現代的掩護更重視的是製造兩難,逼迫掩護防守者在兩難之間做出選擇,導致後防陷
入要不要協防的猶豫,又再衍生出是誰要去幫忙補協防者的問題。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一個接著一個防守壓力下的抉擇,才是現代掩護所想要的。
維持可以出力的姿勢,雙腳的距離比肩膀再寬一點點,膝蓋微彎,穩住上半身,雙手擋住
該邊或是交叉橫在胸前;讓隊友把他的人帶過來,緊貼著你的上肩切走,一個
old-school, full-body 的掩護。
動畫:Marcin Gortat 一記傳統的重錘掩護
http://goo.gl/gZ2W25
這就是大部分的人所認為的「好」掩護,他們想像掩護者每一次都應該把防守者完全地卡
死,好讓持球者出掩護時帶球跳投。
但問題是這樣,你不能奢求防守者永遠會被卡死,籃球場上有五個人,你必須引誘防守者
去他不該去的地方,讓他觸發連鎖反應。眼光不只是聚焦在持球者的中距離跳投,我們還
想要穿心的 Roll、回馬的 Pop、切傳給沒人看管的底線三分。
下擋 (Bottom Side Screen)
掩護設立在偏底線的 45 度角位置,而不是完全的垂直對球防守者的肩膀和大腿,簡單說
:擋的位置在防守者的屁股肉。
這樣有什麼目的?我們要避免對球防守者直接往底線繞過掩護(球評顏行書常說的走 “
under”),讓他只能從掩護的上方追趕持球者。如此一來,內線的防守者應該要對上還是
沉退?我們已經迫使他必須做出第一個抉擇,就等著看其他人怎麼做。
延伸閱讀:東西冠賽前先修課,7 種擋拆防守 1 次滿足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5/17/pnr-def/
Mike D’Antoni 的七秒進攻就是建立在這種掩護之上,有時候甚至要求掩護者不要刻意
去碰撞,擋的時候碰一下就直接回位,目的只是要開出隊友的其他選擇,可以說是當年
Shawn Marion 式的擋拆。
平擋 (Flat Screen)
馬刺的擋拆招,可以尊稱為「Tim Duncan 掩護」,這一招很馬刺,或是說很賊 (我打賭
你腦中已經出現波波的臉了)。
通常發生在弧頂的高位擋拆,Duncan 會假裝懶懶的,先站完全平行零角度,防守者警覺
到後有高牆,但是還搞不清楚是要往哪邊,只能瞎猜,一直到擋拆要啟動的時候,
Duncan 才突然大腳一站,確立掩護的方向。
截圖:Duncan 裝懶,先站平行零角度
http://goo.gl/dZ20Rv
這樣一來,主動出擊的進攻端,又再大大壓縮了兩名第一線防守者的被動抉擇時間。
翻擋 (Flipped or Turned Screens)
跟上一個類似,通常是對方使用「堵藍站位」,刻意想要驅趕持球者往底線的時候,掩護
者會變換方向擋住對球防守球員,讓底線的內線防守球員單獨面對攻方速度有優勢的鋒線
,減少在底線被包夾的可能,用 mismatch 破壞防守。
動畫:Duncan 換邊,把一線防守卡在外側
http://goo.gl/8i4c1Z
拖擋 (Drag Screens)
當轉換快攻時的第一時間沒有機會時,由後方跟上的拖車直接找持球者掩護,通常掩護者
會向內 Roll,但不一定要接球。目的在於前場多打少的機會,立足為穩的情況吸引防守
球員優先縮入禁區,為其他進攻球員開啟機會。
我們在《5大策略,突破溜馬封鎖線》也有所著墨。
延伸閱讀:5大策略,突破溜馬封鎖線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2/05/beat-ina-def/
動畫: Curry-Lee 拖車掩護
http://goo.gl/wqCQ8Q
上壓 (Step-Up Screens)
另一種轉換快攻的掩護,通常發生在跑箭頭的鋒線球員第一時間沒有接球的機會,回頭幫
持球的控球在側翼設立掩護。
跟拖擋一樣,上壓掩護也是在第二時間製造防守端混亂,製造轉換快攻的二波機會。畢竟
在對球退防的過程,防守球員幾乎不可能發現對方鋒線調頭設立掩護,突如其來的變陣施
加防守抉擇的判斷壓力。
動畫:馬刺示範 Step-Up Screens
http://goo.gl/HoJU70
總結
好啦,這就是現代 NBA 掩護的一些例子,球員們不再執著死命的卡住眼前的這個人,他
們是在一定的系統下面完成自己的任務,逼使防守方在短時間內連續地在兩難之間抉擇,
而讓其他隊友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掩護做起來,雖然並不像個老派的硬漢,卻非常有效又廣為流行的原
因。
作者: daniel919927   2014-06-06 07:15:00
很好欸!
作者: Knightly (騎士)   2014-06-07 17:09:00
似乎有點長,只好先推再看 XD
作者: kimisky (kimi~)   2014-06-07 18:37:00
好專業!! 推!!
作者: blackdevil (過了︿︿)   2014-06-07 18:41:00
理解中~~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